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几岁开始打篮球?

姚明美国球队-姚明和美国打篮球

姚明简介

出生于上海。1998年4月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1998年5月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参

1998年4月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

1998年5月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参加耐克夏令营的篮球训练。

1998年作为上海队主力获全国男篮甲A联赛第5名

1998年入选中国篮球明星队。

1999年5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

1999年,参加全国男篮甲A联赛,代表上海队,与队友合作,获第5名。

1999年8至9月,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与全队配合重新夺回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宝座。

1999年入选中国篮球南方明星队。

1999年5月,获99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最有进步球员奖。

2000年2月,入选1999年亚洲全明星队。

2000年3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

2000年3月,参加1999-2000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获上海东方队获得第二名。

2000年3月入选1999-2000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全明星阵容。

2000年3月,获1999-2000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篮板、扣篮、盖帽三个单项奖。

2000年9月,参加在悉尼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与队友合作获第十名。

2000年9月参加悉尼奥运会。 他去美国职业篮球联赛选秀。

2001年4月,参加2000-2001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与队友合作获上海东方队获得第二名。

2000年3月,获1999-2000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篮板、扣篮、盖帽三个单项奖。

加耐克夏令营的篮球训练。1999年5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2000年3月,入选蒋兴权执教的国家男篮。2000年9月参加悉尼奥运会。 姚明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篮球世家。父亲2.08米,曾效力于上海男篮;母亲1.88米,70年代是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父母身高的特征和对篮球酷爱的基因,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 9岁那年,姚明在上海徐汇区少年体校开始接受业余训练。由于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他对篮球的悟性,逐渐显露出来。5年后,他进入上海青年队;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穿上了中国队服。

人们常常愿意把姚明和王治郅这男篮的"顶梁柱"相提并论,什么姚明在今年甲A联赛中夺得篮板、扣篮、盖帽三个第一,应该如何如何;什么王治郅摘走最有价值球员奖,应该如何如何等等。 姚明自己并不愿进行这样的比较,包括王治郅也觉得双方并没有什么可比性。"我们并不是一类打法一种类型的球员,若非要放在一起比较,我觉得挺困难的。我就是我自己,有长处也有不足,我会学习别人的长处,也会弥补自己的不足。"姚明个性十足地说。 姚明98年曾去美国参加一段时间的训练,其内线的威力,令他的美国教练和队友有所领教;本来今年他也有机会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参加耐吉青年篮球对抗赛。那往往是一次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探挖掘球星的大聚会。然而,入选中国男篮备战奥运会的集训队后,他便无条件地服从了国家的安排。 熟悉中国篮球的人士认为,美国职业篮球与中国篮球完全不同,姚明只有到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去,才有可能提高技艺。有些经纪公司也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他去美国职业篮球联赛选秀。

读姚明传有感

读姚明传有感1

 姚明,中国13亿人民都熟悉的体育冥想,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巨人”“移动长城”。他是中国篮球史上里程碑式的任务。

 小时候,我觉得他是天神一样的人物,可是,当我读了《姚明传》之后,才发现他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爱玩游戏、看电视。后来,他为了上大学,采取体校上学练篮球。姚明其实也是人,只是他是比常人更努力的人。

 姚明的座右铭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姚明做事从来都很努力,能做的事都想做到,就算受伤也不放弃。他经常带伤上阵,至今身上有三十多个上吧。而我每次摔倒就不想再继续,我怕疼、怕累,很多事都是半途而废。我比起姚明,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我今后要勇敢面对每一个困难,不管成功与否,竭尽全力就不会遗憾。

 姚明,一个伟大的人;《姚明》,一本励志好书!

读姚明传有感2

 今天分四口气读完了杨毅写的《姚明传》。第一口气从早上6点开始到中午11点半,读了超过一半。第二口气从吃完午饭到一点半的时间,读了可能不到百分之十。第三口气从下午四点到晚饭时间,差不多读到八成。最后一口气,吃完晚饭到晚上8点,整本书正式读完。先不说书的内容。值得记下来的是这书是如何获得的。昨天在卓越上买书的时候,突然看到网站上有很多电子书,就琢磨自己也买本试试。本来自己在前年就买了个kindle,况且女朋友还有一个最新版本,于是下定决心买本电子书看。先把女朋友的kindle从国外亚马逊上注销,然后在国内卓越注册,如此便可以购书了,而买到手的第一本就是《姚明传》。

 杨毅写的《姚明传》其实是去年他在网上播出的视频评书连载的文字版,但因为去年太忙,连一场球赛都没看,更别提看杨毅的评书视频。今天算是把课给补回来了。以前看球赛的时候非常喜欢听杨毅的评论,觉得他言辞犀利,观点独特,与其它解说员截然不同。这次读这本书更是体会到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杨毅少时就学过评书,算是有文艺底子,不是随便跨界。文字版编辑成书丝毫不让人感觉这是一篇随便的逐字稿或评书大纲,而是能读能听的文字。文字有股北京方言味儿,但在正真叙事的时候却又不拖泥带水,该用成语俗语谚语的地方一个都不落下,行文流畅,读起来甚是爽快。

 书里有很多事我都耳熟能详。姚明历次奥运征程,我几乎是一场不漏都看在眼里。作为姚蜜,姚明在NBA的比赛,尤其是季后赛,就算不看,事后的报道也必看无疑。不过,书中最令我为之一怔的地方是对麦迪伤病事件以及他和火箭队之间的各种问题的描述。当年麦迪闹伤病的时候,我还在读书,因为学业繁忙,对他的伤病问题以及和火箭队不欢而散的事情了解的不多。这本书倒是有对这件事情的详细分析,客观讲述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管怎么说,我之前也应该算是麦迪的球迷,曾今甚至因为他和喜欢科比的同学闹过矛盾。看到杨毅在书中对麦迪问题的描写,我还有点难以接受。不过,这么久没看比赛,又因为姚明退役,对火箭队关注降低,甚至对NBA的了解也越来越少,对麦迪的感情自然是有减无增,加之我对杨毅的好感和信任,还有之前听到过的一些对麦迪的负面报道,我觉得书中内容还是可信。麦迪懒散且待人不善,平时训练不勤,打球防守又不认真,自然饱受诟病。不仅如此,他从没想改过自新,而是不断把责任推给别人,一有问题就耍明星范儿,在NBA混到现在这个地步也算是自作孽。麦迪现在到马刺打零工,混进了总决赛,只能在垃圾时间出场赚取球迷兴奋之余的掌声和呼喊。我几次看电视都都是如此场面,他一接球,球迷就欢呼希望他能进球,让这垃圾时间过得稍有价值。不过他好像没什么进球欲望,偶尔传个好球,看样子不大乐意讨好现场观众。总之,我现在对他的期待应该也仅限于和现场球迷一样:垃圾时间能表演表演就好。

 书中除了对麦迪事件的描述,对王治郅“叛逃”事件的详细记叙也填补了我作为球迷生涯中留存的一个空白。我一直以来对王治郅的问题存有很大好奇心,不知道他是因何事和中国篮协闹了矛盾以至于自己滞美无法回国。书中倒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的非常清楚。王治郅在小牛队打球的第二年,因为自己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想在赛季结束后留美打夏季联赛,一来提高自身,二来可以为自己挣到一份未来的合同,但国家队一直召他归队集训,准备印第安纳世锦赛。这在时间上产生了冲突。王治郅自作主张,选择留在美国,谁也没通知就一人跑去打夏季联赛了。此时,美国方面突然出了一个“王治郅叛逃”的报道。报道被翻译后传入中国,闹得沸沸扬扬,让篮协和王治郅双方都感到无所适从。夏季联赛结束后,篮协派人赴美接王治郅回国,被拒绝。王治郅随后独自驱车去印第安纳与国家队汇合,希望能打比赛,被拒绝。这样双方分道扬镳,分裂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五年。

 最后,说说主人公姚明。姚明的成长绝对不是偶然,但也不是步步精心设计好的必然结果。姚明能去NBA打球,期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无数次生谈判,甚至有次陷入僵局,差点破釜沉舟把自己整个篮球职业生涯都搭上去了。事情过于复杂,在此不便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书看。书中对中国当年篮球体制的描述,几次让我感到愤怒不已。先是八一队阻止王治郅赴美,让大郅损失了两年黄金时间。这是政治问题。再是上海队漫天要价,延缓姚明一年赴NBA打球。这次是经济纠纷。组织不仅不顾个人的发展,眼光短浅,而且一旦发现某个球员有利可图,就不遗余力想从中获益,那种盘剥能力相比“美帝”可是丝毫不落下风。那年头,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基本上是这样的:你有能耐了,那是组织的培养,个人若想发展,就得考虑组织的利益。这本来无可厚非,哪家武馆徒弟若是飞黄腾达,回报当年培养自己的师傅和陪伴自己的师兄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这师傅漫天要价,提出的要求无理地让人发指。组织和牧场主一样,把球员当牲口,养肥了就是待宰的。姚明能得到如此大的关注,组织在大后方当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姚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更多依靠的是他自身的良好素质,包括他令人敬佩的职业精神和充满智慧的处事态度。就姚明赴美打球一事,组织非但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差点让事情毁于一旦。总之,我对组织没有好感,一点都没有!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那时家里没电脑,就求同学下载好《姚之年》让我去他家看。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儿,完全不懂纪录片里所讲的内容,只知道画面里有姚明在美国打篮球的录像。今天因为看了《姚明传》,又去网上把视频翻出来看了一遍。对姚明,我是满满的敬意。姚明对杨毅说,他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打一百分,因为他走每一步都全力以赴,到现在这一程度,不论成就如何,都觉得已经足够,既然拼尽全力,也就没有遗憾,当然得是满分。

读姚明传有感3

 前几天和班里的同学去了一趟图书馆,然后浏览了一下书架上的书籍,突然发现,书架上增加了很多的新书,一瞬间便很感兴趣。便在其中寻找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书籍,然后在一块地看到了基本黑色封面的新书,这本黑皮书正是杨毅写的《姚明传》。之前在看新浪直播时,杨毅曾经带了几本书作为互动的奖品,那时候就对这本书还蛮感兴趣的,如今图书馆里也有了这本书,当然,我也毫不犹豫的借了这本书。

 对于姚明,我很早就有了蛮深的了解。我从20xx年开始看球,也就是姚明进入NBA 的第二个赛季,当时因为姚明在大家心目中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体育界的风云人物,只要看篮球的中国球迷没有不知道姚明的。所以当时中央电视台也几乎隔三差五的就转播休斯敦火箭队的比赛。那个时候觉得姚明身高很高,但是面对NBA的一些黑人大个,感觉力量上面还是很吃亏,所以当时看球也不是冲着姚明去的,主要是冲着NBA激烈的比赛区的,当时就结识了很多新的名词。这里面包括很多球星的名词,还有很多的球队的名词,以及很多篮球或者说是NBA的专业术语。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篮球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看球是一种兴趣,所以因为自己的兴趣,因为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和同学把一些不喜欢上的课翘掉或者说是不听课,而用这些时间来研究NBA。至此,我们开始对球员的了解。我记得当时我们班有个同学每个月都会买一份最新的NBA杂志,每个月都会有。当时,那家伙也很小气,悄悄的买来,自己先将他看完,然后才给我们看,所以我们所得到的消息就比他将近要晚了一个星期。但是,那时这样一本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件奢侈品,所以当时也没有说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的,觉得有的看就不错了。每当这个同学看完了带到学校来给我们看的时候,可能这本书就要变成碎片。所以后来那个同学索性就不带给我们了,但是因为我和哪个同学还挺要好,所以每次我都可以借过来看看。当时还有一份很盛行的报纸——《篮球先锋报》,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因为好久没有买过那报纸了。现在有网络,获取的信息太快了。当时这份报纸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介绍比赛外边的事情比较多,很多也是杨毅老师写的。所以这份报纸买的很火,价格也是不断的上涨,从刚开始的1.5元到 后来的2元,再到高中的2.5元,现在估计更贵了吧,但是我们为了这份报纸,当时就凑钱买,现在想想当时看球的状况,觉得很有意思。

 以上是我对篮球喜爱的一些背景,圆规正传,还是谈谈姚明吧。

 20xx年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叫《姚明世家》,初步了解了姚明的家庭,以及成长史。就几句话概括,这家伙先天的基因好,长的也很快,以后很有前途。当时也没有细读这本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但是,这本书的确让我对姚明产生了认识。于是,后来很关注他,也很关注他所在的队伍,休斯敦火箭和中国国家队。很多媒体也经常报道姚明,有喜有忧。大部分喜的就是类似于姚明今天又砍了多少多少分,刷了多少篮板,又虐了奥尼尔,以及对球队起到核心的作用什么什么的。忧的大概也就是:姚明那场比赛表现低迷,火箭队败给弱旅山猫,姚明又和麦蒂闹什么矛盾,姚明由于伤病本赛季报销什么的。而真正报道姚明本身的事情很少很少。

 《姚明传》这本书则不一样,它涵盖的是姚明整个的成长过程,以及经历,他不仅写姚明,还写NBA,写王治郅,写中国篮球。但更多的是以一种分享,评书的方式把一个不为人知的姚明展现给我们面前。从姚明的呱呱坠地,到身高疯长。从开始的不喜欢篮球到慢慢的开始喜欢篮球,从开始被别人说很木讷到后来大家都说这孩子将成为了中国篮球的未来,从刚开始拿王治郅当自己偶像,到最后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体育界的大腕,从一个不会打球的大个子,到青年队,到CBA,到国家队,到NBA。从一个青涩少年到一个承载13亿人民希望的大个。从开始喜欢叶莉被拒绝到最后用真心和努力打动叶莉最后终结良缘的幸福男人,等等。看似我这样轻描淡写,但谁又知道姚明经历的这些有多少是我们常人没有经历过的呢?我想说很多很多!

 最后我想说,姚明,用自己的态度与坚韧给我们塑造的一个全明形象,也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证明,他已经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姚明,大家不妨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看看这本400页的《姚明传》,也许你达不到姚明所达到的高度,但是很多东西还是可以借鉴的。

9年前,深圳的GDP比美国休斯顿低1614亿美元,如今差距怎样了?

在18年前,姚明去了美国的休斯顿打篮球,从那之后,休斯顿这座城市便和我们国家有了很深的缘分,休斯顿在我国的知名度,就和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差不多。

休斯顿是美国的排行第四的大城市,也是墨西哥海湾沿岸最大的经济中心。休斯顿就好像是我国的深圳,休斯顿也是深圳的第一个国际好友城市,在1986年的三月份,深圳和休斯顿签署了友好协议,这也开启了深圳对外社交的第一步。那大家知道吗?在9年前,深圳的GDP比休斯顿要低1614亿美元,那么现在两市之间的差距怎么样了?

休斯顿这座城市建成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在1836年的时候,艾伦兄弟是靠房地产起家的,他们先以一座小农村为基础,慢慢的发展成了一座小城镇,后来以大功臣山姆.休斯顿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镇。

直到现在,休斯顿的市中心广场还有休斯顿的雕塑,这座雕塑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在1860年时,城镇的人口连5000人都没有,但是却是一个很热闹的贸易集市。

到了20世纪的时候,休斯顿开始开发了石油,石油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这也让休斯顿发展十分迅速,建立了休斯顿港,也使北方的资本渐渐向南移,休斯顿也就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了。

休斯顿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时,休斯顿有1.1万口油井还有很多的能源公司,甚至还有1000多家石油设备的供应商,这些资源都加快了休斯顿发展的步伐。

休斯顿每年都可以生产十亿桶左右的石油,占了全美国的四分之一,休斯顿可以说是美国的最大化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的中心。

在休斯顿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但是,休斯顿仍然是全美国南部的经济中心。这里还有很多的银行,很多的外国资源涌入休斯顿,有6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

美国的宇航中心也在休斯顿,在1962年的时候建成,有近万名的科学家或者是技术人员在宇航中心工作。每当有飞船需要飞行时,这些工作人员便开始忙活起来。美国的很多次航天飞行,都是在这里指挥的。

在1914年时,休斯顿创建了一条八十公里的航运水道,航运水道是为了运输的便利、快捷,将休斯顿港与墨西哥湾相连起来,还建造了一个“小休斯顿港”,是人工建造的。在这里,每年都会有8000多艘船驶入,外贸的总额可达2500多亿美元。

在2011年时,休斯顿的GDP总额共有3411亿美元,深圳的则是1797亿美元,在这时,深圳和休斯顿的差距还是有些大的。但是截止去年年底的时候,休斯顿的GDP为4700亿美元,而深圳的则有4000亿美元,这时的差距是比较小的了。相信总有一天,深圳的GDP会和休斯顿的持平,或者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