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超能算是联赛吗

j联赛球队关系-J联赛赛场周边球迷文化

算不上 ,最新统计排名亚洲第四

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IFFHS)上个月发布了2017年的世界各国联赛排行榜。西班牙联赛积1195分继续排名第一,自2010年开始统计以来,西甲联赛始终保持着头把交椅。

2016年排名榜单第六的英格兰联赛今年积1177分杀到了榜单第二位。第三到第十位分别是巴西、意大利、法国、哥伦比亚、阿根廷、德国、巴拉圭、俄罗斯等国的联赛。

括号内是2016年该联赛世界排名——源自IFFHS官网

亚足联方面,韩国K联赛积528.5分排名本榜单第28位,7年来始终排名。沙特联赛积526分排名世界第29,亚洲第二。日本J联赛积471.5分排名世界第31,亚洲第三。中国联赛积403分,排名世界第38,亚洲第四。

中国足球的弊病在哪

新华社:中国足球根已溃烂 韦迪走球迷通道是讽刺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足球的机制出现了问题,中国足球的根已经腐败溃烂,中国足球的生存链条已经出现了严重脱节。而过去以南勇为代表的中国足球管理层无疑是这个链条的关键一环,他的倒台在揭开中国足球黑幕的同时,也是中国足球洗心革面、从头再来的一个契机。

新华网约翰内斯堡6月15日体育专电题(记者公兵、树文、郑道锦)韩国队2:0斩杀希腊队,日本队1:0羞辱喀麦隆,朝鲜队虽以1:2不敌巴西队,但这显然是虽败犹荣,与中国队2002年的0:4不可同日而语,以坚忍不拔著称的朝鲜人在场面上绝对没丢人。三支东亚球队你方唱罢我登场,红红火火,不亦乐乎。数来数去,看来看去,总觉得少点什么。哦,原来是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国队在家“休假”呢! 推荐阅读>>>>>新华社:建议国足留学朝鲜 待遇标准回归70年代

由于中国队未能参赛,作为中国足协掌门人的韦迪都只能走着球迷通道进场观看比赛。真是莫大的讽刺!

东亚的欢歌

“太极虎”首战对阵前欧锦赛冠军希腊时展现出犀利的进攻和充沛的体能,整支球队在移动上非常迅速有序、三条线都有出色的发挥。球队的****、队长朴智星状态极佳,他在比赛中的那记“千里走单骑”进球可以说是本届世界杯前三场比赛中最精彩的。另外,他在中前场的进攻组织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将李青龙、奇诚庸、金正友和朴周永等人完美地串联起来,形成了强大的战斗群。

更重要的是,基于世界杯亚洲球队首场比赛从未获胜的惨淡和世界杯历史上亚洲球队对欧洲球队6胜9平32负的成绩,韩国队的胜利起到了捅破“窗户纸”的作用。

再看日本队,1:0小胜喀麦隆队,又为亚洲球队取得一场胜利,将亚、非球队在世界杯上的交手记录提升为3胜3平1负。尽管没有韩国队耀眼,尽管在世界杯上取得的16强成绩还是在本土作战,但日本追求巴西风格的执著和在多场友谊赛将欧洲和南美强队拉下马的事实,都表明日本足球不断在进步。

作为一支神秘之师,朝鲜队首战遭遇巴西固然不幸,但朝鲜人体能充沛、意志坚强、整体作战的特点更是尽显无遗。其防守反击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队员们精神高度集中,永不放弃的斗志博得了阵阵掌声。郑大世等核心球员的发挥也使得巴西队员大吃了一惊。此战过后,亡之组的其他对手哪个敢小瞧这支神秘之师。

对比出差距

东亚三强的打法各有千秋,但也颇有几点共同之处。

第一,三队都坚持自己的风格不动摇,日本的巴西化、韩国的荷兰化、朝鲜的防反,打造本国的足球风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谁好就学谁这么简单,这三队都至少将自己的风格固定了十余年,不因为一时的失利或者主帅的变更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主管领导的喜好而变化。这一点,中国足球人应该惭愧。

第二,三队都有“海归”选手作为球队的核心,并使本队发挥上一个台阶。日本队从三浦开始,中田英寿、中村俊辅,现在本田圭佑又成为了日本队的新旗手;韩国球员在2002年之后,大举登陆欧洲,同时继续在日本J联赛保持一定的地位,从朴智星,到李青龙,韩国队的****也已基本在海外完成了过渡;就连朝鲜,郑大世和安英学、俄超前锋洪映早,在朝鲜队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呢,在李铁、郑智之后,谁能继续在欧洲为中国足球保持影响?谁又能使本队上升一个档次?没人!

第三,心理上的平衡。经过这么多年国际赛场的锻炼,日本和韩国两队在对阵欧美劲旅上已经不怵了。本届世界杯,日本队喊出了四强口号,韩国队作为亚洲足球在世界杯上成绩最好的,很现实地喊出了16强的目标。甚至朝鲜,底气都很足,有人还喊出夺冠。只有中国队,依然保持着弱者心态。为与某强队对垒的机会就激动,永远都是“学习”,这样自然带来“我是弱者”的心理暗示,因此球员的水平压根无法发挥。这确实是很奇怪的事情,尽管我们国际比赛经验很少,但也不至于少于朝鲜队吧。

更重要的,是各国足球界的决心和斗志。这三支球队还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勇敢顽强,永不放弃。这一点,屡屡制造黑色X分钟的中国队与此无缘。夫战,勇气也。当我们忘记这一点时,那就只能剩下最后一计——走为上。

三支东亚之师都有了充分展示的舞台,而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19届世界杯中只在2002年露了一小脸,便三战皆负一球不进,早早出局。2010年,当世界杯首度移师非洲大陆时,中国国家足球队正猫在一个叫海埂的地方进行集训。习惯了当“看客”的中国队难道不应该反思些什么吗?

中国需重来

巨大的反差和深深的遗憾背后,应该是理性的认识和积极的弥补:中国足球应当从零做起。

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已经承办了奥运会,正在承办世博会,两大标志着综合国力的盛事都已来到中国;中国在北京奥运会取得了51枚金牌、金牌榜第一的伟绩,上海世博会也渐入佳境。中国如果提出申办2018或者2022年世界杯的话,那将是非常有可能的事。但中国足球队要在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体育盛事中“掺和”一下缘何就那么难?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足球的机制出现了问题,中国足球的根已经腐败溃烂,中国足球的生存链条已经出现了严重脱节。而过去以南勇为代表的中国足球管理层无疑是这个链条的关键一环,他的倒台在揭开中国足球黑幕的同时,也是中国足球洗心革面、从头再来的一个契机。

曾经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上获得亚军的中国女足,第一次被挡在了世界杯大门之外,中国国奥队在东亚运动会的一系列糟糕成绩以及1:6惨败给德甲勒沃库森队的事实,不仅反映出女足缺乏生存的土壤,也揭示出中国足球的梯队建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结果本身是坏事,但如果能彻底认识到这一问题,想方设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为中国足球持续发展探索一个有效的模式,为中国发展提供一个宽松、抛却功利色彩的发展环境,恐怕是新上任的足管中心韦迪等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和任务。

不可否认的是,在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领域受益于举国体制的韦迪在担任足管中心主任之初,还是缺乏了对足球这一市场化程度极高、具有社会现象属性的运动的正确和充分的认识,曾抛出一些类似“国奥打中超”等背离足球市场化的言论。还好,经过近五个月的积淀,韦迪总算是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才是中国足球的出路;“踏踏实实做点实事”的言论与其上任前期锋芒毕露的豪语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韦迪曾在世界杯期间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世界杯的气氛和球迷的热情让他感到震撼,这其实反映出一个足球文化和足球积淀的问题。

如果中国足球能够进入一个良性轨道,足球文化和足球积淀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中国足球还是需要提升实力,有在世界杯这一顶级足球平台上与别人叫板的能力。也只有这样,偏安一隅才不会成为中国足球特色。韦迪说,希望在南非世界杯取好经,今后一方面抓好青少年足球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国家队梯队建设,而在与俱乐部关系方面要加强沟通,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重视市场规律。

如果这种认识能够转化为切实有效的行动,则善莫大焉,中国足球才会有真正的明天,中国人才不会因为在一场东亚四强赛上打破32年逢韩不胜的怪圈而沾沾自喜,中国球迷和韩国“红魔”拉拉队的较量才会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东亚球队也可以一起分享世界杯的盛宴。

欧洲上座率最高的球场是?

作者:《体坛周报》记者颜强

孟加拉国一个纺织女工打个盹,可能会导致道琼斯股市指数下降10%。这是全球化主义论者最喜欢引用的例子。在他们描绘的全球化蓝图里,世界就像被精密纺织机重新编织过一样,形成了一个万事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整体。

这种理论至少还没有蔓延到足球世界里,至少我们此前不会怀疑,一个在维罗纳市政厅焚烧季票以表示自己对俱乐部绝望的球迷举动,会引发英超上座率的下降。

全球化论者会用各种经济模式来把孟加拉纺织女工和道琼斯股市联系上,然而当欧洲两大足球联赛突然都出现上座率下降的迹象时,你如何去解释?没有必然的联系,却有着相同的表象,没有相似的背景,却有着相似的隐患。

其实职业足球赛事上座率的下降,确实成为了一种全球化迹象。从我们身边说起:中超联赛本赛季上半段上座率略有反弹,后半段又在急转直下;近邻的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此刻上座率较十多年前开张之初,下降幅度都在40%和30%左右;重金注入的卡塔尔Q联赛,也只火了一年。南美、中美洲、北非,情况概莫如此。

经济学家可以用社会形态变化、娱乐方式在过去十年极度增多、电视强力介入来解释足球现场对观众吸引力下降的抽象理由,可是将镜头扫向意大利和英格兰两个足球高度发达、足球文化极度深厚的欧洲国家时,呈现出来的却是不同的景象。

现象●凄凉意甲与危机英超

2005-06赛季结束时,英格兰联赛委员会主席摩西内爵士骄傲地宣称:“英冠已经成为了欧洲第五大联赛。”他指的当然是英格兰二级联赛的上座率。时至今日,摩西内更可以骄傲地宣称:“英冠已经成为了欧洲第四大联赛。”—— 一个惊人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本赛季英冠上座率已经超过意甲!

不可思议的事实,意甲,一个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神圣的联赛,怎么可能堕落到此等地步?更可怕的数据是,自1997-98赛季以来,意甲连续9个赛季出现上座率下降,哪怕是2006年夏天的大力神杯,也无法帮助振作意甲疲软的球市。截止到上周,意甲平均观众人数跌破20000大关,只有19511人次。难怪《米兰体育报》要再做文章,审视9年来意甲上座率从31161人次损失11650人次的深层原因。

列举了一大串理由之后,最令意大利媒体担忧的是,其他几大竞争性联赛并没有出现同类问题,《米兰体育报》甚至指出最大的两个对手西甲和英超上座率还在上升。然而就在意大利人忧心如焚的同时,英国人也在检讨自己的球市危机。

一年前,英国媒体普遍讨论上座率下降问题,不过2005年圣诞前后,英超球市回暖,上座率恢复正常。截止到上周,本赛季英超平均每场观众为33957人,较上赛季的33555人还有所上升,在欧洲仅次于球场全新、票价低廉的德甲,仍然是一块黄金球市。但是在英国媒体的分析文章中,却得出了一个英超球市下滑的结论:

数字上的微升,主要得益于曼联和阿森纳两大豪门扩充主场人数后带来的增幅:老特拉福德球场增容近8000席,阿森纳新球场增容高达22000席,而这两个俱乐部的主场绝对满座。

与此同时,其他俱乐部的境况令人担忧:博尔顿锐步球场上座率降幅12%,即便博尔顿打出了该队英超历史最佳开局;威根JJB球场的上座率降幅更高达18%,布莱克本下降8%,曼城6%、纽卡斯尔联队4%。雷丁、谢联和沃特福德三支升班马上座率确实因为升级而上升,然而和上赛季降级的三队伯明翰、西布朗维奇和桑德兰相比,他们每场比赛要少吸引很多球迷。

难道同一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两大欧洲球市上?

根源●社会深度与经济层面

分析上座率下降的原因,意大利和英格兰面对的是各不相同的问题,危机程度也大有差别:意大利足球面临着一种社会化危机,英超上座率下降却是一个经济问题。

连续9年观众人数的下降,意甲对球迷吸引力成为了深度问题。本赛季继续下滑,所有人都会把世界杯前爆发的电话门事件列为由头,但电话门对意甲球市的影响只是冰山一角。从1980年到2000年,意甲上座率一直在30000到34000人之间,曲线为波动状,可是从1998年至今完全是一条下降曲线。意乙更是可怜,2004-05赛季上座率低到了6867人,这是从1964年至今有迹可查的资料中最惨淡的观众人数。

意甲本赛季上座率下降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超级豪门尤文图斯沦落意乙,这给意乙带来了20.3%的上座率涨幅。但尤文在意甲期间,空荡荡的阿尔卑球场说明着他们并不能在上座率方面领先意甲。

意大利媒体总结出来球市凄凉的几个原因包括:球场暴力横行、球票价格过于高昂、足球产业内黑幕重重(电话门事件)、过多的比赛通过电视向观众直播和大部分球场破败不堪的条件——他们只忽略了意甲比赛观赏性也在下降的因素。这些原因个个都成立,但和英超上座率问题只有两项重合:票价和电视转播。

英超从开创至今,观众人数总趋势为上升,即便从2002年至今有略微下降趋势。不过英超滞塞的同时,却有着英冠(英格兰第二等级联赛)一路攀升的数字曲线:从1994-95赛季的平均每场10882人次,到现在已经突破了20000人次大关。

票价高昂,似乎是所有意甲英超球迷都抱怨的理由,然而英超上座率下降的俱乐部几乎全都集中在北部,球票价格最高的俱乐部都集中在伦敦,而他们的球市依旧良好:英超平均票价最贵的四个俱乐部是阿森纳、托特纳姆热刺、切尔西和西汉姆联。另一个伦敦俱乐部富勒姆,以及伦敦周边的雷丁,票价同样不菲,最贵的票比曼联同类的票还要贵。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英格兰北部和南部环境的不同。相比较而言,伦敦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的工薪水平更高,支付能力更强,而北部球迷则更为传统,对俱乐部习俗有着自己的坚持。票价上涨,对于北方球迷情感伤害更大。

电视转播对上座率造成的伤害,两家联赛也不尽相同。英超的周六比赛在本土直播场次非常有限,大部分赛事只有通过天空电视台的单场收费体系才能看到。而意大利的球迷则早已习惯在免费电视台上收看意甲联赛——电视对足球现场人数的冲击,在意大利恐怕早就具备了。

其他几种导致意甲上座率问题的原因,在英超都无法解释。球场暴力,本来英国足球流氓臭名昭著,如今却已整饬清楚;球场条件方面,自1991年《泰勒报告》导致全座席推行后,也较意甲胜出许多;足球产业内部黑幕,英国绝非净土,不过他们的法理体系和社会监管都要更加健全。

关联●意识形态与经济杠杆

对意大利足球更深的威胁,来自于足球运动形象在意大利社会的下降。当局者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往往会对现场上座率形成长久伤害,例如他们的“皮沙努法案”。为了保证意大利球场更加安全,政客们推行了一系列新措施,其中包括你必须显示自己身份证件才能购买一张意甲球票。

AC米兰俱乐部官方球迷协会的马斯特罗尼就抱怨过:“我们每场比赛都会组织100到200辆大巴接送球迷。在皮沙努法案规定下,买票的同时需要提供一大串身份证件,还必须在赛前48小时购买,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难题。有许多球迷是在开赛前不久才决定去看球的,现在这些人干脆都不去球场了。”

对足球整体的怀疑和绝望,可能是过去9年意大利球迷最痛苦的心路历程,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变化,恐怕是无法用数字标量,却又直接影响着球场上座率的。维亚利在他的新书《The Italian Job》中,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意大利人对足球的失望:

“……意大利足球最大的问题,是观众对足球世界的失落感。他们不再相信足球比赛的真实性。意大利和英国足球最大的区别,在于观众对球员的看法。在英国,球员被当作是角斗士,他们会在每场比赛中为了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可是在意大利呢?球员都是雇佣兵,即便那些被崇拜的偶像们……”

球员不受尊敬,更何况那些躲在足球黑幕后的人们,从裁判、主教练、俱乐部官员到足协管理者。类似丑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深重打击过意大利足球,包括AC米兰被勒令降级。

2005年夏天,热那亚主席拎着25万欧元现金去收买对手,让丑闻浪潮再度高扬——那么多似曾相识的比赛,那么多心照不宣的结果,那么多模棱两可的判罚,这才是对意大利足球的最大伤害,而黑幕和桌下交易,又怎么能从这个社会消除?

故事延展到2006年,更以第一豪门尤文图斯总经理莫吉的电话门事件达到登峰造极境界。足球的公信度,在意大利社会中,恐怕可以和职业足球在中国的公信度相比了。而这样的球市,又怎么可能火爆?

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意甲上座率,例如几个大城市俱乐部,像尤文图斯、热那亚、那不勒斯、维罗纳和博洛尼亚此刻都混迹意乙,而一些意甲小俱乐部,迫于本地市场格局,不可能吸引很多球迷,像恩波利上赛季每场观众仅有6725人次。

英超也有类似情况:威根和雷丁都是传统的橄榄球城市,就算升入了英超,短期内也难以凝聚大量足球迷的兴趣。但是威胁意大利足球最深的公信度问题,在英国足球界还没有产生。如何调整球市,英国足球更可以通过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布莱克本俱乐部在连续4个赛季上座率下降情况下,本赛季开始调低门票价格,并且见到了效果。9月中旬和雷丁的比赛,布莱克本主场只有17859名观众。降价后,上周布莱克本对博尔顿的德比战,观众人数攀升到27662人。

许多俱乐部在面临上座率威胁时,都主动从联赛杯等二级比赛入手,将票价下调,布莱克本、威根、埃弗顿和西布罗姆维奇目前都做出了类似举动。从英超联赛流失掉的一些观众,和英超票价高昂直接相关,但这同时却又促成了英冠上座率的上升。观众并没有从足球市场整体消失,因此危机远没有意大利那么深重。

从电视转播的角度而言,也对英超上座率有着一定的要求。在天空电视台每份和英超的转播合同中,都对平均上座率有相关规定,这是一条非常精明的条款:电视转播者也需要球场满座,因为满座的球场往往能带来最好的比赛效果。传播到电视画面上,也能让一场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大为提升。现代足球也随着不同的时势和环境而不断演变,甚至演变得不再是一项单纯的雄性运动,而是一种既具备高度观赏性、又有高度市场价值的复合体。在不同民族和地区,足球总能以不同方式得以体现,可它既是一种地方文化的显现,又是一种的消遣,既是神圣的运动,又符合所有普罗大众的情趣,它既是本土化的,又是全球化的。尤其当全球化不再是一种乌托邦美梦,而是伴随着许多问题一道来临时,足球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从两个超级足球市场的上座率分析我们就能看到,足球这颗万能花种,落在不同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永远不同。它依旧能在英格兰盛放,却在意大利眩目阳光下有些委顿了。

惊人的38%

阿毛里进球,3比2!继上一个客场掀翻AC米兰之后,巴勒莫再掀狂飙,于10月29日的弗兰基球场掀翻佛罗伦萨。米兰和佛罗伦萨是上赛季主场积分最高的两家俱乐部,他们的主场优势哪儿去了?千万不要见怪,如果看到这两场比赛发生在一个主场胜率只有38%的联赛中,你就会知道这并非是什么“事故”。

38%,多么惊人的数字,这种近乎1/3的概率根本无法凸显主场的优势。看看意甲赛场上空旷的看台——意甲20支球队,平均上座率不到50%,上座率超过70%的球队只有3家。前面提到的米兰与佛罗伦萨还算不错,主场的看台上起码能坐上一半的观众。而昔日盛极一时的“蓝鹰”拉齐奥,主场的上座率竟然低到24%。球迷不买账,球队的动力从何而来?

反观英超,20支球队的平均上座率接近90%,曼联、阿森纳和切尔西均为99%,那不见的1%全是无法及时赶到赛场却已经购买了球票的球迷;上座率80%以下的只有米德尔斯堡、布莱克本和威根。与之相对应的,是48%的主场胜率。对于一名球员来说,在意甲和英超踢球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难怪亚平宁半岛再难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吸引巨星的加盟

为什么都说日本男足很强,都是亚洲球队,比国足能强到哪去?

相比于中国足球,日本足球的强大是全方位的。固然这样说起来我们内心充溢酸楚,但这是必需供认的理想。连续7届打进世界杯,国度队整体实力

自从1998年第一次参与法国世界杯后,日本队曾经连续7届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共参与21场竞赛获得5胜5平11负的战绩,其中2002、2010、2018三次打进世界杯16强。其真实上世纪80、90年代,中日足球的差距并不大,双方根本都是在同一水准,互相之间的竞赛也是各有胜负。在奥运会预选赛中国队还曾经客场2比0完胜日本队俯首挺进88年汉城奥运会。

但是自从90年代日本足球开端职业化,并且依据东亚人的身体条件,确立了全面学习巴西技术足球的久远规划,经过30多年按部就班的开展,日本队如今曾经是亚洲最强、世界二流的水准。在2018年世界杯上日本队还曾经和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队踢得有来有往,在2比0抢先的状况下最后只是输在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

而中国足球只比日本晚4年打进世界杯,但是双方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并不是地道的职业化,只能算是“伪职业化”,2002年世界杯后先是假球黑哨横行,接着是资本控制联赛,金元足球构成宏大泡沫形成目前的国足青黄不接。

目前在FIFA的世界排名中日本队排名第28、亚洲第1,而国足是世界第77、亚洲第9,双方曾经完整不在同一层级。但是更令人寒心的是,我们的国足是一支充满着大量归化球员、均匀年龄超越30岁的严重老龄化球队。但就是这样一支球队,打进亚洲12强就让陈主席快乐得手舞足蹈,更衣室里的氛围俨然像是夺得了世界杯。而日本队如今早已不把亚洲球队放在眼里,他们的目的是在世界杯上打进八强,所以热身赛都是找欧美高程度球队练手。

留洋球员近五百人,稳居

在日本国度队中,超越半数的球员都是欧洲各国联赛的主力。本赛季的五大联赛中,英超有南野拓实、武藤嘉纪、吉田麻也,西甲有久保健英、乾贵士,意甲有富安健洋,德甲有镰田大地、长谷部诚、大迫勇也,法甲有酒井宏树、昌子源、川岛永嗣等。在葡超、荷甲、俄超、西乙、德乙等次一级联赛效能的日本球员就更多了,不完整统计日本在海外踢球的职业球员已达近五百人,正是这些留洋球员撑起了日本国度队的半边天。

而目前国足可以拿得出手的留洋球员只要效能于西乙的武磊一人。其实2002年世界杯的那支国足中我们也有孙继海、杨晨、李铁、范志毅、张恩华、邵佳一等人在欧洲踢球,以他们为代表的国足也被以为是史上最强的。其实形成目前留洋球员匮乏的主要缘由还是目前中超球员的薪水和才能倒挂,在国内踢球不只没有竞争,而且收入更高谁愿意进来?要晓得在日本,可以分开J联赛到欧洲踢球就意味着收入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这一点武磊有着极端深入的认识:

“进来之后我就很深入明白,为什么前几年我们就是踢不过日本队、韩国队,为什么大家都是亚洲球队,但我们就是很难赢人家。当我本人进来感受过之后,答案就了如指掌了,在欧洲这种高程度、快节拍的竞赛中锻炼,再回来踢亚洲的竞赛,心态会完整不同。”

联赛不图虚名,安康务实开展

我们曾经自诩中超是世界第六联赛,但这个第六并不是实力程度第六,而是烧钱才能第六。在花钱最凶猛的2018年,中超以2.13亿欧元的总身价排名世界第22,以至连中甲都排名第74,但是在这个榜单上J联赛却排名100以外。J联赛之所以身价排名比拟低,主要缘由一是日本高程度、高身价的球员都在海外踢球,二是他们的球队以外乡球员为框架,外援也以适用为主,并没有几天价外援。但就是这样的J联赛,浦和红钻、鹿岛鹿角分别夺得了2017、2018的亚冠冠军。

但是金堆玉砌的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对阵J联赛球队却没有任何优势,更具挖苦意味的是一面为外援支付天价年薪,一面却需求用U23政策来强迫保证年轻球员的出场时间!我们经常思念20年前的国足,高中锋有黎兵、宿茂臻、谢晖、张玉宁等,速度型的有顶峰、杨晨、庄毅、于根伟、姚夏等,但为什么如今除了武磊再也没有优秀的前锋了?基本缘由就是在联赛的开展上舍本逐末,只为短期出成果,不为持久可持续开展!

青训体系健全,持续不时输出人才

日本的青训体系采取的是校园足球+俱乐部青训的双轨制。足球锻炼早已被列入日本的小学和中学教学大纲,孩子们从小就能够承受正轨的足球锻炼。不过足球锻炼是随同着文化课同步停止的,以至请求孩子们必需要修满文化课才干承受足球锻炼。而且从小学开端,各个级别的学校之间的足球竞赛十分多,一方面培育孩子们的兴味,一方面锻炼孩子的的集体主义和团队肉体。

在业余和职业之间的分水岭是高中联赛,在高中联赛中有天赋和实力的孩子会被职业俱乐部选进青训梯队。其他的孩子在高中联赛继续边学习边锻炼,不断到大学联赛,只需是有天赋和实力的,随时都能够被职业俱乐部选中成为职业球员。在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中,J联赛各级俱乐部的准入门槛就是要有完善的青训体系,至少要有U12、U15、U18三个年龄梯队。年轻球员之间的竞争十分剧烈,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小球员从高中联赛、大学联赛进入职业俱乐部,同样也会有很多人被淘汰。正是这种提高的青训和充溢竞争的选材机制让J联赛不会漏掉一个有天赋的年轻人!

写在最后

其实认真算来,在1998年日本队初次参与世界杯的时分,只要中田英寿一人在意甲效能,如今却有大半支国度队都是五大联赛的主力,日本足球的起飞满打满算也就用了30年的时间。中日两国人种差不多,日本足球曾经为我们走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以我国宏大的人口基数和庞大的球迷群体,只需全面学习沿用优化,何愁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