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欧冠庆祝-体坛周报利物浦欧冠
97年十强赛国足主场2:0领先伊朗,什么原因导致最后2:4输球?
那场比赛,我记忆犹新啊!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当时2:0以后的胜负手!中国打的451阵型,首发:守门员区楚良,左后卫孙继海,右后卫毛毅军,中后卫张恩华,范志毅。左边前卫姚夏,右边前卫李明,攻击前卫于根伟,后腰马明宇,李铁,前锋黎兵!
1.老生常谈的体力问题,中国球员大多数体力不足以应付90分钟的强度比赛,这是第一场比赛,大家很兴奋。60分钟后,中国球员开始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2.主教练换人有些按部就班,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记得十强赛之前的热身赛就是这个首发,然后60-70分钟上,高峰,隋东亮,李金羽!60分钟于根伟抽筋,隋东亮替换。姚夏抽筋,李金羽替换。然后上了高峰下了黎兵!当时2:0领先,真不应该上隋东亮和李金羽!这时候场上球员思想开始不统一了!有的想防守反击,有的继续强攻!
3.那场比赛,姚夏发挥是真好,姚夏在左路冲的马达维鸡鸭根本攻不到前场!假如当时戚务生用徐宏(稳定)换下姚夏,把马明宇(体力好,能攻善守)推到左路,让范志毅(体力好,身体好!)顶到后腰肉搏,用彭伟国换下于根伟,来控制中场,最后用高峰换下李铁及(那会儿,李铁已经有些懵逼了,覆盖不到位了!),把黎兵(身体好,体力好)撤到后腰!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这是个人的一点妄想,不喜勿喷
从于根伟和姚夏下场开始,局势彻底逆转。于根伟对伊朗后防线的压制作用有多大,至少需要一个后腰和一个中卫来盯防;姚夏的速度牵制了马达维基亚,使其不敢助攻。很不幸,于根伟受伤,姚夏被替换,伊朗后场压力顿时减轻。巴盖里频频上抢,马达维基亚放肆助攻,只剩下范志毅、孙继海疲于奔命,完全陷入伊朗人的进攻节奏,被逆转毫无意外!
很荣幸,那场比赛看了直播,可以说,2:0领先的时候,心里是真的激动,可实力上的差距很快就体现出来了,这不是一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也不是斗志上的差距,跟现在的国足相比,不说观赏性,就是精气神都不一样,但唯一不变的,还是从领先到被扳平,再到落后,心理上的落差放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比赛中,都会留下阴影,比较著名的就是欧冠决赛的伊斯坦布尔奇迹夜,AC米兰大翻盘利物浦,相同的过程。
所以,从个人角度看,这场比赛国足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体实力上还是跟伊朗有差距,主场作战,开场三把斧,很快取得领先,但伊朗人并未心态失衡,看着几位核心球员的串联以及整体的组织逐渐控制了比赛节奏。足球比赛就是这样,谁控制了节奏,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再把握住机会,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
2.国足的教练水平还是低了,戚务生作为国字号教练,水平还是跟国际教练有差距,尤其在那个年代,足球的整体技战术水平往往在低水平球队中体现的很重要,俗话说的个人能力能力不够,就需要整体来凑,莱斯特城英超夺冠的奇迹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当时莱斯特城夺冠,队中有超一流球星吗没有,但球队整体实力均衡,技战术应用得当,整体配合默契,将足球这个团队运动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场国足比赛,虽然场面比现在的国足好看的多,但从伊朗队的进球来说,还是将后防线的问题暴露无遗,说明国足的整体配合还是有明显问题嘛。那么这集中起来还是体现在教练的水平上。
3.就是我们强调的如何在逆境中作战,恕我直言,国字号运动队伍,无论足篮排还是其他运动,一旦落后,思想状态一崩溃,一个人会传染给整支球队,这个也是我们国字号运动团体项目的通病,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c罗,世界杯上3:3绝平西班牙就充分展现了总裁的意志品质,真的是力挽狂澜,整支球队都因为他坚持了下来,这也就是亮剑精神,现在的国足,更不想说了,心理更脆弱。
综上所述,个人观点,肯定不全面,而且个人意识较浓浓,欢迎热爱国足之人查漏补缺。
97年十强赛是当时中国队的第一场比赛,赛前全国球迷媒体空前关注,因为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大家给予了厚望,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比赛是在万众瞩目下进行的。
这场比赛已经过去20多年,我对比赛的记忆已经有一些模糊,但是一些细节我还是有印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几个镜头:1,比赛中中国队2:0领先后主教练戚务生站在场边挥手让大家回防,脸上表情即兴奋又紧张。2,伊朗队边后卫马达尼基亚下半场突入中国队半场如入无人之境,以及精彩的远射,打的全场中国人鸦雀无声。3,全场高呼换李铁(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奇葩的是主教练还真的换了,结果中国队场面更加难看。4,下半场中国队体力急剧下降,好像有好几个人抽筋。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比赛,或者看整个十强赛,中国队,包括足协主教练和球员,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脆弱的孩子,状态起伏不定,情绪也起伏不定,而且极度缺乏自信。不可否认,当年那批球员在亚洲是具备相当的实力,或许是比赛经验少,或许是主教练能力差,根本就不能拧成一股绳,体现在比赛中球员各打各的,想赢怕输,很多机会都错过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出线的机会是最大的,只是被我们自己提前放弃了。打沙特的时候必须要赢得比赛口号居然是保平争胜,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从第一场输给伊朗的比赛可以反应整个十强赛中国队的状态:主教练能力差,足协乱指挥,球迷瞎起哄,球员比赛经验少抗压差,所以说那届比赛中国没有出线是正常的。
97年十强赛首战,国足在主场先赢后输,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1998年法国世界杯亚洲区预算赛,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国足首次冲击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
1994年开启的中国足球职业化,让足球这项运动火遍了神州各地。客观上说,职业化对中国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但火热的职业联赛,已经94/95两年间多次战胜世界强队的的商业比赛,造成了从足球从业者、媒体到球迷一致对国足实力的高估。
这从时任国足之教练戚务生对十强赛对手的判断就能看出一二。在他眼中,同一小组中,实力在国足之上的只有沙特和伊朗两队,科威特和国足实力相当,卡塔尔则明显弱于国足。但在后来的比赛进程中,正是对卡塔尔的低估,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这是后话。
客观上分析,1997年十强赛国足的分组结果,是最近数届世界杯预选赛中比较差的一次。国足和四支西亚球队分在同一组,需要四次劳师远征飞往西亚,而对手只需要长途飞行一次。西亚球队之间一直以来的默契,也将对国足非常不利。
这届十强赛,在国际足联的决定下,采用了之前预算赛极少采用的主客场赛制,这虽然和联赛赛制有相似之处,但在国家队层面上对国足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在高估自己适应能力的前提下,国足教练组决定临战变阵,将一直以来的442打法换成451,并启用于根伟和姚夏两名新人。新阵型在热身赛上表现尚可,但到了压力倍增的正式比赛,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刚刚开始职业联赛四年的中国球员,其实适应能力很差,足协和教练组自视过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大赛前,按照正式比赛的节奏安排热身赛是惯常的做法。当年的世预赛,除了轮空的轮次外,没两场比赛之间的间隔一般是一周左右。但为了预防热身赛造成伤号不能及时恢复,国足把最后一场热身赛和首场比赛的间隔拉大到了12天,对球员适应能力的高估,造成了首场比赛在压力之下体能过早透支,比赛最后阶段被对手拖垮。
另外,当年足协的情报工作可谓一塌糊涂,既没有正确获得卡塔尔队实力的情报,连小组赛最强对手之一的伊朗队主力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以至于比赛中被马达维基亚打了个措手不及,赛后教练和球员都没搞清楚对方这个厉害的“2号”是从哪冒出来的。
现在来看,1997年十强赛的失利是十分遗憾的,当时国足正处在上升期,如果能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做好细节工作,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可能会提前四年。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其实那场比赛真的是挺可惜的,那届国家队基本荟聚了甲A各队的头牌,范志毅、徐弘、高峰、姚夏等等吧。而且当时国足还基本属于亚洲一流球队,拥有主场之利的国足其实还是挺强的,可惜最后被逆转。
那场比赛凭借李明和范志毅的进球两球领先,但是当巴盖里罚中阿里代伊制造的点球后风云突变,我们有点自乱阵脚了。戚务生连续用高峰,李金羽,隋东亮换下黎兵,姚夏和于根伟。这三个换人尤其姚夏的下场我觉得是绝对的转折点,马达维基亚一下就活过来了,两记远射彻底让中国迷茫了。。之后国足就是一片混乱4:2也就顺理成章。
那场比赛输了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 2:0之前过于兴奋,体力分配不匀导致后边和伊朗人的比拼完全处于下风; 二 戚务生作为主教练思路并不清晰,临场指挥太差了。姚夏当时在场上作用非常明显,马达维基亚在姚夏在时被压制的比较厉害,几乎没有什么助攻,而姚下场后马达维基亚彻底复活。而隋东亮和李金羽,作为四小天鹅是有天赋但对伊朗这种对手完全发挥不了特点,换人后被压制也很正常了; 三 老生常谈的心态问题,米卢说过“中国球员很有实力,但是到场上却发挥不了正常水平的一半”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过于紧张导致根本发挥不了自身实力,而02年米卢带给中国的最大的就是心态的改变,让国足变得更像自己才能出线。那场被追了一个后我们心态就已经变了,到2:3彻底不知道怎么踢了,后边对卡塔尔也是这问题,所以脆弱的心理建设才是当时国足的致命弱点。
首场比赛国足取得梦幻开局,先是获得一个点球,范志毅罚中1:0领先,随后李明门前劲射球进2:0,这么顺畅的比赛是任何队员教练和媒体都不曾料到的。随后国足的老毛病又犯了, 领先不会打,遭逆转也没有良策应对来取胜。 下半场姚夏受伤是一个转折点,范志毅出脚过大,被巴盖里打进一个点球,队员教练心慌了,以前被姚夏压制的小将后卫马达维吉亚大胆插上进攻,连进两球,特别是他的第二个进球,三十米远射令守门员区楚良防不胜防。至此国足算彻底蒙了,戚戌生也没见过这场面,是攻是守也没主意,队员们更不统一思想了, 经过六十多分钟激烈拼抢,国足体能到了极限,多人抽筋, 趁国足疲态被阿里代伊打进一球,以2:4遭大逆转。
主教练都是运动员出身,[紫薇别走][鄙视]没有学习过先进的足球思念,真正的国际大赛经验不多(尤其胜利经验)。他 自己没有拿主意的担当,听从观众的 换李铁的呼声 ,导致中场防守力度直线下降。合理安排体能强的队员先依次出场也行,还有蔡晟,宿茂臻的头球优势也没有利用。 我们屡次遭遇黑色X分钟,主教练执教能力欠缺,应对突发情况毫无办法。在进球后适当地加大针对防守是正确的,体力已透支。
别忘了伊朗有后法制胜的传统,在96年亚洲杯上韩国以2:1领先,代伊大爆连连进球,以6:2大胜,实力是胜利保证。
总之,西亚人的 [吐血][发怒] 国与国合伙把国足挤出去了。还是实力,指挥水平,战术按排都有问题,胜卡塔尔一场也出线了,许多如果不可能重来,各方面工作没做好。换米卢,里皮级的教练肯定出线,和伊朗只差一分,太可惜了。
那场比赛我也看了,看完后和同学喝了一箱啤酒,真是沮丧透了!
当时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从技术到心理再到教练的进场指导,还有人说足协的压力。
后来冷静下来,我想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定位不准。
当时从媒体到足协,对教练和球员都是有影响的,我们定位要夺第一。第一场主场要胜利,没有失败的预案,没有在赛前分析透彻第一场输了怎么办,各队互相之间的胜率多少,更没有分析每一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大家都给球队打气,却没想到怎么给球队减压。
更有甚者,当时无人敢提出我们的目标是争第二。
过于看重第一,反而心态大起大落。
到后来,小组形式一片乱哄哄,倒数第二轮其实还有争第一的可能,足协和球队无人分析出线形式,大好机会又被挥霍。
一直能在上半场打进拥有阿里代伊和马达维基亚的伊朗队的中国队势力没问题,却毁在没头脑的教练和足协身上。
那场比赛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换李铁”。场上一帮假球迷一喊“换李铁”,戚务生是个没主见的教练,还真把李铁换下了场,这是那场比赛的转折点。
李铁虽然射门不灵,有时在场上头脑不清楚,但他最大的特点是跑动积极不惜力,阻截能力强,防守面积大。李铁下场,中国队的后防线顿时吃紧,场上的队员看不住伊朗队的强力前锋阿里代伊和马达维基亚,让他们的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
那场比赛失利原因有很多,但换李铁应该是那场比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场比赛距离现在已经超过20年,现在回忆起来记忆有点模糊,但作为当时在电视机前面亲自观看过直播的老一代球迷,我觉得还是可以发表点个人感受。
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网络和手机,体坛周报成为我们了解比赛动态的唯一方式。我记得体坛周报还用了很大一版介绍伊朗的阵容,提到了三驾马车代伊、巴盖里和阿齐兹,也顺带提到了边后卫马达维基亚。当时,赛前基本的预测是一场遭遇战,双方实力五五开,中国队是主场,略占优势。
比赛开始后,上半场双方互有攻守,整体保持均势,都没有很好的机会。上半场快要结束时,中国队获得一粒点球,带着1比0的优势进入休息室;下半场,右边锋李明一个凌空抽射,把优势扩大为两球。当时,我们一大群学生围在商城的电视机专卖区前面欢呼,险些让商场的工作人员赶走。谁知道,没过几分钟,伊朗也获得了一个点球,然后,马达维基亚一个远射,把比分扳平。这样大起大落之后,气势已经明显不在中国队这边。80分钟后,伊朗又连进两球,最终将比分定格为2:4,中国队首场失利,也间接导致了最终无缘世界杯决赛圈。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场失利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中国队临场比赛经验存在不足,两球领先后,似乎思想有所变化,伊朗点球把比分缩小后,似乎更加加重了中国球员的精神负担。而且,60分钟后,中国队主场的兴奋劲过了,似乎有点疲惫,没能摁住马达维基亚,而他那个时候爆发彻底改变了比赛走势;
2)主教练经验存在严重不足,没能及时阅读场上形式,没能在关键时候做出调整。我记得整个十强赛,当时的教练戚务生都似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换人总是被人指责,而他自己好像也没有特别坚定的想法。主教练的气质也决定了球队的气质。其实,当时如果是米卢做主教练,以他丰富的经验,我觉得结果应该不会是这样。
3)当然,伊朗人的铁血和坚韧也是值得赞赏。在客场比赛,面对亿万球迷的山呼海啸,面对两球落后的局面,伊朗人能够按照既定的技战术,把比赛扳过来,也说明了这个球队的底蕴和能力。
这场比赛也是中国队 历史 上比较痛苦的回忆之一;其实,二十多年后,我们在回想起来,为什么会觉得中国足球总是这么悲惨呢?也可能是中国文化中太在乎输赢,太在乎结果了。而这种在乎又传递给了球队和球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如果中国人的 娱乐 精神多一点,不要把比赛胜负看的这么重,结果会不会反而更好一些呢?
欧洲足球各个俱乐部球星
你问的这个问题太大了,欧洲的俱乐部太多了,写不完啊,你也不能一下子恶补完,看足球慢慢来,多看看足球直播,看看体育的报纸,时间长了就都知道了。下面我就给你几个欧洲豪门俱乐部本赛季主要球星吧:
西甲:
皇马:主教练:奥尔佩尔尼
球星:卡卡,C罗,劳尔,卡西利亚斯,阿隆索,古蒂,范尼,本泽马,佩佩,拉莫斯
巴萨:主教练:瓜迪奥拉
球星:梅西,伊布,亨利,伊涅斯塔,普约尔,哈维,巴尔德斯,阿尔维斯
德甲:
拜仁:主教练:路易斯·范加尔
球星:里贝里,罗本,拉姆,克洛泽,托尼,施魏因斯泰格,戈麦斯
意甲:
国际米兰:主教练:何塞·穆里尼奥
球星: 埃托奥,卢西奥,斯坦科维奇,斯内德,米利托,坎比亚索,萨内蒂,麦孔
AC米兰:主教练:莱昂纳多
球星: 皮尔洛,亨特拉尔,小罗,因扎吉,西多夫,加图索,内斯塔
尤文:主教练:费拉拉
球星:迭戈,布冯,特雷泽盖,卡纳瓦罗,皮耶罗,卡莫拉内西 阿毛里
英超:
曼联:主教练:弗格森
球星:鲁尼, 贝尔巴托夫,欧文,里奥·费迪南德,吉格斯,维迪奇
利物浦:主教练:贝尼特斯
球星:杰拉德,托雷斯,卡拉格,库伊特,沃罗宁
切尔西:主教练:安切洛蒂
球星:特里,切赫,兰帕德,阿内尔卡, 德罗巴,乔科尔,埃辛,巴拉克。
阿森纳:主教练:温格
球星:奥尔沙文,法布雷加斯,范佩西,罗西基,加拉
法甲:
里昂:主教练:克劳德·普埃尔
球星:戈武,西索科,洛佩斯 。
足坛玻璃人都有哪些?
足坛玻璃人有很多,下面分析出9位:
内斯塔:内斯塔是一个很奇怪的玻璃人,每逢世界杯他就会习惯性的出现伤病。1998年内斯塔首次参加世界杯,小组赛末轮对奥地利刚开场时就膝盖严重受伤。4年后的韩日世界杯,第2场对克罗地亚开场24分钟,内斯塔因脚底板受伤被马特拉齐换下,1/8决赛对韩国时无法忍受疼痛缺阵。2006年德国世界杯与捷克的比赛中再次下场,内斯塔似乎和国家队有仇,最终在2008年他宣布退出国家队。
哈格里夫斯:哈格里夫斯在曼联效力期间,2006-07赛季第二轮,哈格里夫斯的左腿腓骨骨折,那个赛季他在联赛仅仅出场9次,各项赛事一共为拜仁出场了15次。 加盟曼联的首个赛季哈格里夫斯踢了23场比赛,期间伤病让他的上场时间也是断断续续, 07-08加盟曼联 四年只踢了27场比赛 ,基本在病榻中度过?。
菲利普·德根:这名瑞士国脚在右后卫的位置上曾经有过非常出色的表现,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惊人的耐力让他受到欧洲许多豪门的追捧,然而伤病却成为了他不可躲避的灾祸。2007-08赛季德根因为伤病的原因仅仅在多特蒙德出场12次,2008年7月他自由转会到了利物浦,本来贝尼特斯还指望瑞士人给自己带来惊喜,但是没想到德根来了还没怎么踢比赛就连续不断的受伤,几乎是每踢一场就会受伤一次。至今他只为利物浦在联赛中出场1次,利物浦迎来的是一个真正的玻璃人。 巴斯滕:巴斯滕是上帝为世界球迷贡献的最完美的礼物,但是上帝也早早的从世人的手中将他剥夺走。1987年巴斯滕转会到了意甲,但是面对号称世界上最稳固的防守,巴斯滕一次次的被铲倒,一次次的受伤。 不得不说意大利联赛的技战术特点对于巴斯滕来说是灾难性的,1992年他被对手铲伤了脚踝,为此不得不休战了差不多一个赛季。此后这位荷兰巨星一直被伤病困扰,1995年不得不宣布退役,那时候他只有28岁。 伍德盖特:伍德盖特曾经是一名准世界级的中后卫,速度快、身体素质出色让他一度炙手可热,2004年夏天他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转会到了皇马,但是两个赛季各种比赛里仅仅为“银河战舰”出战14次。后来租借到米德尔斯堡,首个赛季伍德盖特的表现有所回升,但是第二年他仅仅为球队出战19场,不得已米德尔斯堡只能将伍德盖特出售给热刺。 代斯勒:伤病就是发生在球员身上的自然灾害,有时候真的无法抗拒,许多被公认为有天皇巨星潜力的球员为此不得不早早终结自己的职业生涯。代斯勒出生于1980年,他被视为继马特乌斯之后又一位德国希望之星,本来现在他应该活跃在欧洲赛场上,但是却在2007年的时候就宣布退役。他的膝部先后接受了五次大手术,两次错过世界杯,效力拜仁的5年当中只出场了62次。由于不断出现的伤病,代斯勒甚至患上了抑郁症,退役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欧文:欧文曾是迷倒无数女球迷的金童,他曾经给世界球迷奉献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进球,但是年少成名的欧文却因为伤病的问题早早得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了暮期。 这位年少成名的“追风少年”在利物浦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期,但是转会皇马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离开皇马之后欧文加盟了纽卡斯尔联队,2005年的最后一天纽卡斯尔0比2负于热刺的比赛中,欧文与热刺门将罗宾逊发生了严重碰撞,导致右脚第五跖骨骨折,这也为之后不断复发的伤病埋下了隐患。 在纽卡斯尔联队的四个赛季里他仅仅代表出战了71场比赛,其他大部分的时间总是在养伤,“喜鹊”也在上赛季从英超降级。帕托:07-08下半赛季 年仅18岁的帕托已2200万欧元加盟AC米兰 就在18场比赛中打进9球 可见恐怖 没有受伤的帕托是令后卫恐惧的前锋,09-10年开始 帕托经常就在病榻中消耗足球上的才华,2年15伤,2012-2013赛季,新赛季还没开打帕托又已经习惯性的伤病。
罗纳尔多:罗纳尔多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天赋的前锋,他曾经给球迷奉献了无数动人的瞬间,他曾经是一个真正的传奇。即便是这样,罗纳尔多最终还是逃脱不开伤病的困扰,否则只有天知道他到底可以创造多少纪录。罗纳尔多让全世界的球迷为之兴奋,但是这个时候伤病却如同噩梦一般缠上了巴西人。1998年世界纪录将会产生?而对于罗纳尔多的遭遇,我们只能够用天妒英才来形容了杯决赛之前外星人的怪病至今还是悬案,转会到国际米兰之后他更是和伤病为伴,1999-2000赛季蓝黑军团6比0击败莱切队的比赛里,罗纳尔多不慎摔倒造成了右膝软骨组织粉碎性骨折,他为此休息了4个月,但是这仅仅是他噩梦的开始。这次伤病后复出的第一场比赛,罗纳尔多仅仅亮相了6分钟就再次受伤,这一下他休战了一年半,许多专家预测外星人将不会再回到绿茵场上。之后无论是皇马还是AC米兰,罗纳尔多一次次的受伤,其中一些伤病堪称离奇。因为伤病的原因,罗纳尔多回到了巴西国内,正当他进球如拾草芥的时候,伤病再次让他休战了数月。
(资料转载自百度贴吧)
现在米兰的球迷还在靠什么一直支持米兰?
肯定还靠着其它的球迷支持着米兰,毕竟曾经的米兰他们也是有过辉煌的,虽然说现在末落了,可是曾经它的辉煌史也是非常的庞大。比如2003年欧冠冠军,2004年意甲冠军等等,这都是他的一些历史成就,就光靠这些历史成就就已经吸引了很大一批广泛的粉丝吸引着他们支持着米兰球队。当时米兰球队背后也有意大利的米兰支持着这个球队的一个基本运转。
首先第1个原因是,它的队史成就吸引着一大批的球迷喜爱着他们,喜爱米兰这个不可思议的球队,支持着他们。毕竟曾经的米兰都是有一个丰富的战绩,比如说03年的欧冠,2004年的一个意甲冠军,这别说这在千禧年过后的第三第4年能够拿出这样的成绩,尤其可见在当时的时候他们对我的实力是有多强,大约在千禧年的前后五六年中,这是米兰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之一,队伍里面有着很强大的几位选手支撑着队伍的前行。
然后第2个原因是,在中国人心中那个时候,足球才刚刚开始普及在中国的范围,而这个时候强大的米兰就给当时的年轻人们留下一股深刻的记忆。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这份年轻的梦想也一直活跃在那一代的眼中,慢慢的随时间流逝,而米兰球队也在跟随那个时代的人们一直鼎力前行。然后,就是年轻时候的一种梦想,让中国的球迷特别支持着米兰球队。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是,米兰球队它们的一个地理位置还有城市的支持,让这个球队能够无耻的合理的运行下去。米兰是意大利的前三的大城市,能够在这个城市发展也代表着这个球队在欧洲的影响力,所以说一个好的球队一定的位置特别重要。
请问颜强是哪队球迷?
颜强 姓名:颜强
年龄:37
性别:男
民 族: 汉族
最高学历: 本科
其它语言: 英语
籍 贯: 湖南
现所在地: 北京
毕业学校: 中山大学
支持俱乐部 阿森纳
1998年初就职《体坛周报》,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被《体坛周报》派驻英国,曾担任《体坛周报》旗下综合性体育杂志《全体育》总编,《体坛周报》国际足球版主编,现任体坛周报社副社长、体坛传媒副总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