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九解析:孙兴慜助热刺反弹,曼联火力不及利兹联,巴黎重回榜首

欧冠 巴黎 曼联-欧冠巴黎曼联分析

这两天除了比赛,足坛上的热点新闻也是层出不穷,看来看去,最主要是由两个主体所延伸出来的话题,一个是足协宣布将在2023年扩军,一个国际足联评选的年度各大奖项。其实不论外界舆论声大与小,足协这次改革是成还是败,我们能看到的,起码是足协这次真真正正的想要做好职业足球发展顶层设计,构建定位清晰,衔接合理的职业联赛体系,甚至愿意以牺牲经济收入来做为前提条件,这一点难能可贵。五大联赛的年度各大奖项还有这种最佳,同样也是引来了大小不同的质疑和猜测,当然, 天下球迷数之不尽,各有各的看法,这个暂且不提。但这些奖项和提名对这些入选的球员以及一些落选的球员肯定是会产生一些影响,甚至是被带到比赛中,所以这些球员所属的球队,我们在分析任九时,也需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先来看看第一场,热刺主场踢莱斯特城。孙兴慜是当选了2020年度的普斯卡什奖,在群星璀璨,球技超群的英超当中,小孙脱颖而出,作为一名旁观者,都能够想象他获奖时的喜悦,对于他个人而言,自然包含了更多积极向上的东西在里面,也会让赛场上更加认真的对待比赛,大家不要觉得没有明面条件可以去证明就没有信服力,这种以意识形态存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往往也是场上的决胜因素。除了这方面的加持,热刺如今的状态也是最大的利好题材,狐狸城如今虽然身处榜四的位置,但球队这两个月来状态一直漂浮不定,伴随多种不确定因素打硬仗对球队来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数值也由双方上一次交手的0.25涨到0.5,涨幅不大,但对热刺的示好力度还是有所提升。热刺如今也不仅仅是在状态上要优于狐狸城,上一轮被利物浦绝杀从而丢掉三分,现在热刺是被挤到了榜二,在英超咬分局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这场比赛更像是分水岭,可能会让热刺离冠军宝座越来越远,热刺自然也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出现,所以这场比赛战意必定是拉满的,两队即便在实力上差距悬殊,但各方面综合而言,热刺还是能够吃下这个数值的,这场比赛可以单走一个“3”,如果实在不放心,上个“1”也可以。

第二场,曼联跟利兹联的比赛,我对于曼联还是有所担忧,虽然一支贵为英超豪门,一支是新来乍到的升班马,如若放到同框去对比,实力肯定会是最大的落差,起初的数值能够给到1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为什么说替曼联担忧呢,一是曼联前段时间一直处在高压环境内,与利兹联相比,在体能恢复上处于劣势,二是球队如今的内部矛盾还未化解,这对球队还是会造成负面影响。三是曼联这个赛季的主场表现一直深受诟病,而利兹联客场却有着不错的水准。这些因素相结合,让曼联即便存在实力优势也没有办法完全发挥的原因,上一场面对创造英超连败纪录的谢菲联的比赛中就可以看出曼联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数值也由原先的1球退到了0.75,这对于曼联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所以这一场比赛,我个人是看好利兹联的,“1”“0”,两个选项。

第三场来看一看法甲,里尔主场踢大巴黎的比赛,里尔能否守住以前大巴黎一直坐的位置,我对此是不抱有太大期望的。法甲这么多年来就一直被球迷们称为一家独大,那么就说明大巴黎在法甲与其他球队的差距是特别大的,榜首的位置可以说是被垄断,里尔这赛季能够顺利上位,并非是球队的硬实力已经提升到了足以与大巴黎相相匹配的阶段,而是在大巴黎面对大片伤病以及高压赛程的时间段里,里尔能够轻松应对欧罗巴的比赛,又能够将精力放在联赛上,因此取得这样的佳绩。虽然里尔有火热的状态可以作为利好题材,但这也是里尔唯一的利好题材,而巴黎,现在解决了欧冠出线的烦恼,全身心投入到联赛中,阵容,战意都存在优势,所以这一场,“1”是必选的,当然这种榜首争夺战,也可以适当的补个“0”。

这一期的任九与昨天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的,即便双方球队存在一定实力差距的比赛,数值也给的很浅,而且被选中的场次,大都是这种类型,所以我们更要多加一个心眼,防平。剩下这几场,我的组合方案是这样做的,如果某一场跟大家存在分歧呢,大家也要谨慎参考,理性对待。

分析:赛季19球的左脚“神锋”卢卡库,英超到意甲经历了什么变化

序言:足球场上被冠以“魔兽”之名的,目前只有德罗巴一人。这个依靠强壮的身体、出色的技术统治对手后防线的男人,如今已经淡出了世界足坛,但曾经在切尔西给德罗巴打替补的那个比利时人,如今正在亚平宁的赛场上攻城拔寨,彻底坐实了自己的“小魔兽”称号。

从英超来到意甲,从曼联到国际米兰,27岁的卢卡库本赛季已经为国际米兰在联赛的赛场上打进了17球,欧冠的赛场上打进了2球。这个曾经的“曼联弃将”一个赛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和卢卡库本身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用来比喻同一种事物出现在不同的地点,会有不一样的变化,这句话放在足球场上同样合适。 上赛季在曼联效力的卢卡库,在联赛的赛场上仅仅为球队打进了12粒进球,而本赛季来到国际米兰,在孔蒂的执教下,再次找到了曾经在埃弗顿时期的状态,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小魔兽。

加盟国际米兰,对卢卡库来说,是一次“重生”的过程,彻底抛开了上赛季发挥不佳的压力。 上赛季在曼联发挥不佳的他,代表曼联在联赛首发出场22场,打进了12个进球,没有任何一次助攻。其他数据方面,场均1.7次的射门、场均1次的射正、场均0.7的过人、16.7的场均传球、66%的传球成功率、0.7次的场均关键传球和3次创造绝佳机会,各方面的数据全面下滑,完全不像是一个豪门中锋的水平。

而来到国际米兰之后,孔蒂执教的球队彻底激活了“小魔兽”, 截止联赛暂停之前,卢卡库代表球队在联赛首发出场24场比赛,打进17粒进球的同时,送出了2次助攻。其他数据方面,场均射门2.9次、场均1.4次射正、场均过人0.6次、场均传球21次、传球成功率70%、场均关键传球1.4次、5次创造绝佳机会。和曼联时期相比,数据全面上涨的同时,恢复了自己在中锋位置的统治力。

曼联时期的卢卡库和国米时期的卢卡库,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水平的球员。但两种发挥不同的背后,卢卡库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改变的是两支球队的战术风格,以及卢卡库在球队扮演的角色不同。

很多时候,球员也需要“使用说明书”,只有找到他,你才能把他的价值最大化的进行发挥。孔蒂对卢卡库的偏爱,甚至可以追溯到几个赛季之前,还在执教切尔西的孔蒂,就曾经要求要求球队签下比利时魔兽,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卢卡库加盟了曼联。 到了现在,孔蒂已经从切尔西主帅,成为了蓝黑军团的主教练,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球员,也把他的能力特点最大化进行了发挥。

孔蒂对卢卡库的喜爱,主要是和他的执教风格有关。 这个意大利人尤为偏爱三后卫的搭配,中锋在前场不断的冲击对方的防线,两个边路则不断前提给对手造成压迫,从国米本赛季使用最多的352阵型当中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这种战术除了对后卫球员要求很高之外,对中锋球员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不停的在边路和中路进行拉扯、换位,并且能够给对方的防守球员造成足够的压力。 从这一点来看,卢卡库确实是最适合他们的球员。

身高1米91的比利时人,身体尤为强壮,速度和很多球员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否则也不会有“小魔兽”的称号。 优缺点比较明显的卢卡库,虽然身体素质出色,冲击力十足,但是背身能力并不是他的强项,做球能力并不算很强,本赛季只有2个助攻的数据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在孔蒂的战术体系当中,卢卡库并只需要专心在肋部和中路给对手造成冲击即可。

被称为“黄金一代”的比利时国家队,汇聚了阿扎尔、德布劳内等超级球星,这些人都是在英超联赛成名,卢卡库也不例外。这个从切尔西出道的比利时人在埃弗顿成长为英超锋霸,连续多个赛季表现出色,最终被曼联带到了老特拉福德,最后又辗转来到了国际米兰。 在意甲重新找到进球感觉的卢卡库,终于展现了锋霸特质,和国米一起向尤文图斯发起了冲击,并且一度取得了领先,也在球场上成功展现出了自己的作用。

以进入到2020年国际米兰的第一场比赛为例。在这场和那不勒斯的比赛当中,卢卡库首发出场,独中两元,帮助球队在客场战胜对手,全取三分。 在赛后的评分当中,卢卡库也拿到了8.8分的高分,并且成功当选为最佳球员,两粒进球也展现出了他的技术特点。

比赛第14分钟,那不勒斯传球失误,卢卡库在后场成功断球之后,一路带球到了对方禁区,面对那不勒斯两名防守球员,抽射得手。 这粒进球,卢卡库从后场断球再到射门得分,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充分展现出了自己速度方面的优势。而临门一脚的选择,也展露出了比利时人在门前的威慑力。

比赛仅仅过去了不到20分钟,卢卡库接到对手的传球,从边路进行突破到肋部,面对对方的防守,再次抽射得分。 这粒进球当中,比利时人很好的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锋线球员的持球进攻能力和射门时机的选择能力。卢卡库在得到机会之后,拥有独自终结比赛的能力,射门得分,帮助球队获得胜利。

总结: 在意甲赛场上的卢卡库,凭借强壮的身体、出色的控球技术和速度,能够给对手的后防线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强大的终结能力,让他即使面对多人防守,也可以轻松找到射门的机会,而避免了自己背身能力不强的缺点。最后需要提到的一点,卢卡库虽然防守能力不强,但防守参与度还是很高的,第一个进球的断球反击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卢卡库之前的国际米兰中锋,是曾经连续拿到意甲金靴的伊卡尔迪。 但自从意大利人孔蒂执教球队之后,伊卡尔迪就被送到了巴黎圣日耳曼,却花费了巨额转会费的价格,把卢卡库带到了意甲赛场。 从进球数量来看,伊卡尔迪肯定是要占据一定优势的,射门技术和门前嗅觉也是要强于比利时人的。但是,孔蒂依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其中必然有他的道理。

在孔蒂的战术分析当中也已经提到,现在的国际米兰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在前场有一定冲击力的前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射门机器”。 以伊卡尔迪的技术特点来看,阿根廷人在球场上大多数时间,都是“游离”在比赛之外,只有在获得射门机会的时候,才会突然出现在特定的位置,给对手的球迷带来威胁。

不可否认,伊卡尔迪是当今世界足坛最为优秀的射手之一,但不能提供支点作用,也缺少持球进攻能力的他,只不过不太适合孔蒂的战术而已。 反观卢卡库,虽然在射门技术和门前嗅觉不如伊卡尔迪,但是在冲击力和战术参与度来说,都要强于对方。 所以,这样的对比,才是孔蒂选择卢卡库的根本原因。

伊卡尔迪和卢卡库都是最优秀的锋线射手,这一点完全不需要质疑。只不过是因为技术特点不同,能够给球队带来的作用也不相同,才会出现“一出一进”的情况。 简单总结,就是只有适合球队战术需要的,才是球队主教练会选择的那一个。

正处于职业生涯巅峰期的卢卡库,曾经被大家评价为“一年曼联生涯,毁了八年的努力”。 加盟了意甲联赛之后,彻底找回了曾经的状态,重新成为顶级中锋球员之一,这其中有他技术特点的原因,也和球队以及联赛的风格密不可分。

写在最后:从英超到意甲,来到国际米兰的“小魔兽”,重新找到了自己在球场上的感觉。这种变化的背后,不仅是比利时人自己的提升,还有球队战术的加成,以及联赛风格的改变,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重新激发出了如此出色的卢卡库。

历史回顾:不败阿森纳战术分析

开头语:要在五大联赛里一个赛季保持不败有多难?在现在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哪怕是如今在法甲实力超群的大巴黎都做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说当年阿森纳拿到不败战绩是沾了英超还没有崛起的光,毕竟如今的巴黎在法甲的实力领先程度远远高于当年的阿森纳。要在一整个赛季中保持不败确实不容易,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阿森纳似乎有意维持这个纪录,在一些比赛中踢得有点保守,他们的平局的确太多了。但是,不管怎样,那支阿森纳或许是枪迷心中最好的阿森纳。

没有比赛的日子总是难熬的,我们总要寻找一些话题来维持住足球的热度。笔者是从2002年开始关注阿森纳队,并且把他视作唯一喜爱的球队,纵然是八年无冠,我与很多枪迷一样践行者“一日枪手,终身枪手”的诺言。但是,在感性的球迷,都要承认如今的阿森纳已经算不上一支豪门球队,暂时的我们只能在等待复兴的时候,缅怀一些昔日的光辉岁月,然后弱弱的说一句“我们祖上也曾经富裕过”,昨天我们怀念了温格时期的阿森纳战术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拿出温格最辉煌的一个赛季2003-2004赛季单独分析一下。

不败阿森纳时期最显著的两个标志在笔者看来应该是由亨利,皮雷,维埃拉以及维尔托德组成的法国帮,然后就是由当时世界第一左后卫阿什利—科尔+皮雷+亨利组成的左路长廊,永远都是压着对手的右路打。

当然,其他位置依然重要,只是这2个标志比较明显而已。在希曼转会之后,我们不得不说阿森纳迎来了一个他们在英超时代最强的门将——德国人莱曼。尽管他在阿森纳的 历史 地位比不了希曼,但是实力上更胜英格兰国门,尤其是他喜欢出击的技术特点,更适合阵型整体比较靠前的阿森纳。

而防线上的坎贝尔当时的水准是不亚于当时身价世界第一的中后卫费迪南德的,温格用20万淘宝来的年轻中卫图雷已经在之前一个赛季的末段成功的顶替了基翁,成为了阿森纳的主力中卫;喀麦隆国脚劳伦镇守的右路虽然不似左路那么风光,但是还算稳健,尤其是在他身前的永贝里老是内切,因此,一对一防守能力出色的劳伦确实是阿森纳右路的守护神。

中场线世界杯上一战成名的吉尔伯托席尔瓦被温格用450万欧元签下,当时巴西人有着“看不见的墙”的称号,他成为英超乃至当时世界上顶级的进攻终结者,而维埃拉更是被称作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后腰;右边前卫永贝里并不是一个传统的边前卫,他的作用就是随时插入禁区射门得分,算是一个相当另类的边路选手。再加上锋线上的博格坎普,在当时是一个比肩齐达内的艺术家,真正的足球场上的诗人,进球不多但是各个经典。

这就是阿森纳当时的主力阵容,而彼时很多人认为阿森纳板凳深度不够,其实不然后防线上有老将基翁坐镇,还有逐渐成熟的克里希,当时法国人已经在赛季末端展露头角了;中场线防守有帕洛尔,进攻又巴西人埃杜,边路则有维尔托德这个“最佳第十二人”,锋线上原本就有尼日利亚大中锋卡努,冬天还买来了西班牙前锋雷耶斯,更是显得奢华,因此阿森纳当时的板凳实力绝对也是英超顶级的。

这些人就是当时阿森纳的主要的轮换球员,实力上无疑是英超最好的。尤其是当时曼联刚刚失去了贝克汉姆,阿布的切尔西刚刚成形,利物浦与纽卡等队虽然算是豪强,但是从未能够接近过英超冠军,硬实力上阿森纳已经是当时的NO1了。

其实2003-2004赛季算是一个处于变革与动荡的赛季。这不仅仅是因为英超失去了自己的招牌球员贝克汉姆,还有阿布带来的卢布,让英超进入了“金元足球”的时代,再就是拉捏利降临英超,让大陆足球风逐渐压倒了纯正的英伦风。

温格是阿森纳 历史 第一个非英国籍的主教练,在90年代的英超,这并不常见,如今的英超联赛,顶级球队再难找到英格兰本土的主帅了,兰帕德成了独苗,而当时情形是相反的,温格倒像是个另类,但是,你不得不否认,他带来的那些东西确实是英格兰以前从未见过的,甚至显得有些另类。

彼时的英超奉行着442不变,双中锋要么是一高一快,要么是双塔组合,总之中锋就是待在禁区里面随时等待抢点得分的,类似于希勒那样的中锋就是典范;而中场通常是一攻一守的组合,但是不论是进攻型的中场还是防守型的中场,能冲能跑是必须的,打法是大开大合,拿球就是抡大脚找边路球员,然后两个边路无限的下底传中,找自家的中锋。每个位置有着极其严格的分工,彼此配合默契但是又显得有点古板。

彼时的阿森纳也是442,但是我们更愿意说那是一个披着442外衣的4231,以博格坎普的进球数量来说他绝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中锋,在于亨利搭档之后,他单赛季的进球数字从未超过十个,这样的前锋也值得为他树立一座雕像?

是的,他进球是不多,他进球最多的一个赛季是刚刚来的那个赛季,打进了16个进球,正当荷兰人夏天继续打磨自己身体,打算在之后一个赛季冲击20球大关的时候,温格来了,这个来自浪漫国度的主帅告诉他,你的位置不在那里,走出禁区,那里有更广阔的世界,从此足球世界多了一个诗人。

而这似乎成了温格对于高大中锋的常用手段,让他们走出禁区,站到前腰的位置上,利用自己身体的优势,给队友做球,博格坎普是这样,卡努是这样,后来的阿德巴约与吉鲁都是这样的,高中锋在温格那里总是显得那么的“骚”。

因此,博格坎布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前锋,真正的前锋只有一个就是亨利。而由维埃拉与吉尔伯托组成的后腰别说实在英超了,放眼整个欧洲,都难以突破,更何况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坎贝尔坐镇。图雷的逐渐成熟则让阿森纳在中路的防守如同对手的噩梦,除了头球能力,科洛—图雷任何一项中卫技术都是顶级的,而这唯一的弱项却可以让坎贝尔给弥补。

当然,阿森纳主要的进攻路线还是我们说的那条左路长廊,科尔更像是一个边锋而不是一个边后卫,他最常出现的区域不是本方的左边底线附近,而是对手的右边底线附近,作为中锋的亨利也经常来这一路凑热闹,皮雷在当时堪称世界上仅次于菲戈的技术型边前卫,这三人往这一站,可以压制一切,温格也更愿意让让更多的资源向这一路倾斜,这可以看做是一种极致的单边主义。

当然,板凳上的球员也各有各的作用。卡努尽管不是一个站桩式的中锋,但是身高吨位在那里,他替换博格坎普的话,可以让阿森纳打一些简单的英式套路;而维尔托德的上场可以加快边路的速度;埃杜入替任何一个后腰,都可以让阿森纳的中场多出一个出球点;基翁则可以成为图雷与坎贝尔的坚实后盾。

既有主力的稳定,又有替补的变化在里面,阿森纳无论是在阵容上还是在打法上,都有独具一格,尤其是他们的打法不是传统的英式打法,而替补的话有不是单纯的对位换人,总是可以带来一些变化,这正是阿森纳强大的根源。

我们上面说过,传统的英式打法,就是立两根柱子在对手禁区内,随时准备砸头球,即便是类似于利物浦那样的一高一快的组合,也是在禁区至少有一颗钉子在,但是,在当时前锋拿球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射门,而阿森纳显然不是这样的。

阿森纳的攻击显得极其另类,其一就是在禁区内根本就没有“钉子”,彼时的英式后卫学习的都是怎么在禁区内与对手的中锋肉搏,怎么去封堵射门,但是却从未见过阿森纳的这种打法,他们在禁区里没有人,确切的说是没有固定的人。

阿森纳的禁区可能是冲进来的亨利,也可能是边前卫皮雷,还有可能是博格坎普,而右路那个不显眼的8号永贝里也会冲击禁区,甚至于买来了吉尔伯托之后,他的冲击头球也成了阿森纳的一种战术设置,原本只需要研究两个前锋的防线,面对阿森纳的时候却不得不去研究四到五个人的打法,这太难了。

中后卫必须有一个人随时紧贴博格坎普,另一个则不敢跟着亨利直到中场,这样就放纵亨利屡屡从对方的右前卫身后开始带球先屠右后卫再诛中后卫。更痛苦的是如果防线过分右倾协助防守亨利,留出来左肋的空档又会被永贝里斜插进来突袭.,亨利那恐怖的30+20的数据是怎么刷出来的,就是这么来的,尽管亨利的确有着不错的传球能力,但是还远达不到单赛季可以刷出20个助攻的地步,要知道就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十号齐达内都做不到,亨利的助攻很少有想象力的,大多是直来直去的。

而对于肋部空当的利用,则是当时阿森纳最为先进的地方。皮雷的疯狂内切,以及永贝里在另一侧的顺下抢点射门,都是基于对这个部位的冲击,在现在看来,这个位置往往是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但是在当时,对于这个位置的关注度还远不及现在,阿森纳算是开了先河,而之后阿森纳在2004年冬天买来了雷耶斯,更是有了433的雏形。

在雷耶斯逐渐进入主力阵容之后,阿森纳的阵容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蝶形的433站位。皮雷基本拉到中路充当一个标准的前腰,而雷耶斯与亨利则随时换位,一个当中锋,一个当左边锋,永贝里位置前提,是右边锋,其余中后场的位置不变,这不就是后来乃至到现在一直流行的433吗!

锋利刀刃担任4231的左翼,最会传球配合且攻击力同样强大的2位技术性团队型选手轮流担任3的中间和1,完全让对手的防守没有重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出现在禁区里的是谁。“左前卫”皮雷出战40余场攻入23球这一被埋没了的数据即使放在当今的所有中场球员里也只有用恐怖来形容。

当时的阿森纳颠覆了传统,他们除了右路之外没有固定的站位,频繁的换位冲击让对手禁区内似乎没有人,又似乎有很多人。更为恐怖的是,这些人出现的时候并不是第一反应就是射门的,他们左右脚均衡,能传能射,那些传统的英式中卫根本不知道这些家伙下一秒要干什么,更无从谈论防守了。

说完了进攻我们最后来说一下防守。或许后期的阿森纳依然可以在温格的率领下打出美轮美奂的进攻,甚至于比不败战绩的时候更加美丽,比如由小法,罗西基与赫莱布三个十号组成的中场,其技术含量比起2003-2004赛季来是只高不低的,但是,阿森纳的防守却再也回不到那个时候的高度了。

在笔者看来。两个人的先后离开,让阿森纳的防守从此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以致于频频上演全场比赛围攻对手,然后被对手一个角球带走的画面。这两个人就是维埃拉与坎贝尔,一个超级铁腰,一个后防领袖。

我们上面说过,维埃拉与吉尔伯托的后腰组合相当给力,堪称当时防守层面的第一后腰组合。维埃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纯正的B2B型的后腰,可以覆盖己方禁区到对手的禁区;而吉尔伯托则是一个S2S型的后腰。可以从左侧一支防守到右侧,维埃拉覆盖纵向,吉尔伯托覆盖横向,一个完美的“十字”帮助阿森纳在中场筑起了铜墙铁壁。

维埃拉的离开开启了一段“八年无冠”的 历史 ,这其实也是一段艰辛的“壮腰”之路,阿森纳再未能找到一个类似于维埃拉的后腰了,或许卖掉维埃拉并非单纯的没钱,毕竟在卖走维埃拉的那个夏天,温格花费了更多的钱买下了赫莱布与罗西基,温格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技术含量了,他希望用更多的技术型球员充斥阵容,但是,温格却忘记了足球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激情的运动,怎么能少得了铁血与意志呢?

而在随后的一年里阿森纳放走了状态不在的坎贝尔,这个中卫铁闸的离开,让阿森纳屡屡成为对手定位球的牺牲品,阿森纳在后来从不缺乏高大的中卫,比如森德罗斯,比如默特萨克,再比如现在的帕帕斯塔索普洛斯。但是他们不是后防领袖,阿森纳的防线在坎贝尔之后,就再没有一个镇定自若的指挥者。

我们用别样的方式讲述那个赛季阿森纳的防守,像大家展示阿森纳当时的防守是多么的出色,相对应的之后的阿森纳的防守是多么的不堪,两个“黑铁塔”的离开,带走的是阿森纳的稳定与铁血,阿森纳也从此成为一支有点“软”的球队。

2003-2004赛季的阿森纳防守稳健,除了两大核心之外,劳伦不怎么参与助攻,可以使阿森纳保持住稳定的三后卫阵型不变,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阿森纳不被反击带走,无论是阵地战还是反击战,无论是运动战还是定位球,阿森纳的防守都是有模有样。

实际上终结阿森纳的并不是曼联,而是阿布的金钱与穆里尼奥,随着穆帅的到来,足坛进入了一种极其简约的风格,足球的方向标发生了转变。温格从未赢过穆里尼奥的切尔西,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2005年大战切尔西为例。阿森纳狂攻了整场,但切尔西极其果决的让出两条边路,10人回防中路,以人海压缩阿森纳的传切空间,德罗巴仅仅两次5秒钟的反击却让温格的球队饮恨,而这成了其他球队面对阿森纳时候的范本。所以,我们看到阿森纳在欧冠赛场上可以痛击尤文与皇马等豪门球队,但是回到联赛却无法面对桑德兰这样的保级球队摆出的“大巴车”,所以,让阿森纳走向神坛的不是曼联的那场2-0,而是穆里尼奥跟他的切尔西。

巴萨欧冠小组排名

第一名是来自巴黎的球星梅西,第二名是来自曼联的球星C罗,第三名则是休赛期刚刚加盟巴萨的莱万。

在这三人当中,C罗拿到欧冠最佳射手的次数最多,共计7次。梅西以6次位居次席,莱万仅仅获得1次。在历史总进球数上也是C罗占优,不过梅西跟他的差距已经不断缩小,未来反超的机会很大。这三位顶级前锋的竞争,梅西有最大的概率成为终极赢家。

欧冠16强战况分析

英超全晋级,个个不容易。英超军团最为强大,他们包括切尔西、利物浦、曼城和热刺,每一支球队都能拿出来独当一面,甚至获得冠军。德甲看似强,靠巨无霸。德甲球队整体看似在欧冠上很强,但是能撑场面的只剩下真正的巨无霸拜仁了。

这支豪门劲旅的确有两把刷子,在被分到“亡之组”后依旧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将巴萨和国际米兰各个击破,最终以本赛季欧冠唯一一个六连胜战绩成为小组第一。而多特蒙德、勒沃库森、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经历了一番磨难,其中勒沃库森拼不过波尔图和布鲁日。

2013欧冠淘汰赛,你看好那之球队在这一轮会胜出。

沙尔克04(虽然买了斯内德但是没法上场,而且沙尔克还不错)

尤文图斯(不解释 )

拜仁(现在的阿森纳完全木有战斗力除了小老虎)

多特蒙德(多特今年欧冠蛮虎的,打赢皇马)

巴塞罗那(不得不说演员队比AV队还是强一点的)

皇马/曼联(唯一不确定的,皇马各线都强于曼联,但是最近队内气氛不行)

巴黎(无可厚非,弟媳+伊布足以碾压瓦伦)

波尔图(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