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相关信息

重庆篮球张浩-篮球重庆大学张皓求婚

1.CUBA历史上获得男子总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华侨大学 九次)

2.CUBA历史上获得女子总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天津财经大学 十次)

3.CUBA历史上进军男子八强次数最多的球队(太原理工大学 十六次)

4.CUBA历史上进军女子八强次数最多的球队(天津财经大学 十二次)

5.获得CUBA分区赛冠军次数最多的男子球队(太原理工大学十四次)

6.获得CUBA分区赛冠军次数最多的女子球队(青海师范大学 十次)

7.CUBA历史上总得分最多的男子球员(太原理工大学 魏明亮 1053分)

8.CUBA历史上总得分最多的女子球员(湖南师范大学 张伶 936分)

9.CUBA历史上场均得分最多的男子球员(重庆大学 张皓 26.7分)

10.CUBA历史上均得分最多的女子球员(武汉理工大学 刘国佳 37.8分)

11.CUBA历史上篮板总数最多的男子球员(山东科技大学 刘以生 562个)

12.CUBA历史上篮板总数最多的女子球员(北京大学 花琳 453个)

13.CUBA历史上助攻次数最多的男子球员(华侨大学 古加尼 297次)

14.CUBA历史上助攻次数最多的女子球员(天津财经大学 李娜 269次)

15.CUBA历史上抢断次数最多的男子球员(华侨大学 古加尼 151次)

16.CUBA历史上抢断次数最多的女子球员(天津财经大学 李娜 156次)

17.CUBA历史上三分远投命中最多的男子球员(太原理工大学 魏明亮 201个)

18.CUBA历史上命中三分球最多的女子球员(青海师范大学 闫妍133个)

19.CUBA历史上盖帽次数最多的男子球员(华侨大学 陈利伟 132次)

20.CUBA历史上盖帽次数最多的女子球员(北京科技大学 孙安琪 110次)

你为什么选择了重庆大学?

为庆祝重庆直辖二十周年,经曲作家段婧作曲编曲的《重庆歌》是一首将在大艺展上首演的原创歌曲,歌曲的原创性能带给评委及观众耳目一新的观感。词改编自重庆城门民谣,极具地方特色。融入了重庆本土原著的音乐色彩,包含了长江流域的船工号子、山城吆喝等风格技巧。凸显了典型的西南长江流域的音乐特色,并反映了重庆人民耿直、热情与豪迈的性格特点。一方面能够以重庆特有的“九开八闭”城门特色引起老重庆人的共鸣,另一方面能够为重庆年轻人及来自各地的游客普及重庆源远流长的城门历史文化。

段婧: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毕业

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毕业

现在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音乐学院任教

Q&A

以下是对合唱队分别对程老师、董老师、段老师的采访。

记者:程老师您好,就是我们都知道,您现在对于我们合唱团来说是个很特别的存在了啊,然后今天很荣幸地能够采访您,一起聊聊您和合唱团的故事。首先想八卦一下,您和董老师是怎么认识的?

程老师: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因为都是搞音乐的(音乐这个领域的)

记者:在董老师来我们队之前对这个队的了解是怎样的啥的?

程老师:董老师来之前,一直是我带的,我大概从98、99年就开始带合唱团,但是后来由于我实在没有精力了,课程太多,学校也有安排我训练其他的演出比赛,所以合唱团训练中间大概中断了7年,后来学校这边觉得合唱团还是需要办起来,我说好,但是我可能还是没有时间所以我就介绍了董老师来指导,而且董老师本来就在专业团体担任指挥,现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所以这样同学们也能学到更先进的知识,拿到更先进的谱子。

记者:那老师您这次来合唱队感觉我们和上次专场前的训练表现有什么区别?这些年来您看到的合唱队有什么变化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程老师:有变化,专场前,我觉得你们还是不自信,放不开,感觉很僵硬,但现在好了很多。

以前的合唱团是没有像这样固定训练的,都是有比赛、演出了才临时又聚集起来排练,所以不能长期、连续的排练。自然声音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因为每年都有新的血液注入吗,正常来说,我觉得合唱团如果从大一至大三都能训练的话,应该效果就很好了。

而且以前我们训练地点先是从A区活动中心,到风雨操场再到现在的活动中心。

记者:您对我们这次比赛有什么期望吗或者说您觉得我们应该是个怎样的水平呢?

程老师:其实比赛这种,成绩我自己是觉得真的不重要,而是大家一起训练的这种过程,会成为你们人生中很珍贵的回忆。你看以前的一些团员现在出到社会不管在哪都是能够很出众的,很自信的。去年的大艺展,很多**学院那边的学生都很想参加,坚持跑回来训练,真的很难得,虽然去年被莫须有的理由扣了我们的分,没能拿到第一名,但我还是觉得没什么。我对合唱团现在的发展情况很满意了,因为你也看到董老师在这里真的付出了很多时间、心血,每周从上海飞过来。

记者:董老师您好,非常开心一起排练了这么久终于有跟您对谈的机会了。比较关心的第一个问题还是,您跟合唱队接触了这么久,觉得合唱队有什么变化,或者说这届跟往届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董老师:当然,从14年第一次接触艺术团的合唱队,当时的合唱团的状态近乎散架。也是因为大艺展想要参赛才开始的排练。但是当时整个队都没有什么合唱的意识。但是经过一届届队长队委的传承,我觉得整个团队已经变得越来越团结,很有集体感,能感受到大家对合唱艺术的喜爱也在增强。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记者:同学们都觉得董老师来了以后,合唱队在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那老师您给合唱队选歌的标准是什么呢?

董老师:我的标准可能跟其他指挥刚好相反,其他指挥可能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歌曲的难度,但我是反的,我第一个考虑的是什么样的歌适合我们大学生唱。大多在风格上面。我觉得大家现在接触的文化非常多元,音乐流派也比较多。所以也应该接触不同风格的合唱。这样也是希望能驾驭不同的风格,把我们这个很少很少有声乐专业同学的团队打造成一个专业的团队。包括这次唱的原创《重庆歌》。也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养分”。让大家有机会好好的“玩耍”音乐。如何从音乐中发掘乐趣和共鸣才是更重要的东西。

记者:那这次是怎么拿到这首原创《重庆歌》的授权的呢?

董老师:我跟段老师(《重庆歌》的创作者)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她也是从伯明翰音乐学院留学回来的。这首歌我们两个商量了很久,段老师也是从作曲到跟词的结合,付出了很多心血。当这首歌写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妨拿来给我们的大学生试一下。

记者:那这首歌刚写出来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是什么感觉?

董老师:当时特别激动,因为我觉得,第一个,首歌完全写出了重庆人的性格,第二个,词里唱到了重庆所有的门,我觉得段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记者:那您排重庆歌觉得跟之前的作品有不同吗?

董老师:会有不同,因为我们之前接触到比较多的外国作品,中文作品也大部分都是以西方的旋律调式和声方式完成的,而《重庆歌》中段老师采用了中国的五声调式。这个在非“原生态”的合唱作品里是非常少见的。更新鲜的是,段老师在五声调式中还融合了现代和声,所以这一点也算是打破了很多合唱的传统,很有创新精神。

记者:那说了这么多,老师您对这次大艺展和合唱队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呢?

董老师:其实很感激我们合唱队的这帮孩子,兼顾学业和强度不低的排练蛮不容易的。但他们都坚持过来了,而且合唱队也越来越好。其实说不上期待,就是希望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新作品的学习中能拓宽自己对音乐的了解,也希望他们能把这种团结凝聚的精神传递下去。其实所有的“百年乐团”都需要这种精神,每个合唱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但只要我们一起冲过去,就会越来越好。希望在这些凝聚和传承之中我们的合唱队能成为重庆地区的精粹吧。

记者:好的,谢谢老师。

段老师与董老师交流中

记者:段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给我们《重庆歌》的演唱授权。我们都特别好奇,您这首歌的灵感来自于哪里呢?给城市写歌,而且是一首合唱作品感觉非常特别。

段老师:因为有《北京北京》、《成都》还有南京啊好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歌,所以董老师说你给重庆写首歌吧。正好我自己也在想这个,因为好像各地都有自己的合唱民歌,提到云南就想到《小河淌水》,提到陕北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四川也有《康定情歌》,提到我们重庆呢?没了。能说出来的只有《太阳出来喜洋洋》而这首好像没有合唱的版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合唱,一个专属于重庆的音乐。

记者:所以一开始想写的就是一首合唱?

段老师:对,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歌词。这些歌词里码头文化、耿直直爽的东西很多,但是太接地气了,我们需要把它提炼到一个艺术高度。我们希望词里既有重庆的个性又有艺术高度。还有关于重庆的个性,我不希望别人一提到重庆人,就是耿直直爽,不是这样的。重庆也有很柔情的东西,毕竟有两条江在。有江有山,有阳刚有柔情,我希望能把他融合在作品里面。所以当我找到歌词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体现(重庆歌歌词来源于老城门口诀)。

歌词里提到了很多“门”。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门”可能都已经说不全了。那作为歌词就是一个很好的记载,而它恰好又是从前开关城门的口诀,我觉得很有趣,可以代表重庆,有深度和历史意义,但同时又兼顾了通俗易懂。

记者:那在创作过程中您有遇到什么有趣或者棘手的事情吗?

段老师:哈哈,我跟董老师今天还在聊,创作的过程中基本只会遇到棘手的事情。棘手的地方也是关于歌词,这个歌词每一段的字数一模一样,全部是“三三四”的字数结构。所以这会让创作陷入一个很呆板的节奏。但它又是词语本身所带的律动,我们需要保留,所以我保留了一部分用在快节奏上,其他的部分进行重新组合,用一种更流畅的方法来体现。

还有就是我们调式的安排,用了重庆的“羽”调式。“宫商角徵羽”的羽,这是在川渝地带比较常见的调式,但是如果只用羽调式,可能艺术欣赏性不会这么强,所以我还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手法,让这个曲子亲切而又回味悠长。

记者:那这首歌的最后,有一个蛮有特色的重庆话念白,是怎么想到的呢?

段老师:首先是本身就有这样一句歌词,独立成段。另外我觉得重庆话很有特色,它有自己的语调发音,加在这里,让这首歌有那么一些叙述感。更能体现重庆女人的一种娓娓讲述的感觉。在最后给人留一点遐想。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是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合唱队来做这首个的首唱呢?

段老师:我知道咱们合唱队当然是通过董老师,你们之前的专场音乐会是我第一次来听,在业余合唱队之中还是不错的。选择你们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董老师,不是说感情,而是我相信董老师对作品的把控能力,她可以让我的作品最终达到一个想要的效果,这其实是一个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