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国篮球起冲突-中法篮球冲突视频
中法战争中,真的很可惜中国不败而败,什么是“不败而败”?
“不败而败”是指中国在中法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懦弱、妥协,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签订不平等条约,胜利的成果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83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
李鸿章等人主张趁胜就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1885年6月9日,中法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日后中国修筑铁路要向法国商办;六个月内,中法两国到中越边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扩展资料:
在历史上,越南曾长期作为中国多个王朝的藩属国而存在。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晚清时期才被打破。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看到自诩为天朝上邦的大清王朝原来是如此软弱无力,于是就将殖民侵略的步伐逐渐向东方延伸。其中,作为当时世界一流强国的法国把自己的目标瞄准了清朝藩属国越南。
1859年至1862年,法国以越南民众用暴力对付法国传教士为借口,派兵占据了越南南部被称为交趾的三个省,并迫使越南接受苛刻的不平等条约。自此,法国在越南获得了贸易权、传教权和控制越南对外关系的权力。
1874年,法国又在原条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按照新条约中的规定,越南实际上已经沦为了法国的保护国。当时的清朝政府正忙于处理国内一大摊焦头烂额的事务,无暇顾及越南的情况,所以只是提出抗议并发表声明宣称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拒绝承认法国提出的条约。
不过,法国志在将越南变成它的殖民地,所以并不理会清朝政府提出的抗议,依然我行我素地在越南北部派驻军队,修建军事设施。
1883年12月,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中法战争爆发。
百度百科-中法战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