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篮球协会会长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安排和策划,还有主要做什么?(详细述说)

大学生3v3篮球联赛总结-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

大学篮球协会没什么事情做的,我以前参加过,那会长说协会人多无法组织集体活动,平时自己去球场玩就是了,大家相互交流么。 大学的系比赛,院比赛一般学生会和系里面早就安排好了,没什么大事的话每年都有~~~~~最后一句吧 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这!就是灌篮》和《我要打篮球》,哪个更有看点?

《这!就是灌篮》是浙江卫视、优酷、天猫联合推出的青春篮球竞技原创节目,由周杰伦、李易峰、林书豪、郭艾伦担任四大领队。《这!就是灌篮》横空出世,在综艺圈内掀起了一股篮球风暴。而在即将来临的开学季前,第二季节目如约而至。

勇于打破第二季定律的《这!就是灌篮2》,从内容战略跟选手配置上做出了全新调整,致力于更专业、更“篮球”:例如引进了国家队的选拔模式、在保留1V1、3V3的基础上引入5V5全场篮球,由孙悦、王仕鹏等本土实力球员担任常驻教练的同时,还邀请了诸如德怀恩·韦德、尼克·杨这样的NBA知名球星作为嘉宾评委,大幅提高了节目竞技的专业度,从明星跟专业球员的比例来看,《灌篮2》更侧重于篮球本身。

节目通过篮球聚焦青年潮流文化,以中国大学生3X3篮球联赛为基本核心 ,集结了全国来自不同年龄、职业、身份的一百多位热爱篮球的青少年,并设置四位领队分两大阵营带领球员比赛。通过多轮激烈的篮球对战,最终在篮球少年们中角逐出MVP。

《我要打篮球》是由腾讯视频推出的一档进击青春篮球竞技真人秀。节目邀请了李易峰、邓伦、林书豪、杜锋作为固定嘉宾。在节目中,球星和明星两两搭档,分别组成两支队伍,打造出两支风格完全迥异的球队。 《我要打篮球》在内容设置方面虽然有些曲折,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过就竞技体育的观赏性和对抗性来说,节目组的配置显得不是太合理。所以我感觉还是《这就是,灌篮》比较有看点,有激情。

高中篮球3V3技巧

1.比赛双方报名为3-5 人,上场队员为3 人;

2比赛时间:

小组赛 比赛分上,下半时,全场比赛20 分钟。上下半时各10 分钟。

罚球以及换人不停表,比赛最后2分钟停表(包括进球得分后到发球期间),中场休息5 分钟。(罚球进1分,三分线内2分,三分线外3分)

淘汰赛 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先得到21分的队伍获胜,总局数胜出两局的队伍获胜。(罚球进1分,三分线内2分,三分线外3分);

裁判将于半场结束前1分钟,30秒,10秒,全场结束前1分钟,30秒,10秒告知球员时间;

3比赛开始,双方以掷硬币的形式选发球权。第二节开始时交换发球权;

4比赛开始、投篮命中、及所有球情况时,均在中线后发球 ;

5每次投篮命中后,由对方发球。所有犯规、违例及界外球均在三分线外发球。球发出前进攻方队员不得进入三分线内区域,发球时,防守队员不许踏出三分线外区域。发球队员必须将球传给队友,不能直接投篮 ;

6守方队员断球或抢到篮板球后,必须迅速将球运(传)出3 分线外,持球人需双脚踩出三分线,方可组织反攻, 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将视为违例,得分无效;

7比赛中,每个队员一场比赛最多5 次犯规(第4 次犯规时裁判提醒),第5 次犯规罚出场。两次技术犯规(不计入个人犯规,但计入全队犯规)罚出场。如果场边仍有替补队员,则可替换上场; 如果一队全场队员被罚剩1人,则比赛终止,比分以20: 0记;

8每个队累计犯规半场达6 次后,该队出现第7 次以后的侵人犯规由对方执行两次罚球。所有在加时赛中出现的犯规累计在下半场犯规数中。罚球执行结束后,转换发球权,如罚不中,比赛继续进行,获得篮 板的一方无论攻守必须双脚踏出三分线;

9替换球员必须向裁判申请,并且只能在球的情况下进行替换;

10比赛中出现任何问题,只能由双方队长负责与组委会成员沟通;

11小组赛中如出现平局,则加赛3 分钟(停表),发球权仍以掷硬币的形式决定。如果加时赛仍打成平局,则以一对一依次罚球的形式决胜,两队均罚球一次为一轮,某轮结束后,某队领先1 分即为胜方,比赛结束;

12不允许队员将身体任何部位悬挂于篮圈(或篮架)上,否则,可被判罚离场并不能再替换进场;

13建议参赛球队在开赛前15 分钟前到场登记;任意球队在比赛开始时间10 分钟后未到场,则该队该场比赛弃权,该场比赛比分记为30:0。淘汰赛将视为出局;

14常规比赛时间(前18 分钟)每队每节可叫暂停一次(30secs);全场比赛最后两分钟每队可叫暂停一次(30secs),加时赛每队可叫暂停一次(30secs);所有暂停停表。

15对无球队员犯规:比赛最后两分钟对无球队员犯规,则给予技术犯规一次,被犯规队员一罚一掷。

16进攻三秒:进攻队员在无球或有进攻动作或意图的情况下在三秒区停留时间超过三秒的话被视为进攻三秒,并进行交换球权的处罚。

我喜欢足球,以后读大学的时候如果踢的好有没有机会去联赛?

有机会的,但是最好也就是中甲了,中超基本没戏,大学生联赛有的人看着技术不错,速度不错,但是一般参加大学生联赛的人都是20岁左右,对于职业远动员来说技术已经成型,提升的空间不会太大。及时参加专业的训练提升也会有限。让大学生联赛跟俱乐部的预备队踢踢球就知道什么感觉了。相当职业球员最好就是进足球学校,去球队梯队培训。如果很优秀进中甲有可能!

从不被熟知到名动全国,是因为他对篮球和母校的那份爱吗?

作为一档篮球综艺节目,《这就是灌篮》已经进行了三季,而在这档节目中,虽然有过名不副实的"水货",但也让更多球迷见识到了不少实力出色的街头球员和大学生球员,甚至其中有些已经踏上了CBA的职业赛场,而有着"西南灌篮王"之称的邹伟豪无疑属于后者。

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的主力小前锋、球队核心,身高1米93的邹伟豪身体素质出色,弹跳力惊人,曾经拿到过CUBA西南赛区的灌篮王,和大学生3V3联赛四川赛区的灌篮王,而且在比赛中,邹伟豪可不仅仅是一位扣将,进攻端技术极为全面,而且观赏性十足,甚至看他打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飘逸的投篮,劲爆的扣篮,滞空感十足的拉杆,颇有些乔丹科比的风采,即便是放在现在的CBA中,在观赏性方面能够和他相比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不过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在球场上技惊四座的发挥,却忽略了邹伟豪在场下的付出,和很多追梦人一样,他也经历过是失败和挫折,也曾经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动摇过自己的篮球梦,比如大一赛季对面西华师院,邹伟豪所效力的西南交通大学被对手轻松击败,而当时还是菜鸟的邹伟豪也因为此次失利,一度陷入迷茫。

但好在有他的恩师黄德建教练,在恩师的开导下,邹伟豪重新振作了起来,而黄德建对他的帮助远远不止这些,从一开就将邹伟豪放在了核心位置上,然后帮助邹伟豪一点点的去改正球技中一些小毛病和缺陷,正是在黄德建教练的耐心指导下,邹伟豪这块璞玉,才有了如今的实力。

而邹伟豪的表现也没有令恩师失望,场外努力训练的他,从进入西南大学之前只会突破,变成了如今中距离投篮已经成为了拿手进攻手段,同时其他进攻端技术也越发全面,而恩师的信任和鼓励,也让年轻的邹伟豪越发自信,大二期间8进4的基础赛,面对上赛季将自己淘汰出局的西华师院,邹伟豪亲手用一记扣篮杀了比赛,完成了救赎。

如今的邹伟豪,已经帮助西南交通大学拿到了22届CUBA四川赛区的冠军,同时《这就是灌篮》让之前名声不显的他成为了全国大多数球迷所熟知的青年才俊,但是大四毕业的邹伟豪还是回到了他熟悉赛场,决定为学校再战一年,而在面对采访时说,相比于进入职业赛场,他更愿意继续留在交大,继续为交大篮球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毕业之后,留在交大成为一名老师或者一名教练,为西南交大培养出更多的篮球人才。

不过可能包括西南交大他的那些同学、队友,又或者学弟学妹在内的大多数球迷,都更希望邹伟豪能够出现在更高级别的职业赛场上,继续为喜欢他的人打出一场场精彩的比赛,而在选秀大会中,邹伟豪甚至极有可能在前五顺位被CBA球队选中,将西南交大的篮球梦,继续延续到CBA的赛场上,为自己球队的学弟们,再次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为何大多数人认为全场篮球比半场篮球难打?

全场攻防对身体素质,打球习惯和积极性要求比半场要强,所以大部分国内的人都不会愿意打全场,一旦队友自私一点,基本上就只能陷入折返跑的结果了,加上如果实力有一定差距,被对手紧逼之后出现失误或者断球,对面快攻的时候,不追会被人骂,追了两三个来回体能就消耗干净了,到前场之后更容易出现失误然后继续被人骂,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很难有人愿意打全场吧。另外一方面,一旦落入阵地之后,全场比赛由于基本都是五对五对抗,内线永远站着高大中锋。

实际上如果有系统针对的去训练和提高的话,全场攻防的操作空间和技战术水平比半场有意思的多,无论是快攻还是半场攻防,有一定的小配合的情况下会有更多机会和更好的表现空间,防守端也不用太担心被人一对一打爆,可以说是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和魅力吧。

大家讨论的“半场”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按国际规则的比赛,只是球场不够多大家按照习惯意识凑在一起打球而已。

首打半场和全场最直接的区别,就是体能了,半场进球后基本上大家都站在原地,等待或者出三分线进行下一次进攻,而全场,无论是你打进,还是抢到防守篮板,都需要跑接近一个篮球场长度的距离,所以除了比较专业练篮球的人,大部分打半场的人是不具有这样的体能的。紧接着,体能下降,不仅仅会让你来回跑的速度变慢,而且进攻端也会影响出手和对抗,无论是投篮还是篮下出手,体力下降都会严重影响。同时,防守的时候脚步变慢,跳不起来,干扰能力下降。

还有一个区别,全场基本上就是比赛的时候会打,所以需要制定战术,需要球员磨合足够的默契,且有较高的执行力,但半场一般就很随意,基本上就是跑跑空切,一个人单打,甚至连挡拆都基本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