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盈利亏损-北京奥运会总盈利多少钱
北京奥运会盈利了吗(开支情况)
说到奥运会是否赢利,首先要明确赢利的主体是谁。一般说来,一届奥运会是否赢利,一般指的是奥运会主办城市组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办机构,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问北京奥运会能否赢利,如果没有特指,一般就是指北京奥组委能否赢利。
主办城市组委会如果赢利,一般认为是皆大欢喜;亏损了,肯定不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是这样,是赢利是亏损,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有些主办城市组委会,虽然举办奥运会本身没有赢利,但主办城市的市民却得到了实惠,并对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难道能说主办城市组委会的亏损就一定是坏事?以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期间,主办城市相当的投入用于场馆建设和与奥运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虽然最后算账组委会亏损了,即收入小于支出,但由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却为雅典市民带来实惠,并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条件,能够说这种亏损就一定是坏事?
主办城市组委会赢利,在一般情况下应当看作是好事,但赢利是否越多越好呢?这也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对主办城市组委会来说,收支相抵后的赢利,必须按照一定比例上交国际奥委会。正因为此,很多国家主办城市组委会的财政预算,大体都是按照少赢利或零赢利来做安排的。以伦敦为例,伦敦2012年奥运会的预算收入是24.62亿美元,预算支出也是24.62亿美元(其中包括1.05亿美元的不可预知费用)。北京在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曾对世界做出承诺,将赢利所得,建立一笔基金用于资助非洲的体育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奥组委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思路是大体平衡,略有赢利。正因为此,在北京申奥报告里,在总预算16亿多美元的前提下,争取有1%左右的盈余。即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预算支出16.09亿美元,这样就有了1600万美元的结余。
现在的问题是,经过几年的筹备,特别是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超过预期的情况下,其赢利空间是否也会有所提升。
可以对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做一分析。
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收入,这应当是北京奥组委最大一笔收入来源。2008年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给北京奥组委的电视转播收入达到了8.3亿美元。二是国际奥委会分给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收益。2008年,这笔市场开发收益也达到了3.34亿美元。三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获得的商业收益,这是一笔仅次于电视传播收入的一笔收入来源。这笔收益,最初预算是4亿美元,由于企业参与热情高涨,市场开发超过预期,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收入超过悉尼和雅典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的判断。此外,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还包括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收入,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质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按照目前的来源分析,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是没有问题的。
但绝对不能对2008年奥运会的赢利有太多的奢望。在支出方面,由于种种因素变化,由于前期对一些预算支出缺乏足够认识,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原先所做的预算支出,现在看来明显偏低。例如对保险、风险管理、公关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认识不足,在这方面的支出将有大幅度提升。此外,由于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不断提高,支出也随之增加。以电视转播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实现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这一技术升级是需要有大量技术投入的。奥运会的城市景观投入,也超过最初所做预算。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城市景观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高了,投入自然增加。上述分析意味着,在收入增加的同时,2008年奥运会的支出也将有大幅度提升。但2008年奥运会支出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前只能给出一个大致判断。按照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给出的支出数字,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全部运行经费不会超过雅典奥运会,从大数上说,少于24亿美元。这意味着,2008年奥运会收入与支出将十分接近。北京奥组委能否赢利,现在看来,也并不一定是铁板钉钉。即使能够赢利,其空间也十分有限。
实际上,不论北京奥组委是否赢利,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一定会从举办奥运会得到巨大收益。2008年奥运会,将极大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将极大增强全球华人和全国人民的凝聚力。2008年奥运会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并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厚重的一页。对主办城市北京来说,通过奥运会,将极大地提升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整个北京的现代化水平。北京通过举办奥运会,扩大了在全球的影响,城市景观和人文素质得到提升,市民从中得到实惠。中国,中国北京,以及中国香港、青岛、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六个奥运会举办城市都从筹备承办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北京奥运会几年筹办的过程分析,其积极影响正在显现。
2008年奥运会,中国将是最大的赢家。从这一意义分析,北京奥运会赢利没商量。
举办2022年的冬奥会,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会不会亏损?
举办奥运会、冬奥会,从运动会的基础投资和门票回报来看,整体是亏损的,但是举办奥运会和冬奥会,可以提高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外来投资,扩大国家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力,从长远来看,举办奥运会和冬运会是不会亏损的。
历史上也有很多因为举办奥运会、冬运会,让整个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冬奥会的筹办:此次北京奥运会,使用了北京奥运会的部分场地,但是也新建了很多全新的体育建筑。
建造新建筑,搭建奥运村,完成各种基础设施,举办冬奥会的投资非常巨大,尤其一个城市第一次举办这种体育盛事时,需要投资建造的建筑设施会更多。
就像北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就需要建造非常多的奥运建筑,而且建筑需要满足要求,能够体现出城市文化,这就需要非常高的额外投资。运动员的奖牌等,也需要进行设计和生产,这也需要较高的成本。
冬奥会的回报:冬奥会的回报,首先就是最为直观的门票等回报。
但是冬奥会作为一个全民体育盛典,门票一般不会非常昂贵,因此通过门票等收入,很难弥补前期的各项投入,冬奥会真正的回报,是举办冬奥会所带来的城市影响力。
冬奥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冬奥会展现出来的设计和科技,也让世界开始形成集中的关注,这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财富。
作为体育盛典的东道主,利用完美的基础设施,体育设施,让运动员和前来观看的观众,感受到完美的体验,就会让城市开始具有吸引力。
城市和国家的吸引力,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资源,从而获得比前期投入更多的回报!
此国开完奥运会负债百亿,差点还不起,举办奥运会亏钱还是赚钱?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11年前的北京奥运会,2008年我们国家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国家都相聚在北京,对于运动员来说,参加奥运会就是对自己的一次证明和历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除了看奥运健儿们激烈的比赛外,更重要的就是感受奥运会的磅礴气势了,为此我们国家还专门修建了两个著名的场馆,即鸟巢、水立方。虽然现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大家是否有想过,国家举办一次奥运会,最后是亏钱还是赚钱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下吧。
我们都知道奥运会是享誉全世界的体育赛事,同时也是世界最顶级的运动会,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以来,目前已经举办了31界奥运会,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和城市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能大大提升自己的名气,为城市以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有个事实大家必须得清楚,那就是在1984年洛杉矶举办奥运会之前都是亏钱的,原因很简单,举办奥运会需要大量的体育场馆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国家和城市还必须要有举办奥运会的能力(经济),所以很多城市都是不惜花重金来为奥运会做准备的,但是支出却远远高于收入,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市长发明了通过买奥运转播权和广告费来赚钱,吸引了大量的商家来入驻和消费,最后才实现了盈利,此后的每一届奥运会都采用类似的方法,所以此后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基本没有亏钱。
但是有这么一个国家,它为了举办奥运会负债了上百亿元,而且还差点还不起,这个国家就是加拿大。1976年加拿大城市蒙特利尔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当时的市长觉得奥运会能够打响自己城市的名号,并且还能大力发展旅游业,未来的利益会非常多,于是不惜重金甚至是欠债也要成功举办奥运会,但在奥运会结束后的财务清单上,负债数额直接高达204亿,成为了亏损最为严重的一次奥运会,这么多钱蒙特利尔差点就还不起了,直到后来2006年才全部还清。
最后校长总结一下,目前情况来看,举办奥运会基本是可以实现盈利的,当年我们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就盈利了将近1.3亿人民币,还是非常可观的。但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远不止赚钱,它能够提升城市的品味,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外来投资者来这里投资,同时还能大力发展旅游业,未来获得的好处和回报是非常多的,并且作为国民还会感到非常骄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