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官方有哪些部门?

奥运会环境委员会-北京奥运会环境保护

不清楚LZ究竟问的是国际奥委会还是北京奥运会组委会

北京奥组委

北京奥组委各部门

秘书行政部

新闻宣传部

法律事务部

财务部

场馆管理部

火炬接力中心

票务中心

总体策划部

工程和环境部

运动会服务部

文化活动部

物流部

注册中心

志愿者部

国际联络部

市场开发部

监察审计部

安保部

残奥会部

开闭幕式工作部

体育部

技术部

人事部

媒体运行部

交通部

奥运村部

北京奥林匹克传播公司

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中外合作企业,由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共同出资组建,它的任务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作为主转播机构为全世界广播电视媒体提供奥运会广播电视公共信号,建设、运营国际广播中心和其它场馆的转播设施,并提供与报道相关的其它服务。

更多>>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是北京奥组委与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新闻的重要窗口,也是沟通北京与境内外媒体的桥梁。它的主要职责是:为境内外媒体记者采访北京及北京奥运会筹备情况实施“一站式服务”;受理外国记者临时来华采访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情况的签证及采访申请;每周三下午三时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不定期举办新闻通气会、吹风会;提供北京奥运会筹备情况信息及各类宣传品;定期举办记者参观采访活动和联谊活动。

更多>>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工程建设指挥办公室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市“2008”工程指挥部)是在市政府领导下,负责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的临时机构。市“2008”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为指挥部的办事机构,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更多>>

青岛奥帆委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帆船委员会(青岛)为独立的事业法人,是承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组织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任务是全面负责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筹备和举办工作。

更多>>

英文版国际奥委会的机构有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议、执行委员会、总部和专门委员会。

邓亚萍简介

邓亚萍 (YAPING DENG) (乒乓球 中国)

生日:1973年2月6日

出生地:中国,河南,郑州

国籍: 中国

项目: 乒乓球

邓亚萍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事迹激励着后来人。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办奥运会对国家有哪些好处

从举办过奥运会的许多城市的发展经历来看,奥运会对于城市的现代化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申办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好处将是全方位的。

第一,为举办奥运会而开展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将加快北京跻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计划新建和改造一批符合举办奥运会标准的体育场馆。同时将从有利于北京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对机场、火车站、城市道路、电信系统、新闻中心以及奥运村及其辅助设施等大型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如果2008年奥运会能够申办成功,北京的市政建设在各方面都将有一个全新的发展,使北京的老百姓直接受益。

第二,申奥将使北京的环境更加美丽。目前,北京正在进一步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借助申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将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城市功能的设施布局建设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扭转目前的被动状态,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环境建设层次。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拥有相当丰富的生态景观和环境资源,申办奥运,可以使我们的环境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使我们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

第三,举办奥运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由奥运项目带动的城市建设,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城市经济持久发展的后劲,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此外,举办奥运会对于发展相关产业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奥运会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动,为保证其举办成功,需要投入最优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由此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了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高级化。

第四,举办奥运将使北京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根据经验,奥运会举办城市被确定后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地的人会蜂拥而至,使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消费市场迅速膨胀。同时由建设项目、相关产业发展和奥运会商业化筹资方式形成的巨大商机将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巨大的投资市场,给北京带来巨大商机。

第五,申奥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大量围绕申办和举办奥运会,以爱国主义、首都意识、集体荣誉为中心的宣传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爱国家爱北京的热情,在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创造新局面。此外,申奥对于促进北京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世界面前树立北京文明开放团结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形象,以及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际奥委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 IOC) 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共有49个体育组织和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成立大会。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是一个非政府性、非盈利性和永久性的国际体育组织。它是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决定有关奥林匹克运动问题的最高权力机关。

国际奥委会与其成员国或地区,以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相互承认。

国际奥委会宗旨是鼓励组织和发展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在奥林匹克思想指导下,鼓舞和领导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保证按期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对每4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拥有一切权力。从1924年开始又单独举行冬季奥运会,也是4年一次。

国际奥委会是依照奥林匹克宪章领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包括73项规则及其实施细目。国际奥委会是奥运会及其五环会徽的专管机构。

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的任务之一,是选定每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主席不参加申办奥运会的投票。

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委员以个人身分选入而不代表国家。1965年后当选的委员,年满72岁退休。由奥委会全体会议选出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8年。主席任期的延长期限只有4年。全体会议还要选出任期4年的4名副主席和6名委员,由他们与主席一起组成执行委员会。法语和英语是国际奥委会的两种官方工作语言,它还有另外四种工作语言: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现任主席雅克·罗格(比利时人,Jacques Rogge),2001年7月任职。国际奥委会委员是由奥委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委员数目并不是固定的。

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的职能就像议会一样,它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国际奥委会驻在委员所在国的使节,而不是委员所在国驻国际奥委会的代表。一个国家只能出一名奥委会委员,对于那些已组织过一次以上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或夏委奥运会)的国家则不在此列,这样的国家可以出两名委员。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每年至少开4次执委会议。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了第112届全会。此次会议上,中国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中胜出,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国际奥委会下设11个委员会:道德委员会、2000年委员会、协调委员会、药物委员会、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环境委员会、人道主义事物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女子委员会、大众体育委员会和奥林匹克收藏家委员会。

截止1998年12月,国际奥委会共拥有200个成员国或地区。

出版物:《奥林匹克月刊》、《奥林匹克通讯》。

奥林匹克的会旗为白色,中间印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五个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依次排列为蓝、黄、黑、绿、红(也可用单色绘制)。会旗的图案是根据顾拜旦1913年的构思设计的,1914年7月,在巴黎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0周年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首次悬挂了按照顾拜旦的构思设计的会旗。在1920年举行的第7届奥运会会场上正式悬挂了印有五环图案的会旗。当时圆环的五种颜色被解释为象征五大洲:欧洲——天蓝色,亚洲——**,非洲——黑色,澳洲——草绿色,美洲——红色。后来,正式的解释是它们代表着参加国际奥委会所有国家国旗的颜色。1979年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评论》(第四十期)强调,五个环的含义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1924年中国奥委会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承认。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名古屋会议通过决议,11月26日起正式恢复对中国奥委会的承认,确认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为中国全国性委员会,设在台北的奥委会以“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留在国际奥委会内。目前,在国际奥委会中,中国奥委会和中国台北奥委会各有一名委员。1997年7月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香港将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奥运会。

历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1894年至1896年:泽·维凯拉斯(希腊);

1896年至1925年:皮埃尔·德·顾拜旦(法国);

1925年至1942年:亨·德·巴耶-拉图尔(比利时);

1942年至1952年:西·埃德斯特隆(瑞典)

(1942年至1946年任临时主席,1946年至1952年任主席);

1952年至1972年:艾·布伦戴奇(美国);

1972年至1980年;米·莫·基拉宁(爱尔兰);

1980年至2001年7月:胡·安·萨马兰奇(西班牙);

2001年7月起:雅克·罗格 (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