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球员因染发,不准出场比赛,结果怎样了?

福建省青少年足球联赛-福建省青少年足球联赛u17

校园足球联盟官微发布消息,在足球大学生联赛女子组的第一轮集美大学vs福州大学的比赛中,福州大学多名球员因染发不准出场。尽管教练组紧急从购买了染发膏应急,但最终因场上球员凑不齐7人比赛被判负。消息一出引发社会热议,校园足球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和足球不相干的规定?

校园足球联盟发布的内容指出,福建省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球员仪容仪表要求为省教育厅统一规定,文身、染发和烫发都不允许。赛前组委会还在比赛前一晚对参赛球员的头发进行了检查,并做出确认,球员可以进行比赛,但第二天比赛开始前,福州大学却被告知不能参赛,原因是队员中有几人的头发不够"乌黑"。

福州大学女队教练紧急从附近的发廊买来了染发膏应急,但集美大学教练组又提出,福州大学场上队员仍有一名头发"不够黑",最终裁判组核实后勒令球员出场,福州大学足球女队因无法凑齐人数而被判负。

有关运动员染发、文身的问题,在各省和体育总局的运动员行为规范中都有规定,如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队运动员行为规范》第十条就规定,不酗酒、不打架、不文身,要树立国家队运动员的良好公众形象。不过内容中并未提及染发、烫发。

规定中提及的"形象"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文身方面包括足协、国家体育总局都有做出规定,比赛时需要对文身进行遮挡。和国外不同,国内文体界对文身比较忌讳,但染发在国内已经很常见了,将染发、烫发等列入运动员行为规范中是否存在不妥?

由于事关"中国足球",网友们的发言也习惯性"讽刺",有网友表示:在这个时代还有因为染发禁止比赛的情况发生,简直"闻所未闻"。也有网友"不以为然",中国足球,对足球之外的关注从来都大于足球本身。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中国足协就出台了明文规定,球员上场不允许露出文身,另外在男足中长发也在足协的限制范围内。

当今体坛不说染发,光文身的就很多,如国内的林丹、张继科、韦世豪等,国外的更不必多说,在一些地方文身也是一种文化和展现个性的方式,和体育出不出成绩并无关系。染发不会影响球员们在场上踢球,文身也不会影响运动员的赛场技术水平发挥,很多人对有关禁令的意见和不满就来源于此。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文身更多是一种潮流文化,而染发更是稀松平常。时代的进步会带来观念的改变,现在人们对染发的接受程度很高,生活中染发、烫发的人比比皆是,怎么到了运动员这儿就成了"有损形象"了呢?

在彰显个性的时代,运动员在赛场之外也是年轻有活力,有个性追求的人,染发烫发不是什么"伤风败俗"的事,如果赛场上只有保守、平庸和"听话"的球员才有机会踢球,那么中国足球发展不起来也并非难以理解。堵不如疏,足球运动员也有彰显个性的权利,而不是用这些足球以外的,无意义的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

足球校园联盟是为职业联赛提供后备人员的来源,在国家足球氛围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强化"扼杀式"氛围并非明智之举。其实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或许也能得到一些启发,发展好校园足球,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而不是闭门造车,在"发色乌黑"上做文章。

福州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

福州外国语学校足球队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代表福建省中学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华晨杯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

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为福州及福建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省教育厅、省体委授予1996---2000年度福建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足球队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在1999年福建省重点传统校足球比赛(泉州)中夺得冠军。

并在2001年华晨杯全国中学生足球比赛(福建赛区)中夺得第二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 美术同样是学校一个很有特色的学科。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黄鸿恩老师在美术教育园地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福州外国语学校的美术教育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为国家培育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美术学科教育先后荣获福建省美术集体荣誉奖、福建省美术教研先进集体、福建省、福州市学科美术比赛优胜集体、省市美术学科各类比赛优胜集体奖和指导奖等称号。学校学生参加省市中学生素描、手工制作、风景画、色彩画等比赛和中学生美展,成绩名列省、市前茅。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学校美术学科为全国高等各类艺术院校培养、输送了近三百名合格生员,其中不少学生考进了全国著名重点美术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无锡轻工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华东师大、北京服装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等。不少学生毕业后分配在高等美术院系任教,有的派往国外深造,他们从事各类美术设计,成为各院校、单位美术骨干,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挥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