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参加的奥运会-新中国参加的奥运会历史
中国参加了哪几界奥运会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
1952年 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派出运动员26人,参加游泳、篮球、足球比赛。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运动会已近尾声,仅吴传玉一人参加了游泳(100米仰泳)预赛。
1956年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不参加第16届奥运会。
1979年 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在日本名古屋召开,通过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
第22届奥运会于苏联莫斯科举行,中国未派队参赛。
1984年 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中国奥委会和中国台北奥委会均派队参赛,这是海峡两岸运动员首次在夏季奥运盛会中相逢。中国奥委会派出225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中金牌零的突破。中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共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总分数居第8位。
1988年 第24届奥运会在韩国的汉城举行。中国派出298名运动员,参加21个大项目的比赛,获得5枚金牌、11枚银牌和12枚铜牌。
1992年 第16届冬季奥运会于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叶乔波获女子500米、1000米速滑银牌,李琰获女子500米短跑道速滑银牌。
1992年25届奥运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中国派出251名运动员参加了20个项目的比赛,中国获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
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的亚特兰大举行。中国派出310名运动员,中国在本届奥运会4破世界记录,取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12枚铜牌,保持了金牌和总成绩第4的成绩。
2000年7月19日澳大利亚悉尼第二十七界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此次派出311名运动员参赛,以金牌28枚、奖牌总数59枚的优异成绩一举跃入了奖牌榜世界三强行列,
2004年8月13日希腊雅典第二十八界奥运会 中国此次派出了包括407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269名,男运动员138名)的代表团参加了除棒球和马术外的其他所有26个大项的比赛,取得了空前出色的战绩,以金牌32枚、奖牌总数63枚的优异成绩一举登上了奖牌榜的第二位(其中奖牌总数列第三位),金牌数和奖牌总数两项指标都创下了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的单届最高纪录,
2008年8月8日中国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中国以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优异成绩一举登上了奖牌榜的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运动员参加了哪届奥运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行
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并行使中国奥委会的权利。但在本届奥运会之前,新的中国奥委会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由于已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芬兰政府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努力,新中国在第15届奥运会开幕前的国际奥委会第48届年会上终于取得了参加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的资格。新中国代表团一行40人赶到赫尔辛基时,大会已进行了10天,故而只赶上男子游泳的1项比赛和最后的闭幕式。当时大概没有人意识到,这支迟到的队伍日后将会成为奥运舞台上的劲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