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大前锋位置

西班牙控球战术-篮球战术西班牙挡拆

大前锋根据代表性

一个典型的大前锋是球场上体格较壮,而仍具备一定速度的球员。传统上,大前锋被要求利用他们壮硕的体型,在篮下积极强攻并争夺进攻篮板球;而在禁区防守和防守篮板球的保护方面,则被认为是中锋的主要任务。但在现今的篮球趋势中,由于中锋球员的灵活度,以及前锋球员的高度均有普遍提升,导致两者之间的区别日益模糊。

首要工作便是抓篮板球。大前锋通常都是队上篮板抢得最多的人,他在禁区卡位,与中锋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队的篮板重任。而在进攻时,他又常要帮队友挡人,然后在队友出手后设法挤进去抓进攻篮板,做第二波的进攻。通常仅有少数的时间,会要求大前锋沉底单打,这时候他便在禁区附近来个翻身、小勾射之类的,做些近距离的进攻。应目前NBA潮流趋势,大前锋中出现了新两种类型--投射型和策应型。其中典型代表即为德克.诺维斯基。中国球员易建联,意大利球员巴格纳尼和西班牙球员大加索尔也是其中典型。因为大前锋一般都具有身高优势,所以固守3秒区的前锋们对这一类大前锋的防守比较困难。但投射型大前锋存在防守与进攻不硬朗,太靠外围从而导致得分手段过于单一的一系列问题。而策应型大前锋一般拥有良好的传球意识,并且依靠其身高优势,常常在高位送出妙传。但策应型大前锋的劣势在与一般不够强硬,内线攻击能力较差,但也有例外,如已退役的克里斯.韦伯,大鸟伯德。 既然大前锋一般较少出手,而其投篮的位置又经常很靠近篮框,那么对其投篮的命中率自然要求也较高了。以队上五个位置来说,大前锋应该要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了,不错的大前锋应该要达到55%以上。不过由于得分不是他的强项(一般情况),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篮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时的火锅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锋所必备的,因为他要巩固禁区,防守当然重要。无论如何,大前锋就是要做好两件事—篮板和防守。

你如果只想控制顶狐和篮下的位置,那么你要多挡人让进攻队员从你身旁渗透和空切成为泡影(这个很难,樱木花道做的就是这个),此时你的篮板挡人要同样有保证。再就是要提到高位做掩护和策应。让对方的大前锋不知道你的移动路线,让他很郁闷的是要不你是空位要不你给空位的人助攻。当然了,我要强调的是你要有篮下一打一的能力和技术,这样你的才能打好。看你自己想重点发展什么能力。

当年加索尔是如何让湖人质变的?

经过了OK组合分手之后,科比是带领湖人经过了两个赛季的苦难时刻,虽然也带领湖人进入了季后赛,但是凭借他一人的努力还是无法将湖人带领的更远,以至于在连续两年首轮输给太阳之后,科比迫切希望改变这个局面。而他也向管理层施压,以交易自己来逼迫管理层,希望管理层可以交易来一位实力巨星。

随后,我们最终是看到了,在2007-08赛季中期,距离交易截止日前还有十几天的时候,湖人是摁下了交易键,从孟菲斯灰熊换来了他们的当家球星保罗-加索尔。至此,湖人终于组合了科比和加索尔的新的内外线双子星。

对于加索尔的实力,相信我们不用多说。作为西班牙男篮的核心,他的能力我们是有目共睹,在灰熊队他是当仁不让的核心。作为一名传统的欧洲内线,他的打法是非常符合湖人队的三角进攻。

于是,我们也看到了,加索尔的到来,让科比不再一整场都独自单干,有了加索尔在内线的组织策应,也让其他队友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当科比下场之后,加索尔独自带队也可以帮助湖人前行。

不得不说,加索尔的到来,确实让湖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两人的搭档也是天作之合,一起带领湖人连续三年杀进了总决赛,并获得了两个总冠军。

?

你怎样看中国男篮VS西班牙男篮这场比赛?

悲剧

加时赛第一分钟,上海响了第一声雷,然后雨就下来了。计时表又走了4分钟,屏幕右下角,腾讯体育给了我一个显然精心修饰过的新闻框:“中国队加时败北,姚明5犯离场”,云云。

那时离比赛结束还有12秒。

怎么说呢?我很是佩服他们作为一个新闻机构的敏锐和周到。他们想必也在第一时间看着球场,第一时间得出败北的结论,然后第一时间发送。在许多叹息凋落声中,他们的理智让人身上发冷。

路易十八以前愤怒的自嘲:“我居然是通过快报知道王国垮台的?”现在,我们是通过新闻知道,我们失败了。

世界上的悲剧最后都差不多。最绝妙的方式,说通俗点,就是摸黑进洞房,伸手进绣帐,指望摸见新娘,结果摸见一个胖和尚。(《水浒》里有位不幸的爷摸到了鲁智深,想必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大概就是这样:我们已经霸占幸福了,已经提前开始在天堂购地买车打算分期付款了——然后忽然就下地狱了。

所以命运是很可耻的。如果说,周通(那位入洞房摸和尚的爷)压根没那个媳妇,如果我们根本没在第三节结束领先14分,大概没人会难过。这种患得患失很容易影响我们的真实判断。

说说比赛。

追击

引用第0楼张佳玮·信陵于2008-07-25 09:04发表的“亡之组,我们只聊篮球好吗(下)美国、西班牙、安哥拉”:

(上)我得出的结论大致如下:

A 费尔南德斯有华丽的面筐摆脱后跳投的技巧,纳瓦罗、卡尔德隆、加巴约萨都是顶尖远射手,加索尔在FIBA也有三分射程。在快攻的场合,他们都会高高兴兴的投三分。但问题在于:他们许多时候懒于投三分之外的事情。奔放和懒散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对俄罗斯之战,至少有5个三分球是“靠这样也能进吗”的引人尖叫式远射。他们和阿根廷一样善于射艰难的投篮(TOUGH SHOT),但有时他们恃才放旷,过于迷恋于此。

B 2006年世锦赛决赛,加索尔不在。加巴约萨却一连串三分球解决了希腊。2007年,他们可以半节不得分败给俄罗斯,第二年又35分血洗之。打个比方,如果说希腊的实力指数浮动区间是[90,93]的话,西班牙的浮动区间就是[80,98]。

C 被俄罗斯绝杀的那个球是这样的:最后19秒,俄罗斯买进的黑人后卫JR霍登(俄罗斯和德国都爱买外籍)面筐,切入,收球,晃动,跳投得分。西班牙的后卫在对付迅猛型后卫时煞是头疼。2007年11月卡尔德隆被德隆晃过的那一球就是例证。

D 虽然内线有两个加索尔,但西班牙队对俄罗斯式的伪普林斯顿(他们教练的确是普林斯顿大学出师)却应对不来。卡亚帕和AK47的高位策应空切、JR霍登们的纵向空切,似乎是打开西班牙内线的绝好策略。

对中国来说,可钻的空子是:西班牙人对外围远射的喜爱,西班牙人发挥偶有的起伏,西班牙人后卫们相对薄弱的防守(比起他们的进攻才华)。西班牙并不像希腊般可以让中国队过不了半场,他们击溃中国靠的是奔放华丽的进攻。如果中国队可以袭击其后场,并能利用外线略为占优的身高(费尔南德斯197公分)来博得些须优势,那么比赛尚有可为。只是遗憾的在于:中国并没有霍登那样组织能力匮乏但突击能力出色的后卫(除了陈江华);中国锋卫们空切和内线终结能力至今无人可出李楠之右者,然而他又的确老了。

俄罗斯给我们的经验是这样的:无论第一节被打得多么狼狈,第二节落后多少分,撑防守端,拖满节奏,拼命拖垮西班牙人的后场。不要惧怕他们射进多少个三分球,压缩阵线和西班牙人肉搏。在低命中率的消耗中,西班牙的不稳定(相对于攻内线的铁甲希腊)总会现出端倪。

——当然,对中国队来说,最大的困难其实在于,如何在不被击溃的情况下,熬到西班牙人混乱的那一刻。

如前所述。基于西班牙队的奢侈糜费和才华纵逸,他们都没有希腊人森严如山的刚硬。他们都是假摔、骗犯规、远程射杀的行家。当他们兴起时,球赛可以变成一场华丽的斗牛游戏:花标、长矛、穆莱塔的耍弄、最后一剑穿心;当他们不顺利时,却会被壮猛的牛一交顶翻。

于他们交手,就是一场埋头耕作VS轻歌曼舞的较量。

第一节,中国几乎把姚明用到了极致:第一次进攻,1-3-1拉开,直接给姚明后仰跳投;第二次,姚明高位掩护,刘炜切入抛蛇得手;第三次,孙悦利用姚明的高位掩护,长传弱侧易建联,后者切入得分。第四次,刘炜ZIPPER战术给45度的姚明,自己底线深切绕到弱侧,接姚明传球远射得手。

7比7,姚明没有得分,但他一个人推起了中国的进攻。

我们说,从此之后,西班牙开始祭出马克·加索尔。他们必须牺牲掉雷耶斯,用一个蓝领来对抗姚明了。西班牙后卫狡猾的侵略性转出了一波高潮:17比11。

那也是西班牙上半场最大领先?

西班牙的进攻具有随意性,而防守端,霍尔登都曾经绝杀过他们:他们的外围绝对没有美国的压迫性,于是刘炜、朱芳雨可以肆意胡为。刘炜助攻姚明的扣篮,朱芳雨的远射。

西班牙人最厌恶的不是防守漏分,而是势头的阻遏。他们是如此情绪化的一支队伍,以至于三分手感变冷后会在整7分钟内奈何不得俄罗斯。而中国队一直在让他们不舒服:大郅的切入低手上篮,李楠的接球跳投和贴防,中国队连续在西班牙堆叠掩护后断球。

也包括陈江华那个泽北封流川式的追盖。

大概是何塞·文森特·赫尔南德斯先生在诅咒西班牙?西班牙第二节的进攻极端无厘头。朱芳雨的底角远射把分差拉到9分后,整场比赛气氛便变了。

费尔南德斯的个人突击、卢比奥偶尔的灵光闪现、加索尔偶尔的扣篮、卡尔德隆一遍遍的利用高位掩护寻求渗透……西班牙有无数动人的单打演出,但整体配合乱七八糟。

在第三节,西班牙的混乱登峰造极。卡尔德隆传球回线违例,翻来覆去利用弧顶高位挡拆——事实证明那是低效率进攻。加索尔单打姚明时球滚飞。卢比奥带球撞倒朱芳雨——嘿,我们造了世界第二擅长假摔的队伍一个进攻犯规!

不测

中国大概什么时候滑脱了胜利女神之手的呢?

加时?第四节?终场进攻被卢比奥夺去球权?

好象更早一点。

第三节,刘炜和朱芳雨的不断射中几乎是上帝垂青,大郅幸运的前场篮板补进、假动作长距离跳投(57比44)。我们还是领先着,但那时,优势来自于大比分领先后的轻松发挥,而不是战术角度。

重要的是,姚明累了。

刘炜眼睛受伤似乎是个开始。第四节,西班牙忽然醒了。加索尔切入扣篮,回身盖掉姚明。炸弹射中。

和战美国的第二节中途一样,中国队累了,无法再保持跟防节奏。拼个人能力的时刻,西班牙人也许是FIBA最可怕的队伍。

我们靠什么维持分差呢?刘炜的底角远射,朱芳雨几乎1996年郑武附体的远射。我们改善了一些防守:西班牙的高位掩护、渗透、高抛给加索尔,在第四节后半段再没出现,但,西班牙人开始有力气跑快攻了。卡尔德隆连续的快下催动西班牙的快攻节奏。

如果不是大郅,常规时间,我们也许就输了。

最后,最有营养的部分,来自大郅和孙悦。前者射中匪夷所思的长射,后者则传出神鬼莫测的强转弱侧长传。直到最后36秒,我们还领先2分。

后来呢……我不太想提了。

最后的强音是姚明抓到前场后的补扣,但那是回光返照。夕阳最后耀了一下,然后西沉。加索尔左手2+1,姚明下场。比赛就此结束了。易建联愤怒的扣在篮筐上那记球,最后弹到加索尔手里,扣进。和结果一样讽刺。命运真会开玩笑。

每个人

刘炜:他聪明的利用了姚明的掩护。他助攻姚明的扣篮,以及对姚明掩护的利用……除了在崩溃时期那记球出界外,他完美的助燃了姚——而自己也获得了光辉。在比赛后期,甚至他和姚明的二人转是进攻的唯一方式。聪明的底线穿插、空位跳投。在阵地战场合,他对卡尔德隆做得足够好。

朱芳雨:他配得上中国队的8号了。

大郅:中国队下半场进攻端的MVP。他不像刘炜般拥有姚明的翼蔽,或者朱芳雨般拥有外线的空间。完全是面筐一对一,假动作、试探步、转身,博物馆一般的动作示范,以及那些匪夷所思的跳投。他是独立完成这一切的。在最后时刻,他几乎就一只手掐灭了西班牙的希望。

易建联:他很好的控制了防守篮板,完成了开场的那记上篮。补扣砸飞最后一个球。防守端移动很迅速。进攻端省略。

陈江华:……我并不是反对一个天才突破过人。但是,在一个没有防守三秒的规则之下,一个组织后卫难道不应该在加速前,先考虑好下一步做何选择,并且为这个选择做好准备吗?——至少这样做了,突破后传球失误的概率会低一点。

第一节末那记盖帽非常漂亮。

王仕鹏:他好象抓到一个前场篮板并补进了。还有呢?

李楠:接球跳投远射得手,对加巴约萨非常杰出的压迫防守。时间短了点。

孙悦:有一招只属于他,就像“面筐假动作晃动后撤步跳投”只属于大郅一样。“左手运球绕过高位掩护切入,并寻找到右边三分线外的队友”。他的视野为什么可以如此宽广?与刘炜需要姚的掩护不一样,他似乎对任何掩护者都不挑拣。

姚明:最后时刻,他显示出,他是个凡人,没有无限力量……某些时刻,他让姚民们失望了。他的数据不够明丽。在和加索尔最后的几次关键对垒中,他败北了。

但是,请回忆一下,什么时候你开始感觉这场比赛即将败北?他被罚下时,解说员同声叹嘘。而此后的进程,一如我们所料。实际上,第一节他二犯下场,第三节他下场休息,在那之后,中国都经历了很不愉快的时刻。

是他作为32联防的真正主轴覆盖了西班牙的翼侧攻击,使费尔南德斯和纳瓦罗显得尴尬。直到他体能下降,西班牙才能在第四节及加时,用快攻和高位掩护后切入来击败中国。他是防守的基础。直到第三节中西班牙只得到49分,这是他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

刘炜和朱芳雨的远射,以及孙悦绕过掩护的传球。第一节前四次进攻。除了大郅是自力更生之外,中国队的每次进攻都围绕着他。他是真正的威胁。第三节后半段,当无球跑动失去效力时,他一个人吸引的二至三人包夹,使刘炜还可以射中那些空位球。他利用了他的影响,虽然在这过程中耗尽了体力。

总结

7月下旬去上海体育台录节目时,我说了几句话。大意是,打败西班牙的可能性比打败希腊大。无疑,如今的西班牙比希腊更强大,但西班牙的不稳定也给了我们可能性。那天,我问了录节目的另一个记者。

“姚明的伤真的好了吗?”

据说姚明这么回答:

“复出了就说明伤好了。”

他不是100%的状态,众人皆知。但连续两场了,中国队,至少在接近30分钟时间里,令人感受到了戏剧性。如果苛责一点,我们说,尤纳斯的换人、姚明的命中率、刘炜的失误、陈江华的传丢、孙悦的投失,“如果某一点不发生,我们也赢了。”但世界上没有如果。我们在领先14分结束第三节时,已经种下了那些果:消耗的体能、丧失的手感。

如果第三节结束前没有领先14分,如果抹掉比赛过程的记忆,看着这个结果,我们会怎么说呢?

回到开头。

比赛是狭路相逢的胜负。命数使然。没有预先的婚约,我们不会为失去爱人生气;没有允诺的天堂,我们不会为下地狱苦恼。诸声色相尽是虚妄。最后我们落在手里的事实是什么呢?

我们二连败了。

我们在第四节被西班牙逆转了14分。

我们在加时赛被西班牙干掉了。

接受这些的同时,也请记住以下这些:

我们打出了中国国家男篮史上最伟大的三节比赛。

我们在40分钟内战平了世界冠军。

送予我们两场败局的,也许是世界上最强的两支队伍。

如果你认为,我们经历最屈辱的败北,那么回忆一下:是什么让我们败给世界冠军成为屈辱呢?——是最伟大的前三节。

接受命运,就是苦的甜的,我们都要咽下去。如果你为那些痛苦的部分而难过,那么就请回忆那些美好的片段——那些确实存在过的,令我们快乐的片段。

篮球是什么?

英文名称:Basketball

篮球的起源

(以下“西”为西班牙语词汇)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Naismith)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

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美军传入欧洲。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1891年,奈史密斯在 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这所学校体育系主任卢瑟·古利克为贯彻冬季体育课教学大纲委托他设计一项室内集体游戏。他从当地儿童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户备有桃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5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奈史密斯30岁时便发明了篮球,但篮球诞生后近半个世纪始终被人们所忽略,直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才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教练只负责他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其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则很尊重和敬佩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琼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介绍了这位篮球发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琼斯又安排奈史斯主持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勋章,以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月桂冠时,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得把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当时他制定篮球规则的宗旨是:

①篮球运动是用手进行的运动,球是圆的;

②手拿着球走或者跑都是不允许的;

③运动员可以到场上任何地方,只要不影响和妨碍对方运动员;

④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不允许发生身体接触;

⑤篮圈应该是水平的。

根据这5条基本原则,奈史密斯先生制定出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一共有13条。这13条的基本内容是:

1.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扔球。

2.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抢、打球,但绝对不能用拳头击球。

3.球员不能带球走。

4.必须用手持球,而不允许用头顶、脚踢球。

5.不允许球员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脚绊等方法来对付另一方的队员。任何队员违反此规则,第一次被认为是犯规,第二次再犯规,就要被强行停止比赛,直到命中一个球后才能重新上场参加比赛。如果有意伤害对方球员,就要取消他参加整个比赛的资格,且不允许替补。

6.用拳击球就是违反第3条和第4条规则

7.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3次,就要算对方命中一球。连续犯规的意思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对方队员未发生犯规,而本方队员接连发生犯规。

8.如果防守者没有触到球或干扰球,当球投入篮内并停留在篮里就算中篮。如果球停在篮筐上,而对方队员触动了篮筐,也算命中一球。

9.当球出界,球将由第一个接触球者扔进场内。若有争论,裁判员将球扔进场内。掷界外球允许5秒钟,如果超过5秒钟,球判给对方。

10.主裁判员是球员的裁判,他有权吹犯规。当某队连续3次犯规,他将通知副裁判员。他有权宣布取消某队员的比赛资格。

11.副裁判员是球的裁判,他可决定什么时候球在比赛中,并要计时、决定球的命中、记录命中的球数以及承担通常裁判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12.比赛在两个 15分钟内进行,中间休息 5分钟。

13.球命中最多的一方获胜,如果平局,经双方队长的同意,比赛可延至再命中一球为止。

这原始的13条篮球竞赛规则,虽然不系统,不完整,有些条文还不够明确,但对初期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成为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规则就显得更加重要,它要求严格、科学、系统地管理篮球竞赛。

基本规则一:

1.比赛方法

一队五人,其中一人为队长,候补球员最多七人,但可依主办单位而增加人数。比赛分四节,每节各10分钟,每节之间休息5分钟,中场休息 10 分钟。比赛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则举行延长赛 5 分钟,若 5 分钟后比数仍相同,则再次进行 5 分钟延长赛,直至比出胜负为止。

2.得分种类

球投进篮框经裁判认可后,便算得分。 3 分线内侧投入可得 2 分;3分线外侧投入可得 3 分,罚球投进得 1 分。

3.进行方式

比赛开始由两队各推出一名跳球员至中央跳球区,由主审裁判抛球双方跳球,开始比赛。掷界外球。

4.选手替换

每次替换选手要在20秒内完成,替换次数则不限定。交换选手的时间选在有人犯规、争球、叫暂停等。裁判可暂时中止球赛的计时。

5.罚球

每名球员各有 4 次被允许犯规的机会,第五次即犯满退场(NBA中为6次)。且不能在同一场比赛中再度上场。罚球是在谁都不能阻挡、防守的情况下投篮,是做为对犯规队伍的处罚,给予另一队的机会。罚球要站在罚球线后,从裁判手中接过球后 10秒内要投篮。在投篮后,球触到篮框前均不能踩越罚球线。

6.违例

大致可分为(1)普通违例:如带球走步、两次运球、脚踢球或以拳击球。(2)跳球违例、(3)跳球时的违例:除了跳球球员以外的人被可在跳球者触到球之前进入中央跳球区。

基本规则二:

24秒钟规则

---进攻球队在场上控球时必须在24秒钟内投篮出手(NBA,CBA,CUBA,WNBA...均为比赛为24秒,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比赛中为35秒).

10秒钟规则

---球队从后场控制球开始,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对方的半场).

5秒钟规则

---持球后,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掷界外球出手.FIBA规则规定罚球也必须在5秒钟内出手

3秒钟规则

---分为进攻3秒和防守3秒。进攻3秒:进攻方球员不得滞留于3秒区3秒以上;防守3秒:当某防守方球员对位的进攻方球员不在3秒区或者3秒区边缘、且彻底摆脱防守球员时,防守方球员不得滞留禁区3秒以上。

侵人犯规

---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犯规行为.

技术犯规

---队员或教练员因表现恶劣而被判犯规,比如与裁判发生争执等情况.

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球员做出的不体现运动员精神的犯规动作,比如打人.发生此类情况后,球员应立即被罚出场外.

队员5次犯规

---无论是侵人犯规,还是技术犯规,一名球员犯规共5次(NBA规定为6次)必须离开球场,不得再进行比赛.

违例

---既不属于侵人犯规,也不属于技术犯规的违反规则的行为.主要的违例行为是:非法运球;带球走;3秒违例;使球出界.

队员出界

---球员带球或球本身触及界线或蚧线以外区域,即属球出界.在球触线或线外区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干扰球

---投篮的球向篮下落时,双方队员都不得触球.当球在球篮里的时候,防守队员不得触球.

---球碰板后对方不得碰球,直到球下落

被紧密盯防的选手

---被防守队员紧密盯防的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传球,运球或投篮,否则其队将失去控球权(NBA规则中无此规定).

球回后场

---球队如已将球从后场移至前场,该球队球员便不能再将球移过中线,运回后场.

篮球基本技巧

1.持球

使用五根手指持球,并将手指向内紧缩。在球落下的一刻使用手掌接住。

2.躯干盘球

将球放在腰际盘旋,这个动作的关键在于脸面朝前,同时眼睛不要看着球,然后做顺时钟、逆时钟的盘球练习。

3.颈部盘球

将球沿着颈部环绕练习,这个练习同样脸面朝前,颈部切忌不可移动,并且做正、反时针方向的交替练习。

4.单脚盘球

两脚分开并且重心放低,持球在单脚一侧做盘球练习。眼睛不要看球,并利用左、右脚做正、反时针方向的交替练习。

5.跨下前后抛球

两脚分开同时重心放低。将球从前方轻抛到后方,两手迅速由后方接住球,并将球轻抛回前方,如此反覆记时练习,试试看叁十秒内能完成几次。

6.膝部盘球

两脚稍微靠拢同时身体重心放低 ,将球沿着两膝做盘球练习。眼睛不要看球,并按正、反时针方向交替练习。

7.跨下自行盘球

这是单脚盘球的应用,将球沿着双脚在跨下做8字形的盘球,同时眼睛不要看着球,并按正、反时针方向交替练习。

篮球术语

(1)扣篮(西el mate):运动员用单手或双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将球扣进篮圈。

(2)补篮:投篮不中时,运动员跳起在空中将球补进篮内。

(3)卡位:进攻人运用脚步动作把防守者挡住自己身后,这种步法叫卡位。

(4)领接球:顺传球飞行方向移动,顺势接球。

(5)错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进攻人身侧,阻挠他接球叫错位防守。

(6)要位:进攻人用身体把防守人挡在身后,占据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运球超越防守人。

(8)空切:进攻人空手向篮跑动。

(9)一传:获球者由守转攻的第1次传球。

(10)盖帽(西el tapón):进攻人投篮出手时,防守人设法在空中将球打掉的动作。

(11)补位:当1个防守人失掉正确防守位置时,另1防守人及时补占其正确防守位 置。

(12)协防:协助同伴防守。

(13)紧逼防守:贴近进攻人,不断运用攻击性防守动作,威胁对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让对方接球。

(14)斜插:从边线向球篮或者向球场中间斜线快跑。

(15)时间差:在投篮时,为躲避对方防守的封盖,利用空中停留改变投篮出手时间。

(16)接应:无球进攻队员,主动抢位接球。

(17)落位:在攻防转换时,攻地双方的布阵。

(18)策应:进攻队在前场或全场通过中间队员组织的接应和转移球的战术配合,造成空切、绕切以及掩护等进攻机会。

(19)掩护:进攻队员以合理的技术动作,用身体挡住同伴的对手的去路,给同伴创造摆脱防守的机会的一种进攻配合。

(20)突分:持球进攻队员突破后传球配合。

(21)传切:持球进攻队员利用传球后立即空切,准务接球进攻。

(22)补防:当1个防守队员失去位置,进攻队员持球突破有直接得分的可能时,邻 近的另1防守队员立即放弃自己的对手,去防持球突破的进攻者。

(23)换防:防止队员交换防守。

(24)关门:邻近的两名防持球者的队员,向进攻者突破的方向迅速选拔,形成“屏障”,堵住持球进攻者的突破路线。

(25)夹击:两名防守队员共同卡住1名进攻队员,封堵其传球路线。

(26)挤过:两名进攻队员进行掩护配合时,防地被掩护者的队员向其对后靠近,在 进攻者即将完成掩护配合的一刹那,抢占位置,从两名进攻队员之间侧身挤过,破坏他们的掩护,并继续防住自己的对手。

(27)穿过:当一名进攻队员进行掩护时,防守掩护者的队员稍离对手,让同伴从自己的掩护队员之间穿过去,继续防住对手。

(28)挡拆:挡住球或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