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奥运会谁点火-亚特兰大奥运会三个火炬手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的历届奥运会火炬接力资料
-1936年柏林,德国
1936年7月20日,柏林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希腊人康斯但丁成为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历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此后,火炬接力成为每届奥运会的一部分,成为奥运会的一个传统。
火炬接力活动历时13天,穿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抵达德国柏林。3187公里的接力活动全部通过火炬手跑步传递完成。1931年1500米运动项目的世界冠军弗里茨?希尔根被选为最后一名火炬手。1936年8月1日,他高举着火炬跑进主体育场点燃主火炬塔。 -1948年伦敦,英国
1948年伦敦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开始于7月17日,历时13天,途经希腊、意大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英国。
为了体现当届奥运会火炬接力和平的主题,在从奥林匹亚到伦敦的接力过程中,举行了很多体现和平象征意义的活动。如第一位火炬手季米特洛在接过火炬之前脱下军装,放下武器,换上运动服开始传递圣火等。 -1952年赫尔辛基,芬兰
1952年6月25日,芬兰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并第一次使用飞机将火种从雅典空运到丹麦。从丹麦经瑞典到达芬兰的路程采用了跑步、骑马、自行车和独木舟等传递方式。火炬接力历时25天,由3372名火炬手完成传递活动。 -1956年墨尔本,澳大利亚
墨尔本奥运会圣火于1956年11月2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350名火炬手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沿途设计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在雅典的卫城两名战士身着战装在传递路线上挡住火炬手的路,只有当火炬手说“圣火是我从奥林匹亚带来的”才允许通过。
圣火火种被存放在两个火种灯里飞往澳大利亚。中途在加尔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达举行了庆典仪式。墨尔本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当时奥运史上行程最长的火炬接力活动。总距离约20470公里(包括航空距离),实际传递距离4912公里,火炬手数量3608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径冠军罗恩?克拉克。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的奥运会火炬接力。
由于1956年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因此还举行了从奥林匹亚至斯德哥尔摩的火炬接力。途经丹麦抵达瑞典,共有330名火炬手参与传递活动,其中约有160名骑手。 -1960年罗马,意大利
1960年罗马奥运会圣火于8月12日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再到齐娥港口,乘船运至意大利的锡拉库扎市,再由火炬手跑步完成到罗马的传递。 -1964年东京,日本
1964年8月21日,东京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火种通过飞机运载前往日本,途中经停伊斯坦布尔、黎巴嫩、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和台湾,并举行了展示活动。 -1968年墨西哥城,墨西哥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新大陆”。为此圣火由希腊的驱逐舰“纳瓦里农”号运送到哥伦布的诞生地意大利热那亚市。
圣火穿越大西洋,沿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航行。在维拉库兹,由17名火炬手在海中接力将火炬传到岸上。2778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活动。西班牙航海家的后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欧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点燃主火炬塔的女火炬手。 -1972年慕尼黑,德国
1972年7月28日,慕尼黑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穿越7个国家抵达慕尼黑,沿途受到热烈欢迎。当圣火进入奥地利时,一架直升机向火炬接力的路上撒放鲜花。贯穿5532公里的接力活动使用了自行车、摩托车、马等传递方式,并第一次有残疾人使用轮椅进行传递。 -1976年蒙特利尔,加拿大
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于7月13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希腊火炬手传给加拿大火炬手后,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并经卫星传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尔点燃火炬。火炬接力只进行了5天,1214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为了表示对奥运圣火发源地的崇敬,使用了橄榄油作为火炬的燃料,并第一次由一对男女手举火炬跑入奥运会场共同点燃火炬塔。 -1980年莫斯科,苏联
莫斯科奥运会圣火于1980年6月19日在奥林匹亚点燃。传递活动历时31天,行程4915公里,途经了4个国家。 -1984年洛杉机,美国
1984年奥运会圣火于5月7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于雅典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火炬接力商业化的做法,没有举行雅典境内的传递活动,圣火火种由直升机运到雅典后直接飞往美国纽约。
5月8日在纽约举行欢迎圣火抵达美国的仪式后开始传递活动。火炬接力历时83天,穿越33个州,到达美国41个城市,由3636名火炬手完成传递。这一届奥运会的火炬手是第一次采用公开选拔的办法产生的。 -1988年汉城,韩国
汉城奥运会圣火于8月23日在奥林匹亚点燃。完成雅典火炬接力后,圣火用飞机从希腊运送到韩国南端的济州岛,然后用船运到釜山。火炬接力历时26天,前往全国所有地区。传递方式包括跑步、骑马、船、自行车、飞机和摩托车。火炬接力里程全长15250公里,有1469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 -1992年巴塞罗那,西班牙
巴塞罗那奥运会圣火于1992年6月19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火炬接力历时51天,全长6307公里,途经652个城镇,包括所有自治区首府和奥运会的分赛场。 -1996年亚特兰大,美国
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接力历时92天,这是奥运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火炬接力活动。圣火到达了美国重要的城市并途经许多村镇。火炬手选拔以“社区英雄”为主题,通过公开选拔产生。13267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
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希腊举行圣火交接仪式后,途经11个大洋洲国家抵达澳大利亚。13300名火炬手将圣火传遍澳大利亚。
点燃开幕式主会场火炬塔的火炬手凯茜?弗里曼是澳大利亚原著民运动员,曾在1996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并在随后举行的悉尼奥运会上获得女子200米金牌。为了反映火炬设计的元素—火、水、土,组委会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了弗里曼浮出水面的效果,并在水中点燃了主火炬塔。
悉尼奥运会火炬接力被国际奥委会评价为最成功的一次。由于良好的宣传工作和对商业化的控制,创造了火炬接力神圣、美好的形象。沿途公众对于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热情不断高涨,待圣火抵达悉尼之际,上百万的悉尼市民走上街头,欢迎圣火的到来。火炬接力空前的调动了澳大利亚人民的自豪感。 —2004年希腊,雅典
根据本届奥运会“奥运回家”的主题,雅典奥运会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在五大洲进行的传递,前往所有举办过奥运会和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以感谢这些城市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贡献,并将奥林匹克圣火第一次带到非洲和南美洲。途经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埃及、南非、巴西、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瑞士、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典、芬兰、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希腊,总距离7.8万公里,历时78天,传递火炬手12102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希腊籍帆船运动员尼科拉奥斯?卡拉马纳基斯。 —2008年北京,中国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为口号,前往五大洲(国家、地区)的21个城市,并在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还将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传递时间为130天,传递总里程约13.7万公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是奥运史上传递路线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将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谱写辉煌的篇章。第一名火炬手是奥运飞人刘翔。
往届奥运会 传递距离 途经国家和地区 传递天数 火炬手总数
1936柏林奥运会 3,187公里 7 13天 3,331名
1948伦敦奥运会 3,365公里 7 13天 1,416名
1952赫尔辛基奥运会 7,870公里 4 25 3,372名
1956墨尔本奥运会 20,470公里 2 21天 3,608名
1960罗马奥运会 2,750公里 2 14天 1,529名
1964东京奥运会 26,065公里 12 51天 5,244名
1968墨西哥城奥运会 13,620公里 5 51天 2,778名
1972慕尼黑奥运会 5,532公里 7 30天 6,000名
1976蒙特利尔奥运会 775公里 2 5天 1,214名
1980莫斯科奥运会 4,915公里 4 31天 5,000名
1984洛杉矶奥运会 15,000公里 2 83天 3,636名
1988汉城奥运会 15,250公里 3 26天 1,469名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 6,307公里 2 51天 10,448名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 27,890公里 2 92天 13,267名
2000悉尼奥运会 27,000公里 13 127天 13,300名
2004雅典奥运会 78,000公里 27 78天 12,102名
写出几个火炬手的名字与职业
5月24日奥运圣火来到南京城
高龄”火炬手
徐祗则:跑马拉松“备战”奥运
今年1月5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上,一位手握拐杖的92岁老人跑过了马拉松5公里的终点。两个多月后,这位来自南京、名叫徐祗则的老人,成了江苏省内圣火传递中年龄最大的火炬手。
昨天在现场见到须发斑白的老人,记者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他真能跑完5公里的马拉松赛吗?或许是看出了这份担心,徐祗则搬出了自己的“长跑家底”:“1984年退休后,我一直打网球坚持锻炼,到了2005年开始改练长跑。年轻人,别小看我,去年3月的厦门马拉松赛,我可是跑完10公里的。今年1月的比赛,也算是为传递火炬练兵了。”
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经历,让徐祗则对奥林匹克的精髓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今年在厦门的比赛,一路上大家在给我鼓劲加油,还有人送给我一支象征活力与激情的三角梅。其实,对我来说,名次并不重要,到达终点就算成功。顾拜旦不是说过吗,参与就是胜利。”在徐祗则看来,传递圣火要跑的200米是小菜一碟,“马拉松赛我都能跑完,这点距离算什么。前几天我还专门排练了一次,200米跑完花了2分钟。我给自己定的节奏是慢跑,不能太快就把火炬交走了。”
徐祗则告诉记者:“作为老年人的代表,我会用饱满的精神劲让大家看看,我们老年人迎接奥运的热情。”
“双料”火炬手
王海滨:传完圣火出征奥运
35岁的南京“剑客”、中国男子花剑主教练王海滨很快将迎来他的第二次奥运火炬传递,他说:“这次当火炬手跟上一次不一样,作为教练员,现在的责任感更强了。而且这次传递完火炬,我们很快就要走上奥运赛场了。”
4年前,雅典奥运会圣火来到北京,王海滨被中国奥委会推荐成为火炬手。“4年前的雅典,是我最后一次作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当时听说成为火炬手的消息,我心中的那种使命感无法用语言形容,那次火炬手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精神鼓舞。”王海滨说。
回忆起4年前的火炬传递,王海滨记忆犹新:“那时火炬挺重的,比我们用的剑还要重一点。当时,我跑了400米,路段是从北京的体育馆路到幸福大街,感觉一会儿就跑完了。当时正处于奥运备战的关口,体能不是问题,再跑几个400米都可以。”王海滨告诉记者,现在那支火炬还在他南京的家中珍藏着,“现在虽然不练剑了,但经常踢球,体能没问题。”
对王海滨而言,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就是奔赴战场前的号角。传递完火炬后,他很快就要带领队员走上奥运战场。目前,中国男花有雷声和朱俊两人获取了奥运参赛资格。王海滨表示:“这次男子花剑没有团体比赛,我们只能靠个人去冲击,队员们都还年轻,但大家都有梦想,这次在家门口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全能”火炬手
杨志伟:从护跑手到火炬手
当过火炬手的人有很多,但既做过火炬手又当过护跑手的“全能者”却少之又少,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杨志伟就是其中之一。12年前,他作为护跑手见证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传递;12年后,他将在家乡举起北京奥运会的圣火。杨志伟告诉记者:“作为基层教练,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将队员培养成奥运冠军,所以,能为国家多培养出一些好苗子,撒播奥运的火种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1996年,杨志伟还是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的一名基层教练,通过选拔,他有幸成为中国奥委会选派的12名赴美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接力的成员之一。1996年6月9日,杨志伟来到了位于美国纽约州的布法罗市。“参加亚特兰大火炬传递的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代表,我们12人的队伍在其中显得很庞大,其他国家大都只有三四个代表。”杨志伟回忆道。
12个人中,4人作为火炬手,还有8人作为护跑手。“我当过中长跑运动员,当时又是年轻的田径教练,于是就被分到护跑手的队伍中了。当时的火炬手只要跑1公里,而护跑手要陪6个火炬手跑完,全程就是6公里,所以对体能要求非常高。”在杨志伟护跑的6名火炬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年近90岁的美国火炬手。“虽然他跑得很慢,但沿途的人都为他鼓掌加油,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杨志伟说,40多分钟的护跑过程,让他感受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
成功“点火”却无缘传递
康庆生:看火炬传递也很满足
作为火炬设计者,南京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康庆生和同事们一起,用90天时间让“祥云”从纸上飞到了手中。制造出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通过验收,可康庆生报名参加的火炬手选拔却没能通过。
奥运对于康庆生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深厚的感情。康庆生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北京奥运尚在申办时,晨光公司所属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就在思考着为奥运做点事。康庆生是晨光公司奥运项目的技术协调人,他们参与了火炬外观设计征集,而且方案还入选了前4名,只可惜在最后的比拼中输给了“祥云”。“‘祥云’确实很美,拿出来一看就是中国的东西。”这次外观设计的竞争,康庆生输得心服口服,他没有时间沮丧,因为他和同事们要把火炬内燃系统研发出来,让“祥云”的美从纸上付诸现实。
作为晨光公司推荐的火炬手候选人,康庆生希望能够举着自己的“作品”传递奥运圣火。落选的结果,多少让老康有些失望,但他还是看得很开:“没有就没有吧,看着其他火炬手举着自己参与制作的火炬也很满足了。没有当上火炬手的人很多,但奥运圣火承载的奥林匹克精神还是要传递下去的。”
火炬手的来源?
火炬手传奇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起源于古雅典时百姓祭月活动中的一种宗教仪式。在夏至那一天,到雅典朝圣宙斯的信徒通过赛跑的方式决定点燃祭坛上圣火的人选,胜利者获得授权从大祭司手中接过火炬来点燃祭坛上的圣火。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778年,在第一个被人所知的奥运会上,一个叫卡拉波斯的人曾赢得了这场赛跑,并获此殊荣点燃了圣火。
奥运火炬传递第一次出现,是在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在1934年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决定通过柏林奥组委提出的圣火传递议案。火炬上刻着:“向传递者致敬(In gratitude to the bearer)”。
从奥林匹亚至柏林,全程3075公里,参加接力的共3075人。从此,点燃奥林匹克火炬成了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
2008火炬手刘翔PK姚明
谁将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在一项有27000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亚洲飞人刘翔和篮球巨星姚明获得了最多的支持者,成为最受网友青睐的主火炬手人选。
28%的网友支持刘翔担任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创造了中国和亚洲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此后的一系列国际大赛,他都将成绩稳定在前三名的范围,并在2006年的瑞士超级大奖赛上创造了12秒88的新世界纪录。
除出色的成绩外,刘翔健康阳光的外形,也是他获得众多支持的一大原因。目前,亚洲飞人已经成为了众多年轻人心目中的榜样。
27%的网友支持姚明担任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
姚明征战N B A 已有5载,他和同样来自上海的刘翔都成为了亚洲运动员的成功典范,在欧美人垄断的项目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惟一遗憾的是,主火炬手只能由一人担任,这样刘翔和姚明必定会有一人落选。
除了两位大热门人物竞争主火炬手外,为中国获得历史上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射击世界冠军许海峰也进入了候选行列,包括体操王子李宁,乒乓球大满贯邓亚萍和张怡宁都获得了不错的支持率,他们中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奥运主火炬手。
中国火炬手第一人
参与次数最多的中国火炬手:马国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邀请了8名中国人前往东道国参与火炬接力活动,其中就包括当时的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主任马国力。这也是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火炬传递的队伍当中。
在此后的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盐湖城冬奥会,马国力又接连参与了传递奥运圣火的活动。这样,他就成了担当火炬手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人。
□第一位参与火炬接力的中国奥运会冠军:许海峰
1996年5月3日晚间七点三十五分,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的联合广场,点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炬。随后他登上一辆等在路中间的有轨电车,开始了他的火炬传递活动。
许海峰曾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为中国赢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参与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使他成了第一位拥有奥运会冠军背景的中国火炬手。
□第一位获得冬奥会奖牌的中国火炬手:叶乔波
中国速滑运动员叶乔波作为火炬手,参与了长野冬奥会的火炬传递。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中,叶乔波在500米和1000米的决赛中,顽强地获得了两枚银牌,为中国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四川火炬手
他们国力火炬传递中的显赫成绩,也没有像许海峰那样,在火炬传递中成为世界的焦点,但他们却是川人在火炬传递中的先行者,最早代表四川奔跑在火炬传递大道上。
让英传递时间:1996年
1996年6月11日16时50分,在纽约州布法罗城。当时特别紧张的她,在跑完1000米点燃了下一支火炬后,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参加火炬传递,让她体会到了另一种不同的人生。
钱瑛传递时间:2002年
2001年7月,一张盐湖城冬奥会火炬手报名启事吸引了钱瑛,她当时是电子科技大学2000级自动化工程学院模式识别系统专业研究生。她在网上寄出报名表及一份充满希望和热情的信。最终凭借娴熟的英语口语,通过定向运动比赛,自信诚恳地自我介绍与演讲,精彩的舞蹈和书法表演等一系列挑战,钱瑛从四川5000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王怀平传递时间:2004年
2004年,从事I T 业的王怀平先后参加了圣火在北京和雅典的传递活动,这在中国也是唯一的。
赵明阳传递时间:2004年
赵明阳作为西部地区惟一一位通过选拔产生的火炬手,参加了在北京的圣火传递。手执073号火炬,他跑完了人生中最短却最重要的300米。“跑完后,我真想退回去再跑一次。当时,感觉像飘一样美妙!”这是他对火炬传递的最真实感受。
达娃央宗传递时间:2004年在2004年参加火炬传递的三名成都幸运儿中,26岁的达娃央宗无疑是名气最大的。在1990年,12岁的达娃央宗亲手采集了北京亚运会的圣火。因此,能够参加奥运会圣火的传递,在达娃央宗看来也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希望通过火炬传递,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2008火炬传递希望之星
毛裕邛崃音乐教师
毛裕是邛崃平乐中学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但音乐却不是他生命中的全部。作为一名中国人,参与奥运的思想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6月23日天府广场的火炬手选拔启动仪式现场,他成为全国第一个参加火炬手选拔的报名者。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参与接力。“邛崃是革命老区,这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地方。我希望通过火炬传递活动,让革命老区的发展越来越好。”
熊骥西昌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英语解说
他是一个疯子也是一个猛士。他在20日看到华西都市报关于奥运火炬手选拔的消息后,就决定立即收拾行囊,骑自行车来成都报名。熊骥从20日中午出发,用了3天3夜,在23日下午距选拔活动启动仪式开始前1个小时抵达了报名现场,全程565公里。虽然数日长途蹬骑,但他丝毫未显得疲倦,他坦言,自行车是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运动,希望能用这种骑车的方式来打动评委们,当选本次奥运火炬手。周西桐成都聋哑女孩
在亲眼看到“祥云”火炬的那一刻,周西桐高高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对于6年级的她来说,敬队礼,是表达对火炬敬爱之情的一种方式。这个聋哑女孩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用欢呼和呐喊来为北京奥运加油助威。作为一名残疾儿童,除了手语之外,纸笔是西桐与大家交流的重要工具,她只能用手语表达内心的渴望。
龚锦源华西医科大学著名骨科和运动医学专家
虽然已经是76岁高龄,但龚教授依然身体硬朗、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说话思路清晰。他表示,这几天连续看到华西都市报关于奥运会火炬手选拔的报道,激起了他报名的想法。在得到两个儿子的鼎力支持后,龚教授庄严地填下了他的报名表。目前,他每周六仍然要参加一场老年足球比赛,虽然已不像年轻时那样身手矫健,但从场上的一招一式,依然可以看见他昔日的风采。
奥运火炬手的最后一棒是谁啊?
在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台的那一刻总是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也是永载奥运史册的经典瞬间。谁将成为点燃北京奥运主火炬台的幸运儿?这无疑已经成为目前最令中国人期待的悬念,也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最高机密”。对于任何一个中国运动员来说,点燃奥运主火炬台都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这甚至比拿金牌还更有吸引力。
刘翔姚明呼声最高
“又是刘翔……又是姚明。”在本报发出奥运猜想征集令后,负责收集读者来信的一位编辑每天都会重复这样一句话。因为所有读者关于主火炬手这一猜想只有两个答案:刘翔或者姚明。
作为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刘翔是中国乃至世界田径运动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奥运史上第一个在直道项目夺冠的亚洲人。而姚明是国际篮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篮球运动员,虽然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点燃了在昆明湖上的火炬,但与之相比,点燃奥运主火炬台才是对一个运动员一生的最佳褒奖!
退役名将希望也大
虽然刘翔和姚明的呼声最高,但他们代表的只是民意。在体育明星云集的中国,有希望成为主火炬手的人并不少,其中有一些人甚至比刘翔、姚明更有资历。比如说,像许海峰、邓亚萍这样的退役名将。
许海峰是1984年为中国夺取首枚奥运金牌的射击名将,零的突破已让他成为中国体坛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另一位希望非常大的运动员是乒乓球名将邓亚萍,她是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退役后曾在国际奥委会任职。除此之外,体操王子李宁、世界足球**孙雯也是极具竞争力的人选。
可能杀出意外黑马
从国外近几届奥运会来看,主火炬手的人选都非常令人意外,往往并不是之前呼声最高的热门人选。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最热门的三个主火炬手人选是悉尼奥运会200米跑冠军肯特里斯,三届奥运会举重金牌得主迪玛斯,希腊足球队队长扎戈拉基斯,但惟独没有想到亚特兰大奥运会帆船金牌得主卡拉马纳基斯会举起这最后一棒。
这种最后杀出黑马的情况在北京奥运会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而最意外的情况莫过于是集体火炬手,而在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先例。就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就不是某一个著名运动员,而是一个集体——1980年第13届冬奥会冰球冠军得主美国队的20名球员,并因此创造了点燃主火炬台的纪录。当然,只有在奥运史上取得过骄人成绩的运动队伍才能当上集体火炬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