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乒乓球1小时、1天、1周、1年后, 身体的变化有何不同?

2.马龙说全运会太难了,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3.国家乒乓球运动员林晨

4.教教我乒乓球削球,万分感谢

打乒乓球1小时、1天、1周、1年后, 身体的变化有何不同?

乒乓球国家队力量训练-乒乓球国家队阻力训练

 美国的研究发现,每周打上三至五次锻炼(每次只需30分钟),就能使寿命延长6年,如若再增添几次抗阻力训练,不但能延年益寿,而且还会使人显得更加年轻。

 打一小时乒乓球

 能有效地防治感冒、流感之类的疾病

 锻炼能提升免疫球蛋白水平,这种蛋白质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预防感染的作用。研究发现,凡是能让人出汗的运动,都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在24小时之内保持勃勃生机。乒乓球就是一种这样的运动!

 愉悦心境

 一些具有愉悦心境的化学物质(比如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在锻炼之后会在大脑内保持很高的浓度,并且持续几小时之久。最近研究发现,从事间歇式运动的一组女性,与按照常规练习步骤的锻炼者相比,心情会更加愉悦。乒乓球就属于间歇式运动的一种!

 燃烧热量

 锻炼会燃烧热量,但是在锻炼之后热量仍在燃烧中。在锻炼期间每燃烧100千卡热量,运动结束后还会燃烧15千卡。也就是说,如果你打一小时乒乓球,不但打球过程中会燃烧300千卡热量,而且在打完球之后仍能燃烧45千卡。为了加速热量燃烧,每周至少还要做两次体能训练。体能训练能够提升身体新陈代谢机能,从而使燃烧热量的时间延长38小时之久。

 打一天乒乓球

 心脏更加健康

 每参加一次中等强度的锻炼,血压水平会持续降低16小时之久。研究发现,中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对于维护心脏健康尤为有益。与常规的散步活动相比,更有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然,乒乓球就属于中高强度的运动。

 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的锻炼会给大脑补充更多的血液与氧气,故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锻炼过后头脑更加敏锐,思路更加清晰。所以说,打完乒乓球之后是从事记忆与解决难题的绝佳时机。

 打一周乒乓球

 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随着锻炼的不断进行,身体对胰岛素变得更加敏感。这样的结果是,血糖水平在逐步下降,患糖尿病的危险离你越来越远。

 增强身体耐力

 研究发现,每次运动有4至7次冲刺练习(每次30秒钟)的人,其耐力在两周之内增加了一倍。除此之外,变换运动方式还能燃烧更多脂肪,从而加速瘦身进程。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健身好处,建议你经常改变一下运动方式,怎么改?打乒乓球啊,乒乓球的步法移动,基本等同于冲刺练习了。

 打乒乓球成为一种习惯之后

 体格越来越强壮

 随着打乒乓球的不断进行,肌肉的耐力已逐步提高。这时候,你可以尝试挑战一些多球练习和全台走位,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等适应了新的运动量之后,再考虑逐渐增加运动负荷!

 腹部脂肪开始瓦解

 打上一个月的乒乓球,臃肿的赘肉就开始消融,肌肉组织开始增加。研究发现,一组体重超标者在参加完为期4周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计划之后,腹部脂肪减少了12%。

 激发大脑活力

 从事健身锻炼能够激发大脑内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蛋白质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形成新的脑细胞。所以,运动量越大,大脑的智能就越强。要想达到健脑益智的目的,每周至少从事三次30分钟的有氧锻炼。

 打一年乒乓球以后

 体能渐入佳境

 打乒乓球8?12周后,身体的耐力与有氧运动水平会提高25%以上。一年下来,体能会增加一倍以上,心脏的泵血效率得以极大提高。举例来说,假如一年前心脏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跳动80次,一年后每分钟会跳动70次或者以下。心脏的负担越轻,身体就越健康。

 脂肪已无处藏身

 打上一年乒乓球,身体分解脂肪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这就是说,你的身体已经变得如同一台?燃脂机器?,24小时不停地工作,从而把多余的赘肉统统燃烧掉。为了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机能,可以增加一些运动强度,以便燃烧更多热量。

 降低癌症危险

 美国一项针对1480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与不爱活动的女性相比,那些常年健身的女性,死于乳腺癌的风险下降了55%;从事中等强度锻炼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了33%。除此之外,打乒乓球还有助于防治子宫内膜癌、肺癌、卵巢癌等疾病。

 延年益寿

 打乒乓球能够消除对人体具有危害作用的自由基,从而延缓人体衰老进程,令人健康长寿。

马龙说全运会太难了,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对于乒乓球项目来说,全运会确实是难度最大的。乒乓球被称为国球,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水平都很高,国内一众高手对决有时候根本不是比技术,而是比心理素质。

所以,全运会这种汇集了国内最好乒乓球运动员的比赛难度非常大,比奥运会比赛都难

一、全运会参赛的是国内所有的乒乓球高手

乒乓球这项运动可以说是中国一家独大,其他国家的球员根本没法和中国球员比实力。刘国梁曾经有一句特别傲娇的话,说是运动员可以参赛奥运会得感谢国家,因为是国家让他们去的,就奥运会那样的水平,随便派个人去都能拿冠军。

虽然刘国梁这话说出去挺招人恨的,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这是实话。不光国家队的球员实力相差无几,甚至各个省队球员的实力都很强劲。

网络上曾经有个笑话,说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的理想是先拿个奥运冠军,然后再拿个亚运冠军,之后争取个全国冠军,然后再拿个省冠军、市冠军,最终的目标是打赢小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大爷。

二、国内球员相互之间更加了解

马龙树大招风,各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在研究他的技术打法。至于国内的球员那就更不用说了,马龙就是立在那里的大旗,谁能把这杆大旗打倒了谁才有资格进入更大的舞台。

马龙各类大赛的现场视频太多了,运动员们针对他的研究自然也更全面,他在国内打比赛要比国际上遇到的阻力更大。

全运会乒乓球比赛的阵容那可太强大了,几乎每一个参赛运动员都是世界冠军。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那些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小将,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可能会爆出大冷门,把世界冠军给打趴下。

国家乒乓球运动员林晨

林晨是江苏扬州人,1989年出生。

当初是和张继科、马龙、许昕等人同时进的国家队,在国家队一共呆了三年。

后来回到江苏中超电缆队参加比赛,水平比较稳定,擅长双打。

教教我乒乓球削球,万分感谢

削球型打法

乒乓球运动打法类型的一种。指站位中远台,以削球等多种技术的组合与变化为主,并配合反攻得分的打法。技术特点是“转、稳、低、变、攻”。分为以削为主、削中反攻、削挡拱攻结合、攻削结合等多种打法。

削球

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用于对付各种攻球和拉球的一种下旋球技术。主要用于中远台或远台。分正手削球和反手削球两种。正手削球的动作要点是:左脚在前,两脚间距较大,膝关节弯曲,身体重心较低。击球时,在腰部转动的同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下方挥拍。拍面后仰,在下降后期摩擦球的中下部。球拍触球的瞬间,应配合作手腕下切和前臂旋外的动作,以增强旋转,调节弧线。击球后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并迅速还原。反手削球的动作要点是:击球前右脚稍前站立,两脚间距较大,膝关节弯曲,身体重心基本置于左脚。腰部向左转,手臂向左上方引拍约与肩同高。击球时,在腰部转动的同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右前下方挥拍。拍面后仰,在下降后期摩擦球的中下部。触球瞬间手腕下切,并辅以前臂旋外的动作,以调节弧线,增强旋转。击球后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并迅速还原。特点是动作幅度较大,弧线低,旋转变化多,易于控制落点,能够破坏干扰对方的攻势,也能为削中反攻等创造条件。

反手削球:两脚开立,右脚在前,两膝微屈,上体略向左旋转,重心支撑点在左脚上,引拍至左肩侧。击球时,上臂带动下臂挥动,拍面后仰,手腕跟着前臂用力方向转动,在来球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将球削出,重心支撑脚移到右脚。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

反手近削:两脚开立,右脚稍前,两膝微屈,身体里台稍近并略向左转。手臂自然弯曲,向左上方引拍约与肩平,拍面稍后仰。击球时,手臂迅速向右前下方挥动,以前臂和手腕用力为主,在来球高点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下部,将球削出。

接短球:离台较远时,上前接短球时要使用交叉步,一般以右脚在前、上体略前倾移近球台,手臂伸进台内将球击回。如来球稍高,要迅速上前反攻。

削弧圈球: 削加转弧圈球时,拍面近乎垂直,向下的力量要大于向前的力量。对方来球旋转约强,,越要用力把球压低。一般在下降期击球。削前冲弧圈球时,上臂动作较小,前臂发力,手腕固定,拍面稍向后仰,从后上方向前下方削出,动作短促有力。一般在下降期击球。在向下用力削球以抵消来球的冲击力的同时,还应适应增加前送的力量。

削追身球:来球在身体中间偏右时,要迅速向左让位,用正手回接。右脚后撤一步,身体立即右转并收腹,重心支撑点放在右脚,手臂靠近身体,钱币向后上提气。击球时,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并配合外旋动作使拍面后仰,将球削出。

正手近削:两脚几乎与台平行站立,身体离台稍近。击球时,稍向右转,右脚拉后半步,手臂自然弯曲,引拍约与肩平,拍面稍向后仰,前臂用力向左前下方切削,手腕配合下压,一般在来球高点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下部。

正手远削:两脚开立,右脚在后,身体立台1m以外,两膝弯曲,上体稍向右转,重心支撑点在右脚上。手臂自然弯曲,引拍至右肩侧。击球时,手臂向左前下方挥动,拍面后仰,手腕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转动,在来球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

虽然削球打法有转与不转的扰乱技术,但利用稳削制造强烈的下旋旋转籍以制约对手的进攻却是削球打法立足的根本。所以,旋转的强弱是削球技术科研的重点。理想化的论点认为,既然弧圈球有强烈的上旋,那么反向的削球应该能达到下旋的同样转速。

这里有这样一份实验报告:九十年代初,以国家队的王浩和国青队的丁松这两位当时的顶尖削球手为实验对象,他们加转削弧圈的平均转速为83.3转/秒和103.0转/秒,最高转速是106.9转/秒和120.7转/秒,接近正胶的弧圈转速(平均121.6,最高136.8),但大大低于反胶弧圈转速(平均137.2,最高155.0)。

理论上讲,削球旋转不会强于弧圈。这里有三个原因,第一,削球离台远,有相当一部分作用力用于球的平动,这样会分散用于转动的力量;第二,由于离台远,速度相对较慢,球到对方台面时,转速已不如出手时;第三,削球与空气阻力作用后,球体下部产生的压力大于上部(弧圈正好相反),所以下旋旋转越强,越容易形成高球或出界。

以上的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削球的下旋与弧圈球的上旋相对抗,存在着一定的先天不足。目前来看,削球还无法突破这种理论的"瓶颈"。

负重行远路

现代的削球打法已远远超越了"稳削"的范畴,日渐趋于攻削各半甚至攻球比例居多的局面。由此对削球手的全面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大大延长了削球手的培养周期。

这首先体现在训练的种类和数量上。一个削球手既要练稳削,又要练反攻;既要在中远台能守得住,还要在中近台能上手;防守的步法要练,进攻的步法也要练;转与不转要练,追着削与顶着削也要练;前冲弧圈、高吊弧圈、反拉弧圈一样也不能少;正手的快攻、反手的弹打,一些连攻球手都不易熟练掌握的技术(像前三板)都对削球手有着接近甚至同样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些,削球手才不至于淹没在攻球手"弧圈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朱世赫的技术就体现了现代削球的训练广度。

其次是训练的难度。攻与削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无论是板形、发力还是步法,两者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把这两种方式揉为一体,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而且不是每一个削球手都能做到。这不比攻球手,只需按照一种方式训练。所以削球手大多选择攻与削的一端,像松下浩二的稳守、侯英超的弃守转攻。但从效果看,他们显然不符合先进削球打法的高端要求。

另外,削球打法出成绩的年龄相对较晚,这是由攻守平衡的心理特征决定的。一般来说,20多岁正是好时候,人相对成熟了,对球的理解也到位了,像丁松1995年都24岁了才一举成名。由此看来,削球手练得多,练得难,出成绩还晚,确实比攻球手苦多了。

跟着攻球走

削球打法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必然要随着攻球的技术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在攻球面前,削球永远是被动的,它首先要适应攻球的节奏,才能进而去破坏攻球的节奏。所以,削球的基本特征是后发制人,同下棋的后手方一样,有一个被动防御到反先的过程。

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总是当攻球技术前进了一块,削球技术才亦步亦趋地跟上来。海绵拍的出现,促使削球手退到了中远台,并采用转与不转来破坏凶狠的进攻;弧圈球的产生,促成两面不同性能胶皮以及倒板技术的运用;弧圈球的进一步发展,逼迫削球手大大增加攻球的比例……

尽管如此,当一个削球手面对熟悉的队友或对手时,还是难免陷入被动的泥潭,有时甚至要寄希望于对手的低迷状态和失误,这也是削球手队内比赛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在双方都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时候,谁主动谁上风,与攻球手相比,削球手先天不足,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削球手的最佳定位是--秘密武器。这极大地打击了削球手的训练热情,压缩了削球手的生存空间,同时对基层削球打法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

规则与器材

熟知乒乓球历史的朋友会发现一个现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乒联每次关于规则与器材的变更,削球打法几乎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这并不是国际乒联有意打击削球手,而是体现了体育运动一个积极的主旨--鼓励进攻。

这其中关于球拍两面颜色的规定即是典型,它直接限制了倒板削球的发挥空间。后来国际乒联又出台了关于海绵胶皮厚度以及颗粒胶高度等规定,直接淘汰了一批削球手已熟练掌握的器材。到了大球时代,曾有人认为大球降低了球速和旋转,有利于削球,结果实践证明,这是一把双刃剑,大球同样降低了削球手回接球的速度与旋转,而且由于攻球手针对大球提高了攻球的力量,又提高了削球控制的难度,实际上削球手一点便宜没占着。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乒乓器材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更有利于攻球的方向飞速前进。无论是海绵、底板还是胶皮,都倾向于更爆、更冲、更有弹性,更加强调力量与速度,尤其是快干胶水的广泛应用,使弧圈球发展到了一种令人恐怖的高度,给削球打法带来了无可逃避的威胁。

外篇:秘密武器"失效"

关于极力扶植削球打法的论调中,其重要的论据是削球手作为"秘密武器"为中国乒乓球做出的巨大贡献。实际上,"秘密武器"已是一本老皇历,它在如今的世界乒坛已趋消亡。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削球手作为"秘密武器",为中国队屡建奇功。27届世乒赛张燮林神削技惊四座,弄得日本人在他面前跟不会打球似的;28届世乒赛女团决赛林慧卿、郑敏之横空出世,此前一直不上场留待专门对付日本队,结果为中国队首捧考比伦杯;梁戈亮、陆元盛、黄亮,乃至后来的陈新华、丁松,都堪称"秘密武器"的范本。

早先长胶是其它国家所没有的。为了出其不意,使用长胶的球员(主要是削球手)较少参加国际比赛,队内甚至一度规定仅有少数主力能用长胶。过去中国与其它国家交往不多,资讯科技也不够发达,所以削球手能做到保密。如今,世界大赛需要排名,比赛少了可能失去参赛资格,不可能让削球手一直"雪藏",加之先进设备(数码摄像机)的使用,想保密难上加难。所以,秘密武器这一情况基本上已不存在了。

秘密武器在当时十分有效,但它的负面作用也十分明显。诸葛亮的空城计只能唱一回,秘密武器也大多昙花一现。曝光以后,削球手可能威风不再,甚至早早结束乒乓生涯,对于此前隐忍而为、默默苦练的削球手而言,这并不公平。每个球员心中都有一个久居巅峰的美梦,而秘密武器的使命,往往是一战成功后便退出历史舞台。更有甚者,当"秘密"尚未成为"武器",便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消失在乒坛。当年,姚振绪苦练削球,准备成为继张燮林后又一"秘密武器",孰料""爆发,中国乒乓也暂时与世界乒坛绝缘,大好身手竟无施展余地,对于姚指导来说,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有人认为朱世赫是韩国的秘密武器,实际上他不是什么"秘密",早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只是未引起充分的重视。明年卡塔尔团体赛,可以预见朱世赫这个所谓的"秘密武器"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