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正在改革中国篮球发展方向,篮球为什么要从青少年抓起?

中国青少年篮球发展-中国青少年篮球发展优势

姚明多次在参加青少年活动时曾经表示:“篮球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少年篮球强,则中国篮球强。”姚明提出“小篮球计划”,重视“大学生篮球联赛”,“小篮球计划”可以培养小孩子的篮球兴趣,篮球从小练起来,对于篮球职业化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在大学生中间开展职业联赛,学习美国的职业篮球经验,“体教结合”。

回顾姚明这两三年的执教经验,重点是培养了一大批球员,尽管包括男女篮在内,还没经过世界大赛的考验,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中国篮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觉得,有了姚明,中国球迷就有希望,有信心,这也是姚明给予我们的收获。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少年强则国强,要想中国篮球取得举世的成就,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篮球技巧,增强孩子们对篮球的兴趣,让身体素质上有优势,适合打篮球的孩子们更早的接触篮球,更早的接受篮球训练。这样才能为中国篮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国家队队员。

以NBA为模板,结合中国男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要走出中国特色的篮球职业联赛道路,就要从少年开始培养。姚明提出的很成熟的一套职业体系在那儿摆着,道路和方向其实很明确,只是看执行力怎么样,看篮协官员、俱乐部领导,下面球员能执行多少而已。

篮球运动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篮球运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篮球运动,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在一个长26米、宽14米的运动场上,以手为主,利用篮球,进行各种跑、跳、投的活动,这是篮球运动的主要特点。你可知道,篮球运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篮球运动的历史虽然不太长,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篮球运动是由劳动人民在从事劳动和开展游戏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游戏活动开始时,是将竹篮子钉挂在墙上或树上,并且用圆形充气的球体,你争我夺地向竹篮子里抛投。因此就取名为篮球游戏。

后来,这样的篮球游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参加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也就成为紧张激烈、精彩的篮球比赛了。但是,那时所进行的篮球运动,在比赛的时间、场地和队员人数上并无明确的规定。直到1892年,为这种简单的篮球比赛制定了简易规则十八条。例如犯规的罚则,队员的出场人数先从九人减到七人,直到最后规定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五名队员上场(两个后卫,两个前锋,一个中锋)。

以后,又逐渐地发展到女子参加这项活动,但是规则和男子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上场队员为六人(两前锋,一中锋,三后卫)。比赛时间又分为四节,每节八分钟,球场划分为两个半场。并以球场中线为限制线,前锋中锋队员不得超过限制线,到后卫队员区域内去抢、截球。同样, 后卫队员也不得超过中线,到前锋区域内去传球、投篮。直到1945年左右,国际女子比赛中才改为和男子比赛规则相同。这样,也就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篮球规则几十条,时间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为20分钟,比赛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

在1936年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才把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的比分是很低的。比赛的进行和目前我们看到的比赛又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每次球投中后,均从中线开始争球(跳球)后继续比赛。篮球运动的历史虽然不太长,但它的发展却是迅速的。我们从第十一届奥运会的篮球比分上和最近举行的第二十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的比分中就能看出,从18:8到110:84,可见篮球运动的速度在飞速地发展着。

篮球运动的发展,也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由劳动人民的体育活动,转变为资产阶级的消遣和娱乐的项目。在旧中国,篮球运动则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宗教传播和文化侵略的工具,也是资本家作为商品宣传的广告和谋取暴利的工具。因此它的技术、战术的发展水平,也就受到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