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鸟巢材料做火炬-北京奥运会鸟巢内火炬手
火炬的构造是什么?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独特的“芯”设计
创造自己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
在近几届奥运会火炬设计中,一般都只进行外形设计,而内部燃烧系统基本都通过购买原来成型的技术来解决。北京奥组委慎重研究后,决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
科研实力雄厚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成为竞争这一设计方案的积极参与者。为此,集团几十名相关领域的精干科研人员组成了设计攻关团队,并委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为火炬内部燃烧系统总设计师。
“简单地说,火炬内部燃烧系统就是在火炬内安装一套设备,使火炬在点燃后能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一段时间燃烧不熄,完成接力传递。”刘兴洲院士介绍说,北京奥运会火炬内部燃烧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即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用于储存燃气的燃气罐。“我们就是要在很小、弯曲且不规则的空间内精心安装固定好这些装备。”
最先需要解决的是燃料。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北京奥运会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的一个重要创新是设置了‘双火焰’方案。” 刘兴洲院士介绍说,燃气流出后,一部分进入燃烧器的主燃室,在火炬外形成扩散的比较饱满的火焰;另一部分进入预燃室,在火炬内保持一个比较小的但十分稳定的火焰,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主燃室火焰熄灭,预燃室仍能保持燃烧,保证火炬不熄灭。
火炬火焰的抗风抗雨能力受到广泛关注。按照要求,科研团队进行了大量试验,检验火炬火焰在大风、速度突变的风、方向无规则的风等各种情况下的稳定性。现在,在风速每秒30米的情况下,火焰能保持燃烧,而风速达每秒18米时就是8级大风。火炬设计要求火焰在每小时50毫米的雨量下不熄灭,目前火炬火焰可以承受的雨量达规定的十多倍。
北京奥运会火炬将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据北京奥组委相关官员介绍,针对珠峰严寒、低压、强风、缺氧的极端特殊气候,在保持火炬外形一致的前提下,北京奥组委特别委托航天科工集团科研部门研制登上珠峰火炬的内部燃烧系统。目前,初步的设计方案已经在珠峰附近进行实际环境检测。
2008年3月25日,这片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祥云”,将被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希腊采集的奥运火种点燃,从北京起步飘飞,跨山越海,历经五大洲,回到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2008年8月8日,这片“祥云”将飘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会场“鸟巢”,点燃主火炬塔。在熊熊燃烧的圣火映照下,全世界将为着欢乐与和平,为着人类未来美好的梦想共同翩翩起舞!
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有多高?
本次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火炬台的建设任务由首钢集团承担。为了配合鸟巢的设计,火炬台的造型将会被塑造成一只将头微微伸入鸟巢体育场中的巨鸟,而巨鸟的嘴将是火炬最终被点燃的地方。目前,百余名工人和一台800吨级的重型吊车已经到位,火炬台也已经初现雏形,185M
此前,北京奥运火炬设计团队介绍了当初的设计历程。设计人员从“凤凰涅盘”的故事中汲取了创意灵感,从凤凰中抽象出北京2008年奥运的火炬造型,用“凤回巢”的理念,将奥运火炬以及相关附件连接成一个完美动人的故事。
主创人员四处搜寻有关中国神鸟凤凰的描画,回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双鸟朝阳”雕刻,发现当时凤凰就和太阳、火焰、吉祥联系在一起。借助这些描画,他们不断丰满着故事的架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是鸟巢,火炬云游四方,踏遍五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吉祥的神鸟,火神的使者又来到中国,飞回到鸟巢。凤回巢,一切是那么自然,一切又是那么合乎情理。为此,火炬设计得以通过北京奥组会同意。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台会设在什么位置啊?
据猜测本
奥运
主场馆鸟巢火炬台
建设任务由首钢集团承担
配合鸟巢
设计
火炬台
造型
塑造
微微伸入鸟巢体育场
巨鸟
巨鸟
嘴
火炬
终
点燃
目前
百余名工
台800吨级
重型吊车已经
位
火炬台
已经初现雏形
前
北京奥运火炬设计团队介绍
初
设计历程
设计
员
凤凰涅盘
故事
汲取
创意灵
凤凰
抽象
北京2008
奥运
火炬造型
用
凤
巢
理念
奥运火炬
及相关附件连接
完美
故事
主创
员四处搜寻
关
神鸟凤凰
描画
溯
距今7000
前河姆渡文化
期
双鸟朝阳
雕刻
发现
凤凰
太阳、火焰、吉祥联系
起
借助
些描画
断丰满着故事
架构:北京2008
奥运
主
场
鸟巢
火炬云游四
踏遍五洲;
2008
北京奥运
幕式
吉祥
神鸟
火神
使者
飞
鸟巢
凤
巢
切
自
切
合乎情理
火炬设计
通
北京奥组
同意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运用了哪些科技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采用了大量世界尖端的新技术,如地面升降舞台、多媒体、地面LED系统、指挥系统、通讯系统等几十项高新科技,涉及多个领域。
1.数码灯
奥运五环在鸟巢中缓缓升起,飞向浩瀚夜空;中国古代书画卷轴缓缓展开,呈现出水墨画的古典意境;古老丝绸之路上,巨大的木舟乘风破浪——这些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都是由鸟巢华丽的灯光勾勒出来的。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鸟巢内部的600余盏比赛照明灯全部被弃用,张艺谋选用的是自带的照明灯具。科技进入数码时代,灯光效果也过渡为数码灯。这种新兴的灯光效果使得本次奥运会开幕式舞台效果的规模和想象力都发挥到了极致。
本届奥运会上使用的是数码灯的一种:PG灯,即高亮度投影灯,运用光学投影原理,采用高亮度的光源,将底片上的内容以全彩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在夜间能够形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在开幕式表演中,场地中央始终贯穿表演的大型卷轴,以及在卷轴上陆续展现出由古代到现代的演进动画,都是经过前期制作之后,由这种PG灯投射至场地中央。中国水墨画黑白对比的古朴,西洋油画的绚丽,再到印象派的浓厚色彩,都是依靠这种高科技技术呈现的。
2.LED
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发生复合引起光子发射而产生光。LED可以直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
在本届奥运会,LED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开场的卷画轴就打开在一个巨大的LED屏幕上。屏幕长147米,宽22米,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巨大平台,上面铺了4万4千颗LED。LED制造的光影效果和表演密切结合,幻化出各种图案,将观众引入梦幻般的世界 中。而且,LED还经过反复测试,完全经得住演员踩踏、水浸等考验。
升入空中的“梦幻五环”,也是由4万5千颗LED在一张大网上描绘而成。连演员身上的演出服也缀满了一颗颗的LED,随着演员阵型变化,舞台上“鸟巢”重现。虽然整个开幕式时间很长,但蓄电池等科技攻关技术,解决了LED的能源难题。
3.铝合金材料
开幕式上,舞台中央,开了一个大洞,一个有6层楼高、直径约20米的“地球”缓缓从中升起。这么大的“地球”起先藏身何处呢?原来,这个“地球”是先压缩在地下的,也就是说,球体结构必须是柔性的。放在地上时是椭圆形的,被上面的钢丝拉起时才会变成球形。
而用升降台升起球体之后,演员需要在球体的立面上表演,因此升起后又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才能保障演出安全和效果。而这全依赖高科技的铝合金感光材料,让“地球”能屈能伸。
4.多媒体
在巨大的卷轴上空,“飞鸟”与“鲸鱼”自在地飞翔和遨游,这些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原来,以前开幕式上使用幻灯投影技术,而本次则使用万相多媒体装备。它可以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再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才能在“鸟巢”顶部营造出上千平方米的碗边形状的屏幕,显现出“鲸鱼”自在游动的清晰画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数码点火
回顾奥运会开幕式,最令许多人称奇的是由焰火组成的29个巨大彩色脚印从永定门出发,穿过天安门广场,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北,最后到达国家体育场鸟巢。
这29个焰火大脚印,拉开了第29届奥运会的序幕,象征着现代奥林匹克盛会一步步向着北 京走来,进入鸟巢。这29个大脚印的点燃采用了电脑系统控制,采用的是数码点火的方式。这种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点燃所有焰火,保证焰火可以在短短几秒钟之内横穿3.5公里。另外,在鸟巢旁边的龙形水系设有22个发射点,利用电脑进行数码控制之后,所有的焰火弹能够接连不断地射上天空,让焰火整体看起来就像一条腾空的巨龙一样。尽管采用的还是传统焰火,但是经过数码点火,焰火就产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与以往不同的视觉效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