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KOBE的篮球鞋!KOBE NXT 360背后的细节和数据

篮球一场比赛跑动距离-篮球比赛跑动距离

一个篮球得分的原则:如果进攻球员能够在自己和防守球员之间创造出空间,他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得分机率。我们都知道,无人防守的投篮更容易命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攻防球员之间拉开空间的具体数值(无论是五英尺或是三英尺),会对命中率带来何种影响。幸运的是,科学的计算使得这个问题有了答案: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示,进攻球员在面对防守球员时,每拉开约一英尺远(约30公分)的空间,投篮命中率便能上升2%。虽然这个数字可能看起来很小,但这正是Kobe Bryant在比赛中创造无限可能的细节所在。

最 KOBE的篮球鞋!KOBE NXT 360背后的细节和数据

为了追求提升这2%的命中率,KOBE NXT 360的设计采用了三段结构环抱式Flyknit鞋面,并搭载双密度嵌入式中底及外底,以带来优异的稳定性。 得分需要擦板球(Getting the money requires hitting the bank) 当然,这个想法有双重含义(而且擦板球并不总是最漂亮的得分方式),在KOBE 360的球鞋设计背景下,这里的 “Bank” 解释为提升变向时的抓地力和动作的流畅性。 KOBE球鞋的测试由Nike NXT团队和Nike 运动研究实验室负责,他们详细测试了球鞋在绕三分线这段50英尺长(约15.24公尺)的弧线跑动时的性能,测试显示该倾斜鞋面的蹬地瞬间可以获得更大的力量和速度 – 这就是与防守球员拉开距离的关键所在。

Kobe Bryant展示了这款鞋的嵌入式中底

迅速切入 每场比赛里,每位NBA球员的平均跑动距离为4,000公尺左右,但很少是直线跑动。他们需要不断地切入和迅速移动。与防守相比,球员在进攻上需要多做50%的切入动作。他们在做最快速切入时的运动弧线,正好与三分线类似。 优秀的中底提升球鞋表现 虽然拉开空间可以提升2%命中率的结果和嵌入式中底没有直接关联,但围绕切入和倾斜的设计,引领出双密度中底的解决方案。 KOBE NXT 360的嵌入式设计平衡了Lunarlon泡棉在外线的表现,提供了支撑平台,再配合上Nike REACT科技,保证运动员每一场比赛穿着时的舒适脚感。 减少微幅波动 大幅提升脚感 一般情况下,每增加一层鞋底设计,都会使得球鞋越来越偏离脚部的实际形状,这使得球鞋倾斜时的稳定性变低,更难拉开与防守球员之间的距离。 KOBE NXT 360的环绕式Flyknit鞋面结构则直接套用脚部的形状,使鞋面更加贴合脚部,并在鞋床和鞋底的位置消除了不贴合部分所造成的影响。这种贴合性的提升不仅成功让嵌入式中底更加贴合地面,同时也提升了球鞋包覆感,减少了鞋内脚部的滑动。

足球和篮球哪个运动量大

足球的运动量大。首先足球场地较大,需要跑动的距离更远,有些球员一场比赛的跑动距离要达到10多千米。其次足球比赛时间长,一场比赛不算补时要90分钟。还有足球比赛只能有3个换人名额,球星基本都是踢满全场。篮球比赛运动量也大,但受场地距离,时间和换人等因素的影响,还是不及足球。有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在足球比赛中,有更多的球员会抽筋。

为什么打篮球半场打的很好,打全场反而什么都不会了?

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边。大学的时候下午经常到野球场组队,期间认识了一位半场高手,个子块头都不大,但是控球和技术非常好,半场跟他组队完全就是游刃有余虐爆很多队。

然而让我掉眼镜的是,有一次去看他打院里的班赛,全场的。看得我是那个心累啊,跟半场完全就是两个样。平时骚爆的动作和运球根本看不到,跑起来也完全不像半场那么神气。那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被称为半场之王。

我粗略地想了一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可能是:

1.半场距离比较短,攻防的转换比较快可以防守到位,所以没那么累,体力各方面比较好掌控。而全场就不同,需要你较长距离的来回跑,当你把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花在来回跑和防守上时,如果个人身体素质和耐力没那么好的话,就没有更多的能量可以支撑你带球和做动作。

2.半场往往是3对3或者4对4,进攻和持球的空间比较大,这就很适合那些喜欢做动作和需要突破空间的人发挥。而全场是5个人的,防水比较密集,而且另外4个队友你也需要合理分配球权,不然根本就没办法玩,虽然你动作和过人都很厉害,但是你让队友来回跑看你表演是不现实的。

3.半场比较重要的是打速度,而打全场是很需要控场能力的,不一定越快越好,控制对手才是致胜的法宝。

体能。

抛开这个说团队合作,战术跑位都是耍流氓。

我自己就是亲身例子。

打半场的时候,因为突破速度快,中投准,突破之后分球传球视野也算开阔,不粘球,算是半场小王子。也许就因为这样,所以经常打半场打一下午不带休息的,别人坐下喝水我都在边上运球投篮,自诩为体力怪。

可是后来一打到全场的时候,发现不对啊……

我去,我一个突破进去上进一个,转身对方一个快攻还一个,然后来回几次,问题出来了。我居然发现我跑不动了!是的,全身上下发沉。然后,在进攻的时候,很稳的中投飘了,防守的时候,只能看着对面的体力怪跑来跑去。

后来我想了很久,我自以为是的体力好,都是建立在半场的基础上,因为局部爆发力强,我能从三分线轻松突到篮下。因为我知道即便是有人补防,我也能轻松传给队友。而在全场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单单靠爆发力解决问题了,禁区里全是人,如果碰上大胖子和大高个,你就要做好把自己扔出去的准备。

半场打一个球,大家还能说说笑笑,因为对方要等你发球;全场你刚进一个,马上又是一个20米的冲刺,对方根本不打算让你休息。而剧烈运动结束后,紧接着你就会发现平时赖以为生的中投不见了,最稳的还是篮下平时跟木桩一样的中锋吃饼,还有樱木看不起的平民上篮。

所以为什么半场强,全场鬼。你的体力太弱了啊!不要扯什么战术,真体力强到一定程度,再来扯这个。快攻的本质就是体力碾压,欺负你跑不动。中投和三分不进的本质就是你腿软,核心力量不足,而不是手臂力量不足。

所以,来问这个的同学,建议你多去田径场健身房多练练体能吧。这个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办法。而不是那些战术和配合,真到了这个层面你也不会来问这个问题了。所有对这个还有疑问的人,统统都是体能不达标。

为什么?我就是把自己扔进健身房狠操,现在打大场,你看我还慌吗?虽然中投快感刚刚的,可是体能碾压的感觉也相当不错啊。

作为一个打了接近15年篮球的老伙计来说,还是有资格发表言论的。当然,本文重点不是讲的是我,是工作之后认识的一同事,身高178,体重75公斤。也是一位狂热的篮球爱好者,我们都称他为“半场龙,全场虫”。

打半场,最怕灵活的胖子,有身高,有体重,如果还有技术的话,那基本就是他的天下;打全场,最怕体力好的人,从比赛开始能跑到比赛结束,而且还不带大喘气的那种。全场下来,还要家跑2000米的人。我的同事,则是属于灵活的胖子,但是他的体力不行,打全场打5分钟,休息10分钟的那种。

我们打半场,基本就是3对3,4对4的这种。我同事,既可以站在三分线投三分,也能持球冲内线,大风车打板。178的身高,外加150斤的体重,这样的体型,在野球场上足可以让对手闻风丧胆。在低位,同体型的人防守,他既可以接球转身投篮,又可以持球虚晃上篮,对手防不胜防。如果遇到与他身材不对等的人,那更加直接,就是碾压式的坦克上篮,大家一定能想想的出来。他的半场,打的真好,而且不费力的那种,有时候,我们都汗流浃背,他的球服还是干的。没办法,灵活的胖子,真心不好防。比他高壮的,没他灵活,比他灵活的,身体有没有他壮。

打全场,有很多人会说靠团队什么的,其实打过球的都知道,只要队中有一两个比较突出的球队,球就非常好打了。我们普通人打球,个人能力还是相当重要的;当然要说,我们普通人打半场,那一项最重要,那肯定是体力了。就算你个人技术在强,没有体力,无法支撑你来回的往返跑,你还不是得去看戏,能否球队提供多大的帮助呢?因此,体力好的人,至少能保持在场上时的关注度,并且持续给对方队员压力,这样的球员,会是全场人员人选的香饽饽。

篮球全场和半场完全是不同的,这是大学生打篮球经常遇到的问题。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习惯所致。我们经常会看到打半场,很少看到打全场。因为人数凑不齐,或者怕体力跟不上。这样一来二去自己对半场球很熟悉,而真正打全场,手生,感觉全没。就是所谓的运动感觉。

第二,体能跟不上。半场球是小短跑,全场球是折返跑。半场球的体力消耗和全场球不是一个量级。比如,我们看到街头篮球基本上双方战术简单,甚至单打独斗,而全场比赛,比如NBA每小结12分钟的拉锯站,休息时间还短,对体力消耗要求更高。一般来说,全场球打得好的,基本上能搞定类似街头篮球半场球。而反之则未必。

第三,战术、防守和对抗强度。半场球的防守强度更大,这是由战术决定的,攻防转换过程中距离拉长从而使防守更加游刃有余,身体对抗性受制于防守进而难度均加大。

第四,参与密度。我们大多看到半场球都是3V3,或者4V4,很少看到5V5,人太多太密集半场球不容易打出配合,难度加大,全场球就会出现所有10个人挤在一个半场的情况,人多投篮距离就会变大,不适应全场球的队员就会吃亏。

篮球半场和全场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为什么有些人打半场很好,到了全场以后就毫无用武之地。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半场和全场的进攻意识和技术不同,半场主要是三个人的事,而且又局限于半场中,所以攻守转换快,回合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进行持球进攻,这也让半场球员养出了一些不良的习惯,那就是不着重每个球的进攻效率,自己持球过多,不爱进行团队配合,喜欢自己单打。这些坏习惯一到了全场,马上就暴露出了弊端,全场的进攻主要是由组织后卫去串联和组织进攻的,前锋和中锋的进攻技术大多是无球进攻,半场选手一到全场,没有持球权马上就不知怎样打球。

习惯都是平时养出来的,临场时必然暴露缺陷。全场推进节奏快,进攻球员都是在快节奏中完成攻击动作,反观半场球员大多是节奏慢的站桩选手,哪里适应得了快节奏的全场。

2、防守意识和战术不同。半场的防守由于人少场地大,所以联防和协防基本毫无用武之地,半场防守如果一对一防守上被攻破,基本代表着这场球没可打性了。而全场就完全不同,全场防守可以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对进攻进行联防和协防,让进攻队员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去,这就对全场球员的进攻意识和球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半场球员觉得很简单的一个突破就能解决的问题,到了全场的防守时,他们就毫无办法去处理球,他们把问题考虑的太简单,处理球时也必然草率和单一。

所以,好多半场选手一到全场就蒙了,就是因为半场的技术和意识和全场是有天壤之别的,建议半场选手多打打全场,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战术素养和意识。

篮球是不仅考验运动员的体力,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消耗因素,还有团队合作,战术跑位竞技意识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篮球爱好者,包括在非专业学生青年篮球群体中,在半场比赛3对3,4对4篮球对抗赛中,都很生猛,但一旦要进行全场赛制的比赛,就大失方寸,乱成一团,没有战术可言,眼里只有球,蒙头冲,好像变得不会打球一般,这对业余选手或者初级接触篮球比赛的人来说,都是比较常见的,毕竟没有受过训练,临场发挥,有些比赛选手上场充数而已。

篮球不是1个人的运动,在半场3对3,4对4,场上空间有限,主要考验的是对抗者的技术身体,在全场赛己方场上五个位置

1号位到5号位,1号位控球后卫简写PG,像传球大师纳什就是1号位,这个位置需要带球过半场,分配球,跑位

2号位得分后卫SG,一般在这个位置都是能力较强的队中老大,代表人物科比,

3号位小前锋SF,对技术力量要求高,终结进攻,突破给队友创造机会的,代表人物杜兰特,

4号位大前PF,代表人物邓肯,这个位置负责防守的,篮板,盖帽,卡位,

5号位中锋C,攻防枢纽,拦截篮板,吸引防守,倒球得分的,姚明就是中锋

这5个位置要各尽其职,战术一般都是围绕5个位置来打,只有这样区分,比赛才具有观赏性,像打惯半场打球,蒙头进攻,其他几个人有可能出现原地不动,3秒违例,移动挡拆等犯规。

除了战术位置意识,体能也是影响发挥的因素。在nba,4节比赛每一节10分钟,球员场均跑动距离,2500到3500米之间,而且不是纯跑,还包括起跳,加速,发力,体能考验非常大,特别是折返跑,

这就需要运动人平时对自己的身体 健康 进行管理,小到饮食的具体时间,计算摄入的热量,还要科学的锻炼和训练,所以人家常说,

不要拿你的爱好来挑战人家的饭碗,就是这个道理。

关注球名山,飙球不飙车,做一个有态度的 体育 人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篮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有对应的项目规则,大家参与项目,获得乐趣,也都遵守着对应的规则。

首先,3 V 3 的比赛,规则里面场地小,不需要太多的全局观和视野感;比赛时间短,对运动员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就像短跑运动员一样,短时间的爆发力是重点。

第二,5 V 5的比赛,场地大,时间长。对视野、体能、力量、速度等等都有进一步的要求,但是人更多了,这些任务可以分配给不同的人去完成,战术执行就显得至关重要,哪怕是有詹姆斯的球队也是需要球队战术的,那就是把球都给詹姆斯

大学生开展三人制篮球的有利因素, 具体从场地 器材 学生的闲暇时间的利用 参与篮球运动方面 在线等...

校园三人制篮球赛继承了传统五人制篮球赛的基本技战术和基本规则,既保持了篮球运动的基本特性以外,又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

(1)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战术要求的简单性

首先三人制篮球赛使用半个篮球场,上场人数为每队三人,时间仅为10~20min,运动量相对于五人制篮球赛小;其次主要以阵地进攻及个人战术行动为攻守基础。适宜性使参与者身心既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又不会因过度运动导致的疲劳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三人篮球赛取消了复杂的全队攻守战术,使得战术类型、战术方法相对于传统篮球简单,有利于在学校的开展。

(2) 趣味性

三人制篮球是一项趣味性和游戏性极强的运动,虽然保留了篮球比赛的基本特征,但内涵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三人制篮球赛来源于街头,强调以个人进攻和简单基础配合为手段,强调得分,给参与者提供了满足和实现自身表现欲望的空间。三人制篮球赛与传统篮球赛的竞技性的价值取向不同,更强调的是游戏和个人心理上的满足,正好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心理,使得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自我价值,也符合国家教委提出的快乐体育的教学宗旨,更易在校园开展。

(3) 简化了篮球比赛,便于校园篮球的组织

三人制篮球赛比赛场地设施要求简单,队员组合灵活简便,参赛队数增多,从而参赛人数就增多,组织者和参与者双方投入的经费少。举办方一般采用分组循环进行编排,把参赛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先进行单循环比赛,排出各小组的名次,然后再进行淘汰赛决出最后的名次,大大地缩短了竞赛周期,节省人力和物力。既不影响学习,又能丰富学生校园的文化生活,便于在校园开展三人制篮球赛。

三人制篮球赛之所以在欧美乃至世界长盛不衰,日趋普及,除了具有传统篮球赛的特征外,它把打球、娱乐、健身和游戏集为一体,立足于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使得开展三人制篮球赛具有相当的价值。

(1) 三人制篮球赛的健身价值

根据测试,参加三人制篮球赛的大多数队员下场时脉搏跳动在150 次/min - - 180 次/min,跑动距离在3000M - -3500M,运动强度中等,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三人制篮球赛,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分析器、前庭分析器,特别是视觉分析器受到良好的训练,有利于参与者动作的协调,提高观察判断和反应能力,增强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具有很高的强身健体价值。

(2) 三人制篮球赛的教育价值

三人制篮球运动就是实现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形成张扬的个性。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攻击对手、战胜对手,使人的动物天性、个体的攻击本能和享受胜利的欲望得以宣泄、引导和升华。运动中需要观察对手,分析判断,扬长避短,创造优势,把握时机,敢于胜利。三人制篮球为人们的个性张扬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演练天地,或表现健康向上的生命活力,或追求内心的自我超越或品尝胜利欲望的满足,或塑造拼搏进取的人格精神,人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3) 三人制篮球的商业价值

三人制篮球比赛形式轻松、现代、自由,参与性强,能够满足人们的表现欲,是一种融“竞技与时尚”为一体的颇受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欢迎的活动。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投身到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三人制篮球赛中。2004年举行的“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篮球挑战赛直接参赛有7000多支队伍, 4万余名运动员,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2005年5月劲跑运动饮料携手CBA打造的经典三人篮球赛———劲跑CBA全国三人篮球赛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67个城市同燃战火。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关注,群众的广泛参与,著名企业、商家竞相争夺冠名权和竞相赞助,使得三人制篮球赛具有广阔的社会前景,蕴涵了无限商机,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