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自行车赛有多少年的历史?

1903年夏季奥运会-公元394年奥运会

1902年法国《汽车报》主编亨利?德斯格朗吉出于宣传目的和为了与另一家报纸《自行车报》竞争决定要组织一项“世界上最重要的自行车比赛” 。于是在1903年的7月1日第一届环法自行车赛诞生了。 每年的7月初,各国媒体都会争相报道和转播这一盛世,受众达到十亿以上,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很多自行车粉丝。比赛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环法自行车赛在世界上拥有很权威的地位,赛事采用的是邀请赛模式,只有积分达到一定水平的选手才有可能被邀请参加,所以很多自行车选手们以能被选中为豪。正常情况下,每届基本都持续22天左右,车队数量也都不一定,一般在20支左右,每支固定有9个队员,以此计算。

在环法中还有一点很重要的规则看点是:比赛中我们会看到不同的选手分别穿着不同颜色的黄衫、绿衫和白衫。 其表示黄衫为总成绩领先者,绿衫为总积分领先者,白衫为25岁以下成绩最好的车手。还有圆点衫为爬坡成绩最好的选手。熟悉和关注环法赛事的人一般都会认为阿姆斯特朗是个奇迹,而安科蒂尔、伊诺和 麦尔科克斯也都曾经拿过五次冠军,他们都是环法比赛的伟大车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环法赛事是属于仅次于奥运会、世界杯的顶尖级赛事,所以对各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包括选手的实力,相关的赞助商等,近几年来想要赞助环法自行车赛的竞争尤为激烈,作为仅次于奥运会和世界杯的比赛,肯定也是会选择一些相对比较好的赞助商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除了Scott和Specialice这样的自行车品牌外,赞助技术车、后援车、裁判车包括媒体用车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所熟悉的就是斯柯达汽车,因为每届冠军产生的时候,在报道新闻和上都会出现斯柯达汽车的身影。这些赞助的斯柯达车是来为赛事组提供的工作车,包括后援队,技术车和裁判车,以便为选手们提供食品、饮料、备件,交换使用车轮、自行车等等;除此之外,VIP嘉宾用车以及全球媒体车都是斯柯达品牌的,车队保证赛事顺利进行,为大赛保驾护航。今年的比赛刚刚落幕,这已是斯柯达第8年赞助比赛了。据说这次的赞助车就有300辆,除赛事组用车以外,斯柯达还服务于9支赛队,以及技术支持团队,规模空前强大。

冰球规则

冰球比赛场赛时60分钟,分为三局,每局争时赛足20分钟,局间休息15分钟。每队每场可有队员20名,上场比赛的队员6名,其中包括1名守门员。由于冰球运动员的滑行速度快,同时允许用肩、胸、臂部对控制球的队员进行“合理冲撞”,因而场上争夺激烈,体力消耗很大,所以需要一分钟基甚至几十秒就更换一次场上队员。替换的队员既不必等比赛停止,也不必经过裁判员允许,就可以在比赛进行中随意上下,只要下场的队员脱离冰面和比赛区,替换的队员即可上场。

把球用冰球杆射入对方球门内为射中一球,得1分。进攻的一方若将球踢入、扔入、用手打入或用冰球杆以外的东西导入球门,则不算射中。

冰球比赛中,每场比赛在场内有3名裁判员,他们也穿冰球刀和运动员一样滑行。他们均穿黑白条上衣,黑色裤子,其中一名双臂佩戴红袖章的为主裁判员,他主要负责处罚犯规的队员,判进球得分与否,并负责管理全部比赛。另外两名称为边线裁判员,主要负责判定“越位”、“球”,以及除开球以外的一切争球,并协助裁判员工作。在场外工作的还有计时员1名、记罚员2员、监门员2名、记录名3名、宣告员1名。

冰球竞赛规则简介

①球及越位的制定:

球:场地中间的红线把冰场分成二等份,人数相等或人数多于对方的队,从自己半场射球或打球,使球直接越过对方的球门线,即为球,要在射球队的守区争球点争球。

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判球,人数少于对方的队打成的球;如果球在越过球门线之前触及了对方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冰刀或冰球杆;或球在到达球门线之前通过了球门区;或球在到达球门线之前能够接着而故意不努力去接,使球越过球门线时,不判球。

越位:判定越位是根据冰刀所在的位置而不是冰球杆的位置。当两只冰刀完全越过了决定越位的中线或蓝线时,才能判定越位。越位有两种;

蓝线越位:攻队队员在球还未进入对方蓝线前就进入了攻区,此时传球或打球入攻区即造成越位。

造成蓝线越位时,如果球入攻区明显被守队获得,边线裁判员应举手示意“缓吹”,当攻方队员全部退出攻区或守队将球运、传入中区时解除越位继续比赛。

传球越位:当攻队队员将球从自己守区蓝线后传给先于球越过中区红线的同队队员并被期接得时,判为传越位。

②犯规的判罚及处罚:

冰球比赛中,运动员不准用冰球杆打人、杆刃戳人、杆柄杵人、横杆推人、用杆勾人、抱人、绊人、膝或肘顶人、踢人、侮辱对方或干扰对方、干扰裁判等不良行为,此外也不准用手抓球、故意移动球门、故意射球出界、场上人数过多、高杆击球、投扔球杆等,违者根据犯规的性质与程度,分别给予小罚、队小罚、大罚、违反纪律、取消比赛资格、罚任意球等处罚。防守队员可用肩、胸、臂部对控制球的进攻队员进行合冲撞,也要用身体挤贴或阻挡对方,但必须符合规定。

在比赛中,场上若出现犯规情况时,裁判员应首先举手示意。如果球正被非犯规一方控制着,可暂不宣判也不停止比赛,而是执行“缓刑”。此时,非犯规队的球门已得到“保险”,守门员可立即下场,换上一名队员加强攻击力量,出现“六打五”的局面。当球被犯规队获得时,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结束缓判,宣布对犯规队员的处罚。如果场上出现犯规时是犯规队控制球,或出现双方同时犯规,裁判员则立即停止比赛,宣布对犯规队员的处罚。

在冰球比赛中,对犯规进行处罚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

小罚:犯规队员离场到受罚席受2分钟的处罚,该时间内该队场上不得增补人。

队小罚:犯规队派一名队员至暧昧罚席受2分钟的处罚,该时间内该队场上不得增被人。

大罚:犯规队员离场到受罚席受5分钟的处罚,该时间内该队场上不得增补人。

违反纪律:犯规队员离场到受罚席受10分钟的处罚,该队场上可立即增补人。

取消比赛资格:犯规队员离场到更衣室,被停止该场及下一场的比赛资格,该队场上过5分钟后方可增补人。

罚任意球:非犯规队的一名队员在没有任何人干扰的情况下单独对对方守门员进行一次攻门。

此外,规则还规定:守门员犯规受小罚、大罚、违反纪律处罚时,应由该队派一名队员代替他受罚;在某队因受小罚而人数少于对方时被对方射中球门,该小罚队员可自动结束受小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历任主席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历任主席  姓名 任数 任期 国籍 泽·维凯拉斯 第一任 1894年至1896年 希腊 皮埃尔·德·顾拜旦 第二任 1896年至1925年 法国 亨·德·巴耶-拉图尔 第三任 1925年至1942年 比利时 西·埃德斯特隆 第四任 1942年至1952年 瑞典 艾·布伦戴奇 第五任 1952年至1972年 美国 米·莫·基拉宁 第六任 1972年至1980年 爱尔兰 胡·安·萨马兰奇 第七任 1980年至2001年7月 西班牙 雅克·罗格 第八任 2001年7月至2013年9月 比利时 托马斯·巴赫 第九任 2013年9月起 德国 表格资料来源

第一任——泽·维凯拉斯

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Demetrius Vikelas,

希腊,1835-1908)是希腊诗人和教育家,维凯拉斯1835年生于希腊锡拉,作为泛希腊俱乐部会员,代表希腊参加了1894年顾拜旦主持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巴黎大会。会上,他积极支持希腊主办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因此,根据当时的规定,国际奥委会主席应该是奥运会举办国家的人,会后被选为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从1894年任职到1896年。

第二任——皮埃尔·德·顾拜旦

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法国)顾拜旦的故居在法国的诺曼底省的米尔维勒城堡,古堡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现代奥运之父、教育家、历史学家皮埃尔·顾拜旦:1863-1937。

1894年6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索邦大学宣告成立,由于第一届奥运 会将在希腊的雅典进行,所以希腊人维克拉斯出任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任主席,顾 拜旦出任秘书长,1896年顾拜旦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将近三十年,任期从1896年至1925年。

为了维持奥运会的正常运作,顾拜旦本人无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后来他不得不变卖了自己的家产,晚年的顾拜旦过着非常清贫拮据的生活。顾拜旦使原来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的举行的古奥运会变成了今天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参加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他一生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也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力,顾拜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在日内瓦公园散步,坐在一张长椅上猝然长逝,享年74岁。

图册来源

第三任——亨·德·巴耶拉图尔

国际奥委会第三任主席亨利·德·巴耶-拉图尔(Henri de Baillet-Latour,1876-1942,比利时),这位国际奥委会第三任主席(1925-1942)出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社会活动家和奥林匹克运动积极支持者,是顾拜旦的密友。二十年代初,曾任比利时驻荷兰外交官。1903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06年在其积极筹划下建立了比利时国家奥委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特卫普申请主办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和使该届运动会召开作出了贡献。

1925年接替顾拜旦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从1925年至1942年,1942年病逝于任所。

第四任——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

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Sigfried Edstrom,1870-1964、瑞典)。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1946-1952)是一位瑞典体育活动家。曾就读于美国、瑞士,担任过动力工程师。喜爱田径运动,大学时期曾创瑞典国家短跑纪录。1912年第5届奥运会时,经他倡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一直到1946年。

192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1年当选为执委,曾担任1921年在洛桑和1925年在布拉格举行的两次奥林匹克代表大会的主席。

1931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42年在巴耶-拉图尔逝世后任临时主席,1946年当选为正式主席。1952年离任后成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第五任——艾·布伦戴奇

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Arery Brundage,1887-1975、美国)。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1952 -1972)是美国体育活动家。喜爱田径运动,曾参加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得田径比赛五项全能第五名。1914年、1916年、1918年三次获美国田径全能冠军。他曾7次连任美国业余田径联盟主席,担任美国奥委会主席25年(1929-1953)。他还曾担任泛美运动组织主席12年。1936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37-1972年为执委,1946-1952年任副主席。195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72年离任。布伦戴奇于1972年离任后享有名誉主席的荣誉,并于1975年获第一枚奥林匹克金质勋章。同年,病逝于德国的加米施-帕滕基兴。

第六任——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Mihael Morris Killanin1914-1999)。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1972-1980),是爱尔兰记者、体育活动家。曾在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等报刊任职。

1937-1938年以军事通讯记者身份到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做战地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事文艺创作和**导演,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后投身体育事业,1950 年任爱尔兰奥委会主席。

1952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同年还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1967年起为国际奥委会执委,1968年当选为副主席,1972-1980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在任期间,他力排万难,竭力使奥运会摆脱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他对业余体育运动的解释,较之布伦戴奇更为温和,因而受到国际体育界更为广泛的拥戴。

第七任——胡·安·萨马兰奇

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1920.7.17-2010.4.21)侯爵,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1966年4月27日 在罗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67年起担任西班牙奥委会主席,1980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83次全会上获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1989年8月30日 在波多黎各再度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1993年9月24日 在蒙特卡洛三度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2001年7月16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正式退休,随即被授予奥林匹克金质勋章,并接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称号。

2010年4月21日,萨马兰奇病逝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享年89岁。他曾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长达21年,任内成功推动奥运会商业化,让国际奥委会脱离财政危机。

他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作出重大帮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亲手颁发中国在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第八任——雅克·罗格

第八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1942-),国际奥委会第八任主席(2001-2013,比利时人)。

罗格年轻时就表现出极高的体育天赋,曾是比利时橄榄球队的一员,又曾夺得帆船项目的一次世界冠军、两次世界亚军,参加过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届奥运会。

199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委员。 1991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1992-1994年担任夏季奥运会计划委员会委员。

1992-1993年担任2000年悉尼举行第27届奥运会药物委员会委员。

1994-2000年担任2000年悉尼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副主席。

1995-2001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

2001年7月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同时辞去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的主席职务。

2013年9月10日,罗格正式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第九任——托马斯·巴赫

托马斯·巴赫,德国人,2013年9月10日当选新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1953年12月29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维尔茨堡,青少年时期从事击剑运动,曾经夺得过蒙特利尔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金牌以及多次世锦赛冠军。

1981年,巴赫被选为当时新成立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成员,1982年,进入联邦德国奥委会。

1996年,他竞选国际奥委会执委成功,200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2004年8月退出副主席位置,2006年2月,在都灵冬奥会期间再度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2013年9月10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全会上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九任主席,任期8年至2021年。

他也因此成为历史上首位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奥运冠军,以及第八位来自欧洲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