赫尔辛基的奥林匹克体育馆-赫尔辛基奥运会德国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的参赛成员
参赛国家及地区分布一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的奥运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其中有12个国家和地区是首次参加,它们是:巴哈马、黄金海岸(今加纳)、危地马拉、香港、印度尼西亚、以色列、荷属安的列斯、尼日利亚、萨尔(当时为法国的保护国)、苏联、泰国、越南(南越)。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奥地利
巴哈马
比利时
百慕大
巴西
圭亚那
保加利亚
缅甸
加拿大
捷克斯洛伐克
锡兰
智利
古巴
中国
丹麦
埃及
芬兰
法国
德国
黄金海岸
英国
希腊
危地马拉
香港(英占)
匈牙利
印度
冰岛
印度尼西亚
爱尔兰
伊朗
以色列
意大利
牙买加
日本
韩国
黎巴嫩
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
墨西哥
摩纳哥
荷兰
荷属安的列斯
新西兰
尼日利亚
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它认为奥运会是资产阶级的活动,因而不屑参与。1920年至1945年间,苏联曾试图另组一个与奥运会抗衡的国际运动会,但未能成功。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苏联逐渐认识到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同时设想有朝一日要在这个舞台上与资本主义阵营一决高低。后来,随着苏联竞技体育实力增强到足以与美国抗衡,而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又纷纷参加了奥运会,苏联感到时机成熟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曾向苏联发出邀请。因时间仓促,加之苏联当时在名义上还不是国际奥委会成员国,故未成行。1951年4月苏联成立了国家奥委会,并当即向国际奥委会发出电报,请求其承认。同年5月,国际奥委会第46届维也纳年会批准了苏联的申请,接纳苏联为会员。
因此,苏联向本届奥运会派出了由295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而且一鸣惊人,奖牌总数只比美国差5块。从此,奥运会比赛进入了美苏抗衡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之后,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并行使中国奥委会的权利。但在本届奥运会之前,新的中国奥委会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由于已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芬兰政府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努力,新中国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前的国际奥委会第48届年会上终于取得了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资格。新中国代表团一行40人赶到赫尔辛基时,大会已进行了10天,故而只赶上男子游泳的1项比赛和最后的闭幕式。当时大概没有人意识到,这支迟到的队伍日后将会成为奥运舞台上的劲旅。
这届奥运会还以宽容的态度重新接纳了战败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运动员──他们是无辜的,不应受到国际政治的牵连。然而联邦德国在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分成东西两半,两个德国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奥委会。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民主德国奥委会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因而不能单独组队参加。当时国际奥委会力主东、西德联合组队共同参加,但民主德国坚决不同意,因而民主德国放弃了这次参赛机会。
赫尔辛基的第15届奥运会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前一年,即1947年6月,国际奥委会于斯德哥尔摩就1952年奥运会会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世界一些城市对主办奥运会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与第十四届奥委会只有伦敦一家申请形成了鲜明对照的是,第十五届则有赫尔辛基,阿姆斯特丹、雅典、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洛桑、费城、斯德哥尔摩、芝加哥9个城市同时提出了申请。会议期间,各个城市都派来了由市长率领的代表团游说,气氛相当热烈。通过投票表决,赫尔辛基赢得主办权。芬兰这个国家虽然人口不多,幅员不大,但体育运动相当普及,在冬、夏奥运会都取得过优异成绩。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有 益的贡献。1940年战争迫在眉睫,当日本东京宣布不承办奥运会时,芬兰毅然接过了这项任务,并积极进行了准备。赫尔辛基,亦名赫尔辛福,是芬兰首都和主要海港。当它被选为1952年奥运会会址的消息传开后,人群雀跃,举国上下投入了准备工作,赫尔辛基仅有40多万人口,预计奥运会期,从世界各地到来的客人-旅游观光者,新闻记者。运动员和体育官员等,将达7万人。无疑,这对一人不大的城市将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周密地考虑了城市建设,为客人到来后的住宿、交通和食品供应等作了妥善的安排。他们扩建了作为主体场的赫尔辛基运动场,将原先只能容纳不到5万人的看台扩大为7万人,运动场附近,修建了供游泳、体操和球类比赛的各类场馆。
另外,还有两座宏伟壮观的建筑物:一座是为纪念马蒂·耶尔维宁在1932年奥运会夺得标枪冠军的白塔;另一座是芬兰长跑骁将帕沃·鲁米的青铜像维妙惟肖,展现了鲁米往昔驰骋田坛的雄姿。这两座纪念物,也是芬兰作为“标枪之国”“长跑之乡”的象征。
运动会于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举行。应邀参赛的有69个国家和地区的4925名运动员,其中女子518人。首次参加的有巴哈马群岛、加纳、危地马拉、香港、以色列、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泰国和南越。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和联邦德国也首次应邀参加了奥运会。中国奥委会因当时国际奥委会某些***蓄意制造“”行斯受阻,故仅参加了1项男子仰泳和8月3日闭幕式。首次参赛的苏联队,对这届运动会非常重视,共派出295名运动员,人数居各国首位;其次是美国,为286人;东道主列第三,共260人。英257人、法246人、意226人、瑞典206人、联邦德国205人。
大会于7月19日当时时间下午1点正式开幕。气候不佳,但观众台上座无虚席。当阔别田坛多年的帕沃·鲁米高擎火炬进入会场时,全场掌声雷动,高呼“鲁米!鲁米!”年过半百的鲁米,一边频频点头向观众致敬。当芬兰另一名长跑明星汉·科勒赫迈宁从鲁米手中接过火炬,点燃塔上火焰,大会进入了高潮。掌声,欢呼声和熊熊燃烧的奥林匹克火焰,使人们沉浸在狂热的气氛中。本届奥运会可说是大面积丰收的一次运动会以破世界纪录为例,举重有5项射击有两项,游泳有1项而田径更是突出:男子全部24个项目有21项打破或平奥运会纪录。其中三级跳远、链球、十项全能和4x100米接力均为世界新纪录;女子9项,有8项奥运会被刷新,其中200米跑、80米栏、铅球和4x100米接力创世界纪录。有的项目是一破再破,如女子铅球,破奥运会纪录的为21次,男子3000米障碍为16人次,链球为13人次 ,等等。这在奥运会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它与上届整个比赛只有4项世界纪录,而田径连一项都没有破有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也说明,长期战争的影响已逐渐消失,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优秀选手已涌现在世界体坛。如果说以往届次中有过以鲁米、欧文斯、布兰克尔斯·科恩为英雄的奥运会,则赫尔辛基的杰出人物应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埃米尔·扎托皮克。扎托皮克是50年前后田坛长跑骁将,有“人类火车头”之称。他曾先后6次刷新5000米、10000米等长跑项目的世界纪录。上届伦敦奥运会时,他初显锋芒,10000米跑获金牌,5000米获银牌。这次他在赫尔辛基大显身手,先后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跑3枚金牌,是本届田径赛中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有趣的是,7月24日他在5000米赛获冠不久,他的妻子丹娜·扎托皮科娃也荣登了女子标枪冠军台。
扎托皮克生于1922年9月19日,正好与妻子丹娜同年同月同日,而这次夫妻双双又在同一天获得奥运会金牌,成为体坛一段佳话。7月24日的男子田径赛,也给匈牙利人带来了喜悦,约·切尔马克将链球首次掷出60米开外,以60.34米的世界新纪录荣获金牌。
上届奥运会上首次参赛的牙买加队,就显示了在径赛中的才华,他们获得了男子400米跑的金、银牌和800米跑的银牌。上届4x400米接力赛,他们原来也满有希望夺魁,只是因为跑第三棒的温特腿部突然抽筋,才功亏一篑,眼睁睁看着美国拿走金牌。本届该项接力赛,牙买加决心一雪前耻。参赛的仍是上届4名队员:温特、莱恩、麦肯利和乔·罗登他们以3分03秒9创造世界纪录,并从美国人手中夺回了桂冠。不过美国田径队仍是本届男子赛中的头号强手。全部24个项目,他们获得了其中14项冠军。在短跑、跨栏、跳跃、投掷项目上居绝对优势多次夺冠和创世界纪录。
巴西选手阿·费·达西尔瓦为该国首次夺得三级跳远金牌,并且成绩出色,两次都跳出了16米开外,均刷新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达西尔瓦是南美第一个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从1950-1955年先后5次破、平三级跳远世界纪录。1956年他又蝉联了该项奥运会冠军。后来这位田坛选手又成了颇有名气的律师和演员。澳大利亚在这次女子田径赛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三夺短跑和跨栏金牌,玛·杰克逊在100米200米赛中两次获冠,并以23秒6、23秒4平、破200米世界纪录,她队友希德拉亨蒂--斯特里克兰也在80米栏比赛中以10秒9的成绩创世界纪录,获得金牌,四年后这位选手再次在该比赛中夺魁。
首次出战的苏联女子出手不凡,共获2枚金牌。7月20日,苏联尼娜·罗玛什科娃在铁饼赛中取胜,成为苏联第一个奥运会冠军。罗玛什科娃曾8次获苏联冠军。但是4年后她在墨尔本奥运会上失利,只得了铜牌。可庆幸的是,在又一个4年过去后的罗马奥运会上,她又再次夺回了金牌,获得另一项桂冠的苏联女选手加琳·济宾娜,也是50年代著名运动员。7月26日她在恶劣气候年下,仍将铅球推出了15.28米,创造了她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此后多年,她一直保持着在这一项目止的优势,并8次刷新世界纪录。1956年奥运会前夕,她还以16.76米的成绩最后一次创造了世界纪录。
男女游泳全部11个项目的奥运会纪录这次全被刷新。曾在1932、1936年两届奥运会上称雄的日本男队,成绩远不如前,这次只得了3枚银牌。美国也没有象上届一样,在日本缺席的情况下,获得男子游泳全部金牌,本届只得了6枚金牌中的4枚,女子比赛的结果使人惊异。美国1枚金牌未得,而上届毫无名气的匈牙利队,夺得了金牌中4枚,并在4x100米自由泳中创造了4分24秒4的世界纪录。这也是本届游泳赛创造的唯一一个世界纪录。
男女跳水的全部金牌,仍为美国夺取,男子跳水跳台冠军塞僚尔。李是美籍朝鲜人,他继上届奥运会又一次夺得这项比赛的金牌。女子帕。麦考密克重复了上届维。德弗雷斯的成就,成为板、台双料跳水冠军。举重比赛,吸引了41个国家的140名选手参加,美国仍保持了上届优势,获得了7个级别中的4项冠军。首次亮相的苏联,成了其余3个级别的金牌得主,显示了雄厚的实力,表明它将是今后举重坛上的一支强大的力量。上届奥运会上突破美国囊括金牌的埃及队,这次1项冠军未得,并从此失去了在这个项目上的优势。
苏联在摔跤中成绩也很出色,共获6枚金牌,是获摔跤金牌最多的队,古典式87公斤以上级冠军、苏联的约·科特尔斯,不仅是摔跤能手而且还获得过苏联链球全国冠军。瑞典获得摔跤项目的3枚金牌,仅次于苏联。美国是拳击赛中金牌最多的得主,共拿了4枚,但诺夫·李获得81公斤的冠军却颇出人意外。李原为81公斤以上级候补队员,因81公斤人员行病,临时由他取代。他在几天内不得不将体重减轻了6公斤,即使如此,他在比赛中仍然体力充沛,他不仅技艺出众,夺了金牌,而且作风良好,受到表彰,被授予维拉·巴克比杯。本届男女体操,有49个国家190名运动员参赛,其中不乏世界冠军或奥运会冠军。如瑞士的约瑟夫·斯塔尔德、联邦德国的阿尔弗雷德、施瓦茨曼、芬兰44岁的老将赫·萨沃莱宁先等。由于苏联队的出现。这些一度在奥运会称雄的选手失去了往昔的优势,从此开始了苏联居主导地位的年代。男女15个项目,苏联夺得了包括男女团体和个人全能在内9枚金牌。女子成绩突出的是苏联玛·戈罗霍夫斯卡娅,获金牌2枚,银牌5枚,是本届获奖牌最多的选手,男子则是苏联的维·朱卡林,获金牌4枚,银牌2枚,他也是本届唯一得4枚金牌的运动员。赫尔辛基时,朱卡林已31岁。他的成长,颇不平凡。青年时代,战争使他想在体坛一展才华的梦幻破灭了。他上前线,并不久被俘,这个在德寇集中营里穿着10491号囚衣的苏军战士,在一次押送途中,被苏联游击队营救,得以虎口逃生,获救后,他仍未放弃自己喜爱的体操运动不间断地坚持训练。战后,他虽然年龄偏大,但仍是苏联体操队中尖子人物,多次获全国冠军称号。赫尔辛基奥运会后两年,他在罗马又夺得世界锦标赛桂冠。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他带伤上阵,战胜了比他整整年轻10的日本名将小野乔,蝉联了个人全能冠军。还获得了团体和双杠赛中的两枚金牌。
意大利在男女击剑比赛中取得了与上届一样成绩,获3枚金牌。法国男子花剑运动员克里斯蒂安·多里奥拉夺得该项个人和团体赛两枚金牌,1956年奥运会他蝉联了个人冠军。这位剑坛名手在1948年-1956年三届奥运会上,共获4枚金牌,2枚银牌。为期周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于8月3日正式闭幕。
大会期间,虽然气候不佳,不时遭到寒冷和风雨的袭击,但仍然是一次成功的运动会,高水平的运动会,美国仍保持了金牌总数领先的地位,共获40枚,另外获得银牌19枚,铜牌27枚。苏联步其后,金银、铜牌数分别为22、30、19枚。如要计算前六名非正式团体总分,则两国均为490分。赫尔辛基奥运会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美、苏两个体育强国抗衡的年代。列第三名的匈牙利队,计金牌16枚,银牌10枚,铜牌16枚。东道主芬兰居第八,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13枚。
1936年主办的奥运会发生了什么事?
1936年奥运会会址选在柏林,是个历史错误,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一场悲剧。
柏林也曾被定为1916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因为它成了战争的策源地,使那届奥运会变为空白。战后,德国军国主义受到了惩罚,直到1928年方获得参加奥运会的权利。
1924年德国的特奥多尔·莱瓦尔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7年1月29日,莱瓦尔德领导的德国奥委会致函国际奥委会,希望由德国主办第十一届奥运会,并提出柏林、科隆、纽伦堡和法兰克福四地作为候选城市。与此同时,申请主办这届奥委会的还有埃及的亚历山大、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爱尔兰的都柏林、意大利的罗马和芬兰的赫尔辛基。
1932年(一说1931年)国际奥委会将会址选在柏林。当时纳粹尚未上台,但已蠢蠢欲动,气焰十分嚣张。纳粹是十分仇视和反对奥运会的,他们认为这是"犹太人和和平主义者搞的花样"。纳粹分子还斥责德国运动员在1932年奥运会上与黑人一起比赛,有损日耳曼民族的尊严。1933年以阿道夫·为首的纳粹党夺取了德国政权,德国政局发生了严重变化。鉴于当时的德国政治形势,1934年国际奥委会讨论了是否仍在柏林举行奥运会的问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前往德国实地调查。
负责这次调查的是当时国际奥委会委员、一贯玩弄"体育与政治"分开的美国人艾弗里·布伦戴奇。调查委员会一行到达德国后,耳闻目睹一些纳粹排斥犹太人、扩军备战等法西斯罪行,并觉察到纳粹上台后由反对奥运会转为积极支持的真实意图,但其负责人布伦戴奇仍说柏林具有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国际奥委会因受宣传和表面现象的蒙骗,以及当时欧洲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最后仍维持了原议,在柏林举行第十一届奥运会。
布伦戴奇的态度,也影响了对参加柏林奥运会存在着分歧意见的美国奥委会。美国决定参加又对其他国家起了作用。1933年1月24日,好心的莱瓦尔德被推选为柏林奥运会筹备委员会主任。这个半犹太人对运动会能否顺利举行此时已是忧心忡忡。1936年3月16日,莱瓦尔德会见了1933年2月9日即充任柏林奥运会大会总裁的。出乎意外的是,莱瓦尔德从这位总裁那里得到了"全力支持"的诺言。这使他稍感宽慰。但是不久便厄运降临,以戈培尔为首的纳粹党徒接管了全部筹备工作,莱瓦尔德被排挤于外。纳粹甚至扬言,要撤消莱瓦尔德在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职务。这下触怒了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耶-拉图尔申言,如果那样,国际奥委会将取消柏林的主办权。美国也发表声明,以不参加奥运会相威胁。这样,纳粹才算屈服了。
纳粹党徒上台后,对奥运会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其目的是想利用奥运会,给法西斯德国蒙上一层和平的面纱。他们印了成吨宣传德国"繁荣与昌盛"的材料,耗费了巨额资金,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兴建了一座能容10万人的大型运动场,一个有两万座位的游泳池,以及体操馆、 篮球场等,还修建了一个比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当国际奥委会要保证能让犹太人参加奥运会时,也被迫同意了,并故作姿态,邀请了侨居美国的德国犹太女击剑手、1928年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海琳·迈耶回国参赛。迈耶曾犹豫不决。但顾及到她留在德的母亲和两个兄弟的安全,毅然踏上了征途。后来她在击剑赛中,得了1枚银牌。但是,德国法西斯所玩弄的蒙骗手腕,仍被许多正直人士所识破。
1936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保卫奥林匹克思想大会"。与会的有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瑞典、 丹麦、荷兰等国人士。大会号召人们反对在柏林举行奥运会,积极争取将会址改在巴塞罗那。 抗议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纽约成立了一个斗争委员会,欧洲一些国家明确表态,不参加柏林奥运会,并积极支持筹办巴塞罗那奥运会。7月,法、英、美、瑞士、瑞典、希腊等20个国家的运动员,云集巴塞罗那,准备参加7月18日举行的运动会,可惜由于开幕前夕法西斯分子捣乱,运动会流产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未能使国际奥委会改变初衷,运动会仍如期在柏林举行。
基本情况:
大会于1936年8月1日正式开幕,16日结束。参加比赛的有来自49个国家的4066名运动员,其中女选手328人,男选手3738人。德国人数最多,共406名运动员,美国次之,330人,匈牙利列第三,211人。首次参赛的国家有阿富汗、百慕大群岛、玻利维亚、歌斯达黎加、列支敦士登和秘鲁。本届奥运会共设有19个大项的129个小项比赛,首次列入了篮球、皮划艇和队式手球项目。而马球则是最后一次在奥运会中露面。
历史共举行过多少次奥运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1896年开始的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地点和时间如下:
第1届:1896年雅典奥运会 (希腊)
第2届:1900年巴黎奥运会 (法国)
第3届: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美国)
第4届:1908年伦敦奥运会 (英国)
第5届: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瑞典)
第7届: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 (比利时)
第8届:1924年巴黎奥运会(法国)
第9届: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 (丹麦)
第10届: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美国)
第11届:1936年柏林奥运会 (德国)
第14届:1948年伦敦奥运会 (英国)
第15届: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芬兰)
第16届: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 (澳大利亚)
第17届:1960年罗马奥运会 (意大利)
第18届: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
第19届: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墨西哥)
第20届: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德国)
第21届: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加拿大)
第22届: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前苏联)
第23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美国)
第24届:1988年汉城奥运会 (韩国)
第25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西班牙)
第26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美国)
第27届: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
第28届:2004年雅典奥运会(希腊)
第29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 2008年8月8日晚8:00在国家体育场开幕,于2008年8月8 日到24日分别在北京(主赛场)、青岛(帆船)、香港(马术)、秦皇岛(足球)、沈阳(足球)、天津(足球)、上海(足球)举行。
第30届: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 还未举办
第6届和第12.13届分别因为“一战”和“二战”而未举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